古代的“冷饮”是什么时候出现的?

冷饮在中国有近3000年的历史。但“冷饮”这个词其实是现代流行的说法,古人常称之为“冷饮”。在古代,没有制冷设备。“喝”、“冰淇淋”、“冰鲜”是怎么做出来的?

“冷饮”的发明者是谁?

先秦《李周天官》篇《浆人》说:“浆人持君六饮。”

做冷饮的关键是冷源。古代没有制冷设备。冷源从何而来?古人首先想到的是利用井水和四季恒温的天然冰。其中,利用天然冰是一种更为精湛的手法。

但是天然冰在高温季节怎么保存呢?古人想到了保温隔热的方法,发明了冰导、冰井、冰室(灵隐、灵石)等储存冰块和食物的装置和设施,从而解决了制作冷饮所需的冷源问题。

谁首先发明了冷饮?据《李周天官》“制浆人”一文记载,“制浆人持王六饮”,“皆饮”,指制浆人负责制作和供应周天子所用的六种饮料,所有饮料均由制浆人供应。

周冬天喝六浆,夏天喝六清。东汉郑玄认为,“刘清”的意思是水、糖浆、腊米、寒、药、腊米,都是夏季流行的低温饮品。其中“水”是薄荷水,“冷”是用干梅子或炒饭或米饭做成的冰镇饮料,所以也叫“冷粥”。

可见冷饮的发明者应该是先秦时期周王室的“等离子人”。其实冷饮制作技术的发明者应该更早,可惜没有文字记载。

到了汉代,人们对天然冰的利用更加广泛,宫中还修建了不止一个灵石,用于制作包括冷饮在内的低温食品。西汉时期,冷饮制作技术和冷源利用技术同步提高。当时宫廷里有一种很高档的冷饮,是用“野生动物”(牛奶)、水果、蜂蜜、雪做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