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蜂的历史始于
1.在原始社会,原始人受到野生动物捕食蜂蜡的启发,学会了从树洞和岩洞中寻找蜂巢。最初原始人采蜜的方式是破坏蜂巢,烧蜜蜂,捕食蜂蜡和蜜蜂。后来,他们开始有意识地利用蜂群的繁殖能力,发展到用烟雾驱赶蜜蜂,守蜂巢,要蜂蜡和蜜蜂(蜂)。
可以说,原始人在发现蜂箱后,只是把蜂箱里的蜂蜡和蜜蜂当作食用对象,并没有驯化蜜蜂的意识。
2.东汉开始人工饲养蜜蜂。文献记载的第一位养蜂专家姜奇出现在东汉时期。
养蜂鼻祖姜奇:东汉时,有一位名叫姜奇(今甘肃天水,秦岭以西)的隐士,学识渊博。汉阳太守乔玄几次邀请他做官,他都装病不从。后来,因为母亲的去世,姜奇独自跑到山里,靠养蜂和养猪为生。当地人看到他养蜂采蜜,纷纷向姜奇求教。当时,养蜂采蜜成为一种农业技能,并开始传播。
东汉养蜂的先驱们并不满足于在原始的山洞里养蜜蜂,照看蜜蜂。为了更容易割蜜,他们开始养蜜蜂。移植是蜜蜂从野蜂向家蜂转变的过渡阶段。
移植蜜蜂的操作原理:他们把带有野生蜂箱(也就是原来的天然蜂箱)的树干剪掉,挂在屋檐下。蜂巢放置的方向与原来树干生长的自然姿态一致。东汉时期的人开始观察蜜蜂和蜂巢。对蜜蜂的主要生物学特性有了初步了解。
3.魏晋南北朝时期,养蜂人将驯化的半野生蜜蜂诱入仿天然蜂箱或代用木蜂箱,逐渐向家蜂过渡。目前我们中国的蜜蜂养殖还在使用桶养法,但是这种桶养技术只有在一些深山里才能看到,比如秦岭山区居民的房前屋后。这种产于木桶和蜂箱中的蜂蜜也被称为“土蜂蜜”。
4.唐代蜂箱和燕窝并排放置在柱梁上或悬挂在庭院前檐上,蜜蜂配以果树的蜜源。韩、鄂《四季纲要》开始将“六月开蜜”列为农事,也反映出唐朝开始重视养蜂副业的发展。
5.宋元时期是中国人工饲养蜜蜂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养蜂比较普遍,出现了专业的养蜂场。宋人发现工蜂采蜜泌蜡需要取水,于是制定了“春三月供水,不渴”的管理措施。宋代还记载了各种蜜源植物和各种蜂产品。元代有很多种人造蜂窝。例如砖蜂窝和编织蜂窝。元末,养蜂已有相当规模。这里不仅有零散的副业养蜂,还有专业的养蜂场。
6.明清时期,养蜂人集合前人经验,总结出一套“分蜂——召入——养蜂——护蜂——割蜜——储蜜——炼蜡”的技术。从不言而喻到明明白白,养蜂业日趋繁荣。一般农民养十几群蜜蜂,专业养蜂人养几百窝蜜蜂。然而,在山野,大部分蜂蜜来源是由蜜蜂采集的,只有少数依靠家庭养蜂。65438年至0903年,清政府将养蜂列为高等农工商学校的教学内容,极大地促进了科学养蜂。
到清朝末年,中国大约有20万只中蜂。每个蜂群平均每年产蜜5公斤。清朝末年,国家动乱。在此期间,涌现出许多外国学者,包括昆虫学家和蜜蜂专家。他们对中国蜜蜂进行记录和分析,把外国的养蜂技术带到中国,使中国的中国蜜蜂每年增加产蜜量,不受病虫害侵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