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疫苗的发展历史
该疫苗首先由活G6牛RV RIT 4237菌株制成,一旦服用,可减少芬兰80%的HRV腹泻。但在发展中国家试验发现其保护率较低,因此放弃了这种疫苗。之后采用了G3猴RV MMU 18006株生产的二联减毒活疫苗,其在委内瑞拉的试验结果良好。该地区流行毒株的血清型为G3,与疫苗毒株相同,表明血清型特异性免疫在保护疾病中非常重要。为了扩大疫苗的抗原特异性并对各种HRV血清型产生良好的保护作用,研究人员开发了多价重组疫苗。四价重组疫苗RRV 2TV由一株G3恒河猴RV和另外三株分别含有G1、G2和G4 V P7基因的HRV重组毒株组成。在美国、芬兰和委内瑞拉的临床试验表明,RRV 2TV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在每种条件下,可使腹泻发病率至少降低50%,预防严重腹泻80% ~ 100%,效果可持续2年。美国于8月31,1,999批准使用,2、4、6个月三次口服。可与其他DPT、H ib、O PT、HBV疫苗同时接种,推荐作为儿童常规免疫项目。然而,从65438年6月至1999年6月,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发现,服用RRV 2TV疫苗可能会增加肠套叠的风险,并建议停止使用。国内兰州生物制品研究所采用G10绵羊RV LLR株研制口服轮状病毒活疫苗,2000年批准使用。
2.轮状病毒引起疾病。
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引起细胞损伤而腹泻。轮状病毒每年夏、秋、冬三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和渗透性腹泻。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脱水症状。
全球每年因轮状病毒感染导致的婴儿死亡人数约为90万,其中大部分发生在发展中国家。在美国,大约80%的5岁前儿童都感染过轮状病毒。每年有5.5万名3岁儿童因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严重腹泻或脱水而住院,其中20至40人死亡。我国0 ~ 2岁以下婴幼儿人数约4000万(含新生儿),每年约有654.38+00万婴幼儿患轮状病毒胃肠炎,占婴幼儿总数的654.38+0/4,是引起婴幼儿严重腹泻的最主要病原。
轮状病毒感染从无症状、轻度到重度不等,严重者出现致命性胃肠炎、脱水和电解质失衡。轮状病毒胃肠炎的症状包括发热、呕吐、腹痛和水样腹泻,可持续3至9天。
据国内专家和世卫组织报道,全世界每天有11万人患腹泻,其中大部分是5岁以下的儿童。腹泻是婴儿死亡的第二大原因(在发展中国家)。5岁以下儿童腹泻的主要原因是病毒感染,轮状病毒是引起腹泻的最主要原因,占病毒性腹泻的60%以上。5岁以下的每个人都有可能被感染,2个月到3岁的患者最多,3岁前的婴儿约90%会感染轮状病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