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嘉宝铁矿
甘肃省鲍家沟铁矿是一个现代风化沉积型铁矿床,以位于甘肃省辉县的甘肃省鲍家沟铁矿为代表。查明资源储量654.38+0.5万吨,TFE平均品位43.27%,为小型矿床。
二、矿床的地质特征
(1)矿区地质
甘肃省鲍家沟铁矿区地质图见图8-7。
矿床含矿地层为志留系白龙江群卓屋阔组,为一套半深水-深水陆架斜坡碳酸盐岩、碳质细碎屑岩和硅质岩,主要由硅质条带、块状灰岩、砂质砂岩夹碳质板岩、硅质岩和硅质板岩组成。珊瑚生产和层控昆虫等化石。它是弱酸性还原湿热气候环境的产物。厚度为2083 m。
(2)矿体特征
矿区已发现15铁矿体。产于志留系白龙江群卓屋阔组灰岩与板岩接触部位,呈透镜状,长条状,脉状(图8-8)。矿体倾角陡48° ~ 81°,全铁含量19% ~ 46.5%。主要矿体为Q10和Q17矿体。其特点简述如下:
1.Q10矿体
分布在西沟西部,呈透镜状,呈北东向北北西向弧形分布,倾向于由北西向近西转向,倾角30° ~ 80°。地表矿体宽度4.25~9.75 m,矿体地表断续长度150 m,向西端逐渐变窄尖灭。全铁品位在19.6%-46%之间,平均为42.14%。受KD2-1平硐控制,矿体延深20 m..矿体上盘为碳质板岩,下盘为石灰岩。
2.Q17矿体
分布在西沟西部,呈透镜状,走向由近南北向转向北东向,倾向由近西转向西北向,倾角为41 ~ 82。沿走向,在地表呈弧形分布。地表长约200米,厚2 ~ 7米。全铁品位在18.4% ~ 45%之间,平均品位40.72%,由地表向矿体深部变陡。矿体上盘为碳质板岩,下盘为灰岩,矿体严格受含黄铁矿碳质板岩与灰岩之间的破碎带控制。
图8-7鲍家沟铁矿床构造及矿体分布
图8-8鲍家沟铁矿0号勘探线剖面图
根据X射线分析和差热分析,大部分矿石矿物属于针铁矿,有少量赤铁矿、黄钾铁矾、水赤铁矿、软锰矿、磁铁矿、钛铁矿、黄铁矿和磁黄铁矿。脉石矿物主要是应时,其次是绢云母。贫铁矿中有许多包裹体,如板岩和板岩块或粘土泥砂。
主要金属矿物特征:
褐铁矿:黄褐色、浅黄色、深褐色,含量25% ~ 96%,呈异形粒状,粒度一般为0.01 ~ 1.0 mm。
赤铁矿:含量1% ~ 4%。其他形状为颗粒状,粒径一般为0.05 ~ 1.2 mm。
块状、土壤状、多孔状、钟乳石状、角砾岩状、贝壳状结构、胶状结构。
三。矿床成因及成矿模式
该矿床为现代风化沉积型,即风化淋滤褐铁矿矿床。矿体呈透镜状、条带状、脉状,规模小,与围岩接触关系完整,无蚀变现象。产于碳酸盐岩与碎屑岩的沉积建造中,严格受层位和岩性控制,呈块状、土状、多孔状、钟乳石状、角砾岩状、壳状构造、胶状构造。据此认为成矿作用为淋滤沉积作用。
研究认为,矿床成矿作用大致如下:燕山期以来,在陆相环境卓屋阔组碳酸盐岩和硅质细碎屑岩建造过程中,鲍家沟淋溶褐铁矿床发育了不同方向、不同类型、不同时期的断层,包括张性层理断层,为沉淀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成矿流体通道和空间。在湿热氧化条件下,充足的大气降水和地下潜水不断吸收含矿建造中的铁,沉淀在以硅质板岩为顶、石灰岩为底的成矿有利空间。经过这一长期的淋滤-沉淀循环,最终形成了鲍家沟淋滤褐铁矿床。
该矿床可能的成矿模式如图8-9所示。
图8-9鲍家沟铁矿床成矿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