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丽江聚点作文
◆地理位置
从青藏高原南下的金沙江、澜沧江、怒江,在横断山脉的环抱下,在滇西北形成了举世闻名的“三江并流”奇观。然而,当金沙江到达丽江石鼓时,突然改变了向南流动的方向,来了一个大转折,形成了著名的长江第一湾。以不可抗拒的力量冲入东海,进入三峡,成为江南文明的母亲河,中国的发祥地。
“河流在这里转弯,奔流到中原,扩展概念。”这个实现了长江自南向东伟大转折的地方,就是云南丽江。
丽江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滇西北中部。地面跨度为北纬25° 59′~ 27° 56′,东经99° 23′~ 101° 31′,东西最大水平距离为212.5km,南北最大垂直距离为213.5km..东、东北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凉山州接壤,西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县、迪庆藏族自治州未夕县接壤,西北与迪庆州中甸县隔金沙江相望,南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鹤庆、宾川县和魏初大姚、永仁县隔江相望。全区总面积2.06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92.3%,高原坝区占7.7%。人口密度为51人/km2。
丽江的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流经全境的金沙江和从云岭两侧隆起的老君山、玉龙山、绵绵山(俗称小凉山)三大山系构成了丽江地形的基本经脉和骨架。金沙江像一条彩带,一头扎着老君山,另一头是小凉山,中间是玉龙雪山。“长江第一湾”像一位慈爱的母亲,怀里抱着丽江县,背上是永胜县、宁蒗县、华坪县。
金沙江从丽江西北端塔城乡进入,从丽江东南端华坪县老渡流出,全长615km。全区属金沙江水系的大小河流90余条,其中较大的河流有丽江县的金庄河、崇江河、杨公河、黑白水,永胜县的乌龙河、马过河、任丽河,华坪县的新庄河、乌木河,以及先流入亚炯河再汇入金沙江的宁蒗白曲河、永宁河(开基河)等26条河流。中国的天然湖泊主要有永胜的程海、宁蒗的泸沽湖和丽江的拉市海,还有130多座中小型人工水库,如文笔水库、清溪水库、箕子水库、团山水库、阳平水库、武平水库、树底井水库等,它们像万山丛中闪闪发光的宝石。◆
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丽江的优势资源。境内山川纵横交错,奇峰美谷,天造地设的山川风光令人应接不暇。据相关资料显示,全区旅游资源面积1033平方公里,有开发价值的景点104处,其中最重要的景点为“两山一河一城一湖”,即老君山、玉龙山、长江第一湾、丽江古城、泸沽湖。
此外,还有色彩斑斓的小凉山风光、地下迷宫般的黄腊鸡洞、华坪丁蕉山景和仙人洞、永宁高原温泉、永胜澄海、永胜陵园景区、锦江古渡,被誉为“金海”,点缀着无数奇山异水。
与美丽的自然景观相得益彰的是灿烂的人文景观。丽江地区旅游的人文景观资源并不逊色于自然景观。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白沙壁画被称为“东巴”,是一种至今仍然存活的象形文字,被称为“音乐活化石”的纳西古乐。文物古迹众多,有北岳庙、玉峰寺、福赛吉、文峰寺、郭芙寺、五峰楼、智云寺、扎美寺等。,具有独特的民族风格。◆
白沙遗址的历史演变
丽江虽然偏僻,但也有着悠久灿烂的古文明。
丽江人类活动的历史可以追溯到65438+万年前。1958年,在漓江县城以南13公里的杨公河舒家桥附近,出土了一批旧石器和动物骨骼化石。考古学家表示,这一发现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尚未出土旧石器的空白。1960年,该地区出土了三具人类股骨化石,1975年,该地区又发现了一具人类头骨化石,是一位考古学上称为“丽江人”的年轻女性,属于旧石器时代晚期的智人,距今约65438+万年。“丽江人”表现出蒙古人种的特征,表明早在10万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已经在丽江地区繁衍生息。
20世纪50年代以来,丽江地区发现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工具,如丽江县大东热水塘村、宁蒗县永宁木匠村、开基村、淅川金模型、永胜县河口等。出土了许多新石器时代的石斧、凿子、石镜、石纺车、柳叶形无键石刀,永胜县也发现了月牙形弧边穿孔石刀。此外,20世纪90年代初,在大巨乡虎跳峡至尹铭乡红门口的金沙江沿岸发现了12幅反映古代人类狩猎生活场景的古代岩画,在一些岩画中还发现了一些新石器时代的工具。这一发现引起了考古界的关注,最初被命名为“金沙江岩画”
在丽江县金沙江沿岸的金沙王村、新营村、芦溪村、德良行、丽江坝狮子山等地,生产了一批青铜斧、刀、器。这些红青铜器与考古界命名的“洱海地区红青铜器文化”属于同一时期,距今3000多年。相当于商代晚期。
青铜文化时期的青铜器也在丽江被发现。20世纪70年代末,宁蒗县大兴镇吉谷群出土了3000多件青铜器和200多件陶器。在黄山长水村、拉市虞姬村、丽江县石鼓、大具、红岩等地,先后出土了青铜剑、青铜箭、青铜铠甲片、青铜锻件等。永胜翠湖瑞官山古墓出土剑、戈、矛等青铜兵器200余件,和君河发现早期铜鼓2面,是云南钢鼓北传路线的物证。这些青铜器有2000多年的历史,反映了丽江辉煌的青铜文化。
战国时期,漓江属秦国边境,汉朝、蜀汉、西晋先后属简悦郡、云南郡,称为绥九郡。东晋南北朝仍属滇郡,隋朝属简悦郡,唐朝属南诏铁路桥节(后改为剑川节)。这座桥毁于唐贞元十年战乱。宋代丽江属山居县、牟通州等大理各部。蒙古宪宗四年(1254),忽必烈南征大理,在丽江渡河(金沙江)。丽江纳西族首领带领群众迎接投降。元朝在丽江设立察汗宫,元八年(1271)丽江改为宣威部,元十三年(。明洪武十五年(1382)设丽江府,后改为丽江军民府。丽江纳西族首领阿黛尔,被明成祖赐姓舒,赐“世袭本府地方官兼知府,中顺大夫”称号。丽江蜀土司制度进入鼎盛时期。清代雍正元年,仍为丽江军民驻地。(1723),丽江在云南率先实行“改土为流”,亩被降为土将军刑。丽江木土司政权,从忽必烈1253年远征丽江设立“察汗张观人宫”到清朝,已经传了22代。
***470年。在清朝灭亡的188年期间,朝廷任命了75名官员和地方官。清朝初年永北府(位于今永胜),世袭永宁土府、北盛土知州、菠菜土州、鹤庆土府,隶属永北府,辖永胜、华坪、宁蒗三县。乾隆三十五年(1770),永北府改为永北直隶厅,管辖范围不变。
民国初年废府改为县,包括丽江、永北(治宁蒗)、华坪。民国30年(1941),设立云南省第七行政督察署。丽江县改为第十三行政监察区,永胜、华坪、宁蒗属于第十行政监察区。7月1949丽江县解放,隶属滇西北行署。1950年2月28日成立丽江人民行政专员公署,4月改为丽江专员公署,辖丽江、永胜、华坪、宁蒗、未夕、兰坪、中甸。1954年,碧江、福贡、公山、泸水四县成立怒江宝带族自治州,行政上归丽江地区管理。1956 165438+10月,鹤庆、剑川两县划归大理白族自治州,兰坪县同年划归怒江州。1957 10、中甸、未夕、德钦三县成立迪庆藏族自治州,也由丽江地区管理。1970,丽江地区改为丽江地区。1973年,丽江从怒江、迪庆的托管中撤销,辖丽江、永胜、华坪、宁蒗四县。丽江地区行政公署成立于1980。
丽江曾是战国秦汉时期南方丝绸之路的重要通道之一,也是唐宋以来西南茶马古道的枢纽。丽江像历史链条上的重要一环,在中国对外友好交往和西南开发的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隋唐时期在丽江塔城金沙江上修建一座铁桥的历史事实,不仅说明这一地区的冶炼技术和造桥技术在当时世界上是先进的,也说明这一地区的商业活动非常发达。丽江,这条经由藏区通往南亚的贸易古道,直到近代仍发挥着不小的作用,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钟声敲响,数万商队从印度向抗战大后方运送了许多抗战物资,一度成为国际援华物资进入中国战场的唯一陆路运输线,丽江也成为这条运输线上重要的商品集散地。同时,丽江也是当时著名的驼峰航线上的重要中转站。
在云南历史上,丽江作为第一个崇尚中国文化的少数民族地区,也在中国文化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元明以来,丽江的社会经济文化也空前发展。历史上说,当时的丽江是“云南富县”,“云南皇宫,诗书画知,仪态仁义,为首的是丽江舒氏。”明代,蜀的漓江多次受到中央王朝的称赞,称其为“集宁边关之气”、“西北藩篱”、“忠义”等。在大力兴修水利、改良农耕技术、开采矿藏、发展工商业的同时,舒适又积极吸收汉文化,购买大量汉文典籍,修建“万卷楼”,邀请中原名师传授弟子,逐渐培养出一批用汉文写作、造诣很高的诗人。当时印刻的诗集超过65,438+00种。今天,有、慕公和舒。雍正时期,丽江在云南率先实行“还乡”政策,从而打破了土司垄断文化的格局。书院和义学相继建立,民间子弟开始学习国学,涌现出桑、杨莉、马子云等一大批诗人。正是由于丽江先民积极学习和引进内地先进的中华文化,才逐渐营造了元明以来崇尚文化的良好社会氛围,影响了后世,为方国瑜、周林、杨峰等现代一代海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奠定了基础。也为丽江成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文化遗产创造了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