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关农业学校校史
1970秋,韶关市西河重新开办韶关农业学校,更名为“广东省韶关农业学校”,隶属韶关市农业局。1978年3月,韶关农业学校迁至乳源县桂头镇,校名仍为“广东省韶关农业学校”。当时学校有农学、畜牧兽医、林学三个专业,在校生118人。1978年报9月恢复统招制,招生150人,设置农牧兽医和林学三个专业,学制三年。1980,林业专业停止招生。同年,韶关农业学校隶属韶关市农委领导。6月,1983,韶关市合并,校名改回“广东省韶关农业学校”,隶属韶关市农业局。韶关农业学校建校以来多次搬迁,1984年8月选址韶关市西郊西联镇。1985只招高中毕业生,学制两年,设农学、畜牧兽医两个专业。1986增加了园艺。65438年9月至0988年9月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四年。同时增加了面向高中毕业生的农业经济管理专业,学制两年。1900,学校新增多种商科专业(四年)。1994,各专业招收初中毕业生,学制改为三年。1995后办学规模明显扩大,招生人数明显增加。每年都有新的专业扩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1996在18招生人数为118,65438。开设了“农业与农业管理”和“乡镇企业”两个自考班。中学招生均为初中毕业生,学制三年,招生范围主要在清远、河源、韶关、揭阳等地。
韶关农业学校作为粤北唯一的普通中等农业学校,以培养合格的农业技术人员为己任。学校自1950年2月复课以来,已培养毕业生6000人(其中大专毕业生+00人365438人),短期培养技术人员588人。由于学校在教学中特别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农校毕业生动手能力强,专业技能扎实,优势明显。严格的校风教育使他们养成了良好的品德,吃苦耐劳,愿意学习,努力工作。韶关农校毕业生走向社会广受好评,许多同志得到重用,担任各级领导。大部分毕业生奋斗在农业战线,为中国农业现代化做出了巨大贡献。特别是粤北山区的农业技术指导站,几乎都有韶关农校的毕业生,成为粤北农业战线的骨干力量。
农校老师默默耕耘,培养人才。他们热爱农业教育事业,不计名利,艰苦奋斗,不懈进取,在农业科研和教育改革方面取得了重要成就,为韶关农业学校的历史写下了光辉的一页。上世纪70年代,在我国中等农业学校没有统一教材的情况下,该校教师编写了《广东省中等农业学校作物遗传学》试用教材。1981庞同志参加广东省野生稻资源调查、考察和检索,获省技术进步二等奖;1982该项目获得农牧渔业部技术改进一等奖。1985范才春等几位老师被评为“广东省教育战线先进工作者”,受到表扬和鼓励。教师在省、市、校级刊物上发表教学改革和教学研究论文80篇,其中省市获奖论文20篇。教师66人,其中高级职称4人,中级教师17人,助理讲师31人。形成了一支以青年教师为骨干、素质良好的教学、实验和管理队伍。
65438年至0992年,自邓小平南巡讲话以来,学校抓住机遇,扩大规模,逐步完善各项设施,修建了图书馆、教学楼和学生宿舍。特别是1995年以来,团结协作、勇于探索的新一届领导班子,千方百计“上规模、上档次”,围绕教学活动的中心和重点,加强各方面工作的协调,制定了学校发展“九五”计划。实验室、图书馆和实验农场建设得到加强,教学设施得到改善。我们购买了先进的教学设备,如电脑和模版。图书馆得到了充实,有53,000本书,一个电化教育中心和一个标准的运动场。学校有水田13亩,果树、蔬菜、花卉园8亩,鱼塘11亩,小农场一个,兽医医院一个。还有指定对外联系的实习基地。目前校园总面积102203平方米,建筑面积36034平方米。这是一个花园式的规划,学校看起来焕然一新。
韶关农业学校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一步一步走向成熟,园林化,校风严谨,师资质量更好,成为粤北地区规模较大的中等农业技术学校。在朝气蓬勃、团结协作的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在未来五大精神的正确指引下,在全校师生员工的共同努力下,韶关农业学校正满怀信心地迈上一个新的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