灯芯绒织物简介

灯芯绒组织采用两组纬纱与一组经纱交织的纬二重组织,有平纹组织和斜纹组织。灯芯绒由一组经纱和两组纬纱交织而成,其中一组纬纱(称为地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具有固定绒毛的地布,另一组纬纱(称为绒纬纱)与经纱交织形成规则的浮纬纱,经切割后形成绒毛。

灯芯绒是由纬二重组织再剪绒而成的织物,布面为灯芯绒,又称灯芯绒。灯芯绒使用各种各样的纱线。经纱通常是18-48特(32-12英寸)单纱或10特× 2-28特× 2 (60/2-21/2英寸)合股纱。纬纱通常是14.5-36特(40-16英制支数)的单纱。组织采用两组纬纱与一组经纱交织的纬二重组织,地组织有平纹组织、斜纹组织和等纬重组织,绒头组织采用两组纬纱与一组经纱交织的纬二重组织。灯芯绒属于高纬密织物,经紧度为35%-65%,纬紧度为110%-200%。地纬和绒纬的排列比为1:2和1:3。灯芯绒面料富有弹性,手感滑爽柔软,毛条清晰圆润,光泽柔和均匀,厚实耐磨,但易撕裂,尤其是毛条方向。

灯芯绒面料在穿着过程中,其绒毛部分与外界接触,尤其是衣物的肘部、领口、袖口、膝盖等部位长期受到外界的摩擦,绒毛容易脱落。

美国标准“灯芯绒织物羊毛保留率的测试方法(ASTM D4685-87)”规定了灯芯绒织物样品的摩擦处理程序以及评估羊毛保留率的仪器和方法。但主要问题是灯芯绒绒毛保留性能的评定必须由三名检验员按标准进行,检验员的主观因素会影响评定结果的准确性。我国出口纯棉灯芯绒的检验依据是《天然灯芯绒割绒检验规程(SN/TO312-94)》,出口纯棉印花灯芯绒的检验依据是《纯棉印花灯芯绒检验规程(GB/T14311-93)》,但上述两个标准都不能保持灯芯绒绒毛的性能。经查,在其他国家的相关标准中,对灯芯绒绒毛保持性能的检测方法没有描述。

磨砂灯芯绒于1993年开发,于1994-1996年畅销中国国内市场。磨砂灯芯绒是从南到北开始的,后来逐渐放缓。2000年后出口市场开始走好,2001~2004年达到顶峰。现在它已被用作常规灯芯绒。磨砂技术可用于各种规格,以纤维素纤维为绒毛。它通过氧化剂和还原剂剥离灯芯绒头上的染料,形成磨砂效果。这种效果既迎合了返潮和仿旧潮,又改善了灯芯绒在穿着时易磨处绒毛的不规则倒伏或泛白现象,提高了穿着性能和面料档次。

在常规灯芯绒整理工艺的基础上,增加水洗工序,并在洗液中加入少量脱色剂,使绒毛在水洗过程中自然、随机地褪色,形成增白、磨砂的效果。

磨砂制品可制成全磨砂制品和间隔磨砂制品,间隔磨砂制品可由间隔磨砂花再打开,或剪切高低条而成。无论哪种风格在市场上获得了高度认可和流行,蒙砂工艺至今仍是灯芯绒产品添加大风格变化的典范。双色灯芯绒的纹路和绒毛呈现出不同的颜色,通过两种颜色的和谐搭配,营造出朦胧中闪耀光彩,深邃中充满热情的产品风格,使面料在动静中演绎出色彩变化的效果。

双色灯芯绒的形成可以通过三种方式实现:利用各种纤维的不同染色性能,改变同类纤维的工艺,组合色织面料。其中最难通过工艺变化用相似的纤维产生双色效果,主要是效果的再现性难以把握。

利用各种纤维的不同染色性能,产生双色效果:经纱、底纬、绒纬与不同的纤维结合,用与纤维对应的染料染色,再选用不同颜色的染料进行颜色搭配,形成千变万化的双色产品。比如涤纶、尼龙、棉、麻、粘胶等。,分散染料和酸性染料用于染聚酯和尼龙,棉染另一种成分,这样染色过程容易控制,成品相对稳定。由于用于纤维素纤维染色的活性染料对蛋白质纤维也有一定的染色性能,酸性染料可以同时对蚕丝、羊毛、尼龙、蛋白质纤维进行染色,类似于棉/毛、毛/涤、丝/尼龙等组合,不适合后二重染色工艺。

这种方法既迎合了各种纤维原料的优势互补,又产生了丰富的风格变化。但这种方法的局限性在于两种原料的选择,必须具有完全不同的染色性能且互不影响,同时还要满足一种染色工艺不能损害另一种纤维性能的要求。所以这类产品多以化纤、纤维素纤维为原料,涤棉双色产品最容易把握,也最成熟,成为行业内流行产品的一大类。

相似纤维通过工艺变化产生双色效果:这是指在同一种原料的灯芯绒上生产地沟和羊绒制品,多指纤维素纤维,通过蒙砂、染色、涂层、印花的组合和变化来实现。霜染双色一般适用于背景较暗/表面较亮的产品,彩涂双色多适用于中浅背景/表面仿深的产品。印花双色可用于各种颜色组合,但对染料有选择性。

霜染双色产品

超轻肤色和超深底色的搭配,可以用活性或涂料直接染色,方便直观,对底色影响小;但是对于肤色较深的,直接套印会造成底色的极大变色。虽然在底色上染色时可以考虑这个因素,但是双色产品本身的前底色相互作用比较复杂,没有样品模拟设备,很难上色。如果背景色是两种颜色合成的,就不太现实。虽然少量的颜色可以很难算出来,但是这种方法对于一大类产品的工艺制定是不可行的,所以是正宗的。而且从实际生产来看,硫化深底和活性亮面相结合,效果更理想,操作方便,质量稳定。霜染的产品相当高档,但这个品种的难点在于反面与底面比例的控制。一方面,掌握起霜程度是基础;另一方面,上脸的厚度略高于剥色的高度,所以看起来脸不瘦不饱满。

彩色涂层双色产品

其技术多用于底浅仿旧深的双色产品。将面料进行常规染色,然后将染色后的灯芯绒麂皮涂上不同的颜色,形成两种颜色,再通过面料或服装的整理,形成最终的效果。由于肤色相对于底色较深,且涂料用于彩色涂层,遮盖力好,所以底色染料的选择范围很广,活性染料、硫化染料、石林染料均可。染色后底板着色,尽量不要用油漆修补或软化,以免影响彩色涂层的得色性和牢度。彩涂有两种涂布方式,即在涂布机或印花机上将颜料均匀涂布在织物表面。这种方式很难控制制作的程度,桩槽也经常涂上颜色。成品真正的双色表现是绒根两侧和绒峰、绒槽的颜色不同,此时产品的手感和牢度都不是很好。因此,这类产品必须经过另一种整理工艺才能满足面料的需求。此外,通过不同的整理,还可以产生特殊的褪色和仿旧效果,更符合现代流行趋势。后整理通常放在成衣之后,整理方法有软洗、砂洗、酶洗。

印染产品

顾名思义,麂皮上色的时候用印花。主要是指背面印花产品的染色,颜色是染色而不是颜料。如果要求坑颜色浅,绒面颜色深,一般是先染浅底,然后直接盖在一边;如果底色较深或深/暗,表面较浅/亮,可以用硫磺染色的白色空白,再用单张蒙版印刷;如果底黑而亮,就不能用硫化物色谱法染色,只能用活性底染来仿印。灯芯绒绒毛的波峰和波谷之间有一定的厚度,必须对织物施加一定的压力,才能均匀地吸收印花糊料。但施加压力后,膏体会从峰部渗透到根部和沟部,控制不好容易造成毛和沟部同时着色,所以压力不能过大。所以中沿差、前后差距差、面的羽绒染色、均匀度控制等比较难控制。在生产过程中比普通的印花和霜染产品的霜机。所以面对每一部作品,都要做很多前期测试。用于印染产品的设备与普通印花产品相似,主要是滚筒印花机和圆网印花机。生产的关键是控制花管雕刻深度、圆网目数、上浆压力和色浆稠度。

总之,保持颜色均匀不渗到对面比较好,但是控制颜色不污染犁沟比较难。该工艺多用于硫化物色谱无法实现的活性亮背景,其产品较霜染产品具有暗淡的双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