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维土地的历史演变

中国最迟在公元前3世纪发明了三维地图。在司马迁撰写的《史记》中,记载了一幅绘制于公元前210年的秦始皇陵图。书上说:“以水银为百河海,灌输于机,上有天文,下有地理。”1985年6月,《每日电讯报》的一篇报道说:秦始皇的墓地虽然没有开放,但可能已经被发现了。据说在墓门处发现了水银的痕迹。考古学家推测,这可能就是上面三维地图上显示的水星。

早在公元前3世纪,中国著名的蓬莱仙山地图就出现在坛子和香炉上。这对以后三维地图绘制技巧的发展影响很大。公元32年,马援将军谈到了军事三维地图,山谷和山脉的模型是用糯米制成的。此外,还出现了一幅木刻立体地形图,这是大科学家沈括在《谈孟茜》中描述的。1130黄裳还制作了木刻立体地图。这幅地图后来引起了哲学家朱的兴趣,他尽力收集木刻地形图进行研究。他本人有时用黏土,有时用木刻,制作三维地形图。还在小说《鹤林玉露》中描述了朱制作的一幅地形图:“(朱)试图用木头做出一幅美丽的图画,雕刻出凹凸不平的地貌。和睦给了它八块。有公母榫,可以折叠。一个人的力量可以是负面的。每次出门都是跟风,但都没有成功。”

三维模型地图可以直观地表现真实地形,是表达和传播地理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中国乃至世界上最早的三维模型地图是北宋科学家沈括制作的。

沈括(公元1031-1095)在河北西路时,对边境的山川进行了详细的勘察,并绘制了一幅名为《使契丹图钱》的地图。为了方便研究,沈括创造性地用面糊和锯末在一个木箱上制作了一个有山、有路、有地形的三维模型地图。当时天寒地冻,锯末都冻住了,就用融蜡做的。后来,沈括制作了一幅木刻立体模型地图,赠送给宋神宗。宗申皇帝非常欣赏它,并下令所有边境州复制自己国家的三维模型地图,并收集在政府内部。

沈括制作的三维模型地图,比18世纪瑞士制作的地理模型早600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