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老师指导学生学法的途径有哪些?
学法指导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因此,学法指导应具有针对性和有效性,渗透到整个教学活动中,并及时予以提示和强化。因此,学生可以更广泛和更深入地掌握知识,并在知识的应用中更具创造性。在历史课堂教学改革中,我根据时代特点,把学习方法的指导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一、课前准备学习的方法:(1)揭示知识体系:在备课中,要对教材的知识点进行整理或重组,使历史知识结构化,并最大限度地揭示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使复杂、零散的历史现象简单化、组织化、中国化,使之成为基本的历史知识体系。这是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把握历史规律的前提。(2)精心设计教学程序:历史教学的目的之一是教会学生掌握求真的方法,使他们从多角度认识历史现象,深入解决历史问题。例如,在关于鸦片战争的一课中,传统的教学设计如下:1 .战前中西社会比较。二。鸦片的进口及其危害。3.中国禁烟运动与第一次鸦片战争。4.中国战败原因分析。这样的组织虽然涵盖了方方面面,但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因此也就不能开发学生的智力,提高学生的能力。我是这样设计的:1。中国落后于西方的原因是什么?(讲授生产力和生产关系);2.林则徐是地主阶级的代表。他为什么被称为民族英雄?(指导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3.当时阶级矛盾非常尖锐。为什么民众支持林则徐的禁烟斗争?(讲阶级矛盾服从民族矛盾的哲学);4.禁烟运动和鸦片战争有什么必然联系吗?(说出偶然性和必然性的辩证关系);5.鸦片战争中国为什么失败?(说明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鲁。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落后就要挨打”和“落后就要挨打”的观点(引导学生如何判断历史)。这既加强了学习方法的指导和知识的传授,又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氛围。二、课堂教学方法:课堂教学是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师生进行信息传递与反馈、情感交流与行为互动的主要阵地。备课中的教学设计要通过课堂来完成,所以学法指导的成败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这个重要环节。(1)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是知识和技能的引导者,是解决问题和能力培养的引导者,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教学是培养人的活动,其目标是传授知识,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素质,所以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要创造一个让学生自己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情境,以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以《现代化的开端——洋务运动研究》为例来说明:如果采用叙事的方法,只揭示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洋务派的代表人物、洋务运动的内容、洋务运动的影响等。,而它的主要功能只是为学生解决“什么”的问题。如果采用谈话法,明确向学生提出以下思考提纲:1。洋务运动兴起的根本原因?2.洋务派在中央和地方的代表人物有哪些?3.洋务派前后期的主要活动有哪些?4.如何评价洋务运动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作用?5.选择相关史料让学生阅读分析。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提出有效的问题,并通过学生的思考和讨论加以解释或总结;学生的主要作用是在教师的指导下综合史实,提炼要点,互相讨论,修改结论,从而解决“是什么”、“为什么”和“还有什么”的问题。两种方法在教学中的效果是不同的,后者明显优于前者。(2)注重循序渐进:学生理解历史能力的形成需要三个条件,即知识、方法和理论,学习方法的指导也是如此。首先要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学生创造一个形成和发展思维的世界。其次,要培养学生历史思维的形成,使他们能够历史地、唯物地、辩证地分析和理解历史问题。第三,通过问题的转化和知识的传递,拓展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这样学生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掌握优秀的学习方法,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3)体现学习方法的多样性:历史教学的内容包罗万象,因此学习方法指导的方法无法制定。不同的章节,不同的内容,要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来引导,要注意形式的多样性,比如精心设计教室。提出问题,选取典型史料,提供历史结论。从长远来看,可以强化学生的历史观,掌握和运用历史学习的方法。三、课外辅导的学习方法:课外辅导不仅是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也是对学生自主学习和主动学习能力的有效培养。因此,课外辅导中辅导和强化学法是学法指导的又一重要步骤和手段。(1)提供实用材料:主要针对课堂教学中所教授的相关学习方法,通过课本、讲义或互联网中国,为学生提供预习和复习的内容或提纲,提供学习方法的精选史料或参考书,让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二)“教师的疑惑”与“学生的疑惑”相结合:教师的疑惑是对教材重点、难点部分的提炼,运用恰当的方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辩论,启发学生切入问题的角度。学生提问主要是指多问“为什么”的问题,要求注意问题的前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促进学生“学思结合”,培养学生的能力。(3)做好解题指导:发现问题的目的是解决问题。解决问题不仅需要知识和理论,还需要方法、技能和能力,而方法、技能和能力的形成和掌握需要指导和训练。首先,审题能力的指导。审题能力是解决问题的前提。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将已知条件转化为未知条件,以及挖掘对解决问题起关键作用的隐藏条件的能力。以及剔除无效信息,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其次,指导理解问题的含义。明确题型,把握要求,分清限制,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到问题的出发点、分析水平和所用的知识点、理论或历史规律。第三,引导学生正确答题。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全面地回答问题,不断提高学生回答问题的严谨性、辩证性和创造性。当然,学习方法的指导是一项长期细致的工作,重点是坚持和方法。其最终目的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能力,更好地自主学习,更好地把握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更好地创造性地应用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