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图的作用是什么?
一,利用地图帮助学生提高记忆能力
我们常说历史和地理密不可分,可见历史和地理密不可分。学习历史时,有很多地理概念和地名需要记忆。很多学生缺乏空间概念,不了解地理位置、地形地貌、自然环境、经济特点,影响了学习效果。如果正确使用地图并使之形象化,这个障碍就会被克服。
比如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清政府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开放了10个通商口岸。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10的地名,不仅枯燥,而且很难记住。对此,我们可以借助教材《第二次鸦片战争示意图》来记忆:首先,这10个地名分为三类,沿江自东向西分别是镇江、南京、九江、汉口,沿海自北向南是营口、烟台、汕头,台湾省琼州、淡水位于岛上。然后把这10个地名放到一个公式里:长江镇和九汉以南,沿海营加汕头,岛上琼台大南。这样,学生不仅能找准自己的位置,记住自己的名字,还能提高学习兴趣。如果掌握了“用图记公式”的方法,记忆力会有所提高。
第二,借助地图,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
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既是《教学大纲》的要求,也是高考《考试说明》的规定。通过比较,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还可以让学生对历史发展趋势有更深入的了解。
比如《中国近代史》第二册讲到一五计划、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十年文革”、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都提到各个时期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这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重要知识点。通过比较和区分各个时期的示意图,可以从中挖掘出一些认识:在一五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果分布示意图中,一五规划的一些大型重工业项目主要集中在东北三省,这主要是由于苏联的帮助,反映出50年代中期以前中苏关系非常友好,铁路建设主要集中在东部;“1957至1966工业交通建设主要成果分布图”中,铁路建设尚未开始向西推进;1966-1976重大建设成就示意图中,建设成就较前两个示意图明显减少,说明稳定的政治环境是经济建设的重要条件;在工业建设的一些重要项目示意图(1978-1999)中,具有世界先进技术的大型项目数量明显增加,反映出通过开放和吸收世界先进科学技术,与发达国家的差距逐步缩小。通过比较四幅地图,学生可以掌握不同时期建筑的主要特征,形成完整的零散知识体系。如果在教学中随时提醒学生比较相似的地图,并形成习惯,学生的比较能力肯定会有显著的提高。
三,巧妙利用地图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列夫·托尔斯泰曾经说过:“如果学生在学校学习的结果是让他们一无所知,那么他的一生将永远是模仿和抄袭。“传统教学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往往高人一等,缺乏应变能力和创造力。因此,我们应该在教学过程中积极探索,把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主要的教学目标之一。通过当学生的经历和四年教学经验的积累,我觉得如果对课本上的一些地图进行深入研究,可以用来激发学生的灵感,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比如在读《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路线示意图》的时候,学生仅凭老师讲长征经过的地名顺序会很模糊。对此,我讲完后,让学生列出重要的地名,然后联想到一个类似的图形来描述。于是,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认为它像一个“L”形,有的认为它像一个“C”形,还有的用“月牙”这个词来形容。在讲《太平天国力量示意图》时,同学们还总结出太平军从起义到三次军事远征所涉及的地名都是“S”形的,“S”形的两端分别是北伐最北部的静海和以首都天京为转折点的运动发源地金田。在研究秦朝的疆域时,可以用“+”字形来形象地记忆秦朝的疆域,在研究清朝的疆域时,可以用“*”字形来形象化。类似的例子数不胜数。只要学生善于探索,重视左右历史,历史与地理相结合,就能使学生易学,乐于学习,提高思维能力。
简而言之,一尺水可以兴风作浪,三尺平台才是创造的世界。我们历史教师在教学中要多做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注意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自信心,使他们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学习方法。
谢谢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