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圣节信息
关于万圣节,人们或多或少都有一定的感性认识:我知道在万圣节期间,很多公共场所,甚至家里的院子里都会挂满很多装饰品,比如各种鬼怪、南瓜灯、黑猫、女巫的扫帚等;孩子们每年都会穿上不同的万圣节服装,提着一篮篮南瓜灯挨家挨户乞讨糖果,说这是“不给糖就捣蛋”。另外,你想知道更多吗?这里我们简单介绍一下万圣节的由来和习俗。
一、万圣节的起源:
关于万圣节的起源,最具传奇色彩的版本认为它起源于基督诞生前的古代西欧国家,主要包括爱尔兰、苏格兰和威尔士。这些地方的古代西欧人被称为德鲁特人。德鲁特的新年是11月1日,除夕。德鲁特的人们让年轻人成群结队,戴着各种怪异的面具,提着雕刻的萝卜灯笼(南瓜灯是一种较晚的习俗,古代西欧还没有南瓜),在村庄间游荡。当时其实是庆祝秋收;也有人说是“鬼节”。据说那一年死去的人的灵魂会在万圣节前夕造访这个世界。据说,人们应该让来访的鬼魂看到丰收,并对他们表现出丰富的热情。所有的篝火和灯光,为了吓跑鬼魂,也为鬼魂照亮路线,引导他们返回。
中世纪的中欧,有一段基督教消灭异教徒的历史。但除夕前的祭祀仪式从未真正消除,只是以巫术的形式出现了。这也是为什么万圣节我们还有女巫的扫帚,黑猫,咒语等等的痕迹。
二、万圣节这个词的产生:
许多民族在万圣节举行庆祝晚会,这一天也被称为“万圣节”、“万圣节前夜”、“万圣节前夜”或“万圣节前夜”。最后,约定演变成了“万圣节”,中文翻译成了万圣节之夜。
三、“不给糖就捣蛋”的传说:
据说,今天孩子们装扮起来挨家挨户要糖果的习俗起源于爱尔兰。古代西欧的爱尔兰异教徒相信,在万圣节,鬼魂会聚集在他们家附近,接受宴会。于是,“宴”后,村民们装扮成鬼灵,在村外游荡,引导鬼走,以避邪避灾。同时,村民还注意前院、后院的一些水果等食物,给鬼喂饱,不让它们伤害人畜或掠夺其他农作物。后来,这种习俗延续下来,成了孩子们取笑这个忘恩负义的家庭的笑话。
至于南瓜灯,至少有两个版本。一种是人们挖空南瓜雕刻人脸并点燃蜡烛驱散鬼魂;另一种是鬼魂点了蜡烛,想哄骗人们跟着鬼魂走,于是人们在南瓜表面刻了一张嘲讽的脸来戏弄鬼魂:哼!只有傻瓜才会被你愚弄。传说因为爱尔兰人杰克是第一个使用南瓜的人,所以人们也称杰克灯为鬼脸南瓜灯。
第四,现在是万圣节
今天,万圣节已经完全失去了它的宗教迷信。变成了儿童的节目,年轻人化妆舞会的节目。
社会对节日活动一直给予正面引导:要求大人教育孩子不要做威胁性的恶作剧,也要求大人带孩子一起出去(一般大人把车停在路边,孩子敲门要糖果)。大人要让孩子只去门口有节日装饰和灯的房子,否则不会被打扰。另外,在讨糖的过程中,一定要一直站在大门口等着,不准进屋。拿回来的糖一定要交大检验后才能吃。接收儿童的家庭还被要求不得提供自制食品或无包装食品。
公共场所和家庭周围的假日安排是自愿的。鬼脸南瓜灯、白网黑蜘蛛等。都是节日装饰品,一点都没有吓人的鬼色。有些女同学会在这个时候买一对南瓜或者鬼骷髅耳环佩戴。任何房子的布局如果太恐怖,都会被有关方面制止,媒体也会曝光,让公众来指责。
万圣节服装也充满了人,而不是单调的大鬼孩子。有许多渠道教人们如何制作万圣节服装。比如做最简单的鬼服,在头上盖一张白床单。别忘了扣两个洞留眼睛。如果你想扮演魔术师,穿上黑裤子,戴上黑帽子,在帽子和头顶之间藏一只毛绒绒的兔子。还教大人怎么把孩子打扮成天使,白衣服白裤子,然后怎么从后面把手电筒绑在头上;他们还教如何把孩子们打扮成他们最喜欢的卡通人物。当然,服装和道具行业的商人更有文章可做。
万圣节学校不放假。有时候学校出面组织聚会,有时候不甘寂寞的同学会自己举办小聚会;每年十月,朋友和家人互相寄卡片祝对方万圣节快乐是一种流行的习俗。现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寄万圣节卡片变得更加方便和经济,一些网站设计了各种带有声音动画效果的万圣节卡片,比如www.cardmaster.com,供大家免费使用。
总之,万圣节已经成为西方人非常普遍的季节性节日。很多人把这看作是秋天的结束,冬天的到来。万圣节过后,人们开始期待感恩节、圣诞节甚至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