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细介绍一下孔子故居。

夫子庙又称孔庙、孔庙、王文轩庙、孔庙。自从孔庙出现以来,中国文化和建筑形式一直影响着孔庙的发展。世界上所有的寺庙都是宗教文化的产物。没有宗教,就没有寺庙。毫无疑问,孔庙也是宗教文化的历史存在,是中华民族几千年祭祀文化的具体体现。夫子庙不仅是供奉孔子的庙宇,也是几千年封建社会社会教育的象征和载体,是中国文化信仰的象征。因此,它不仅在曲阜,而且在国内外都被广泛建造和保存。夫子庙有着特殊的建筑形式、精美的布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空间形态。自孔子时代起,建筑形式就被视为一种基本制度。后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礼制建筑的含义不同,严格区分不同身份的人的住房制度。孔庙建筑结构的形成过程是一个仪式规范化的过程。公元前479年孔子去世后,鲁哀公尊为师,将他的三间客厅改建为寺庙,供奉孔子的衣服、皇冠、钢琴、汽车和书籍。这是中国第一座孔庙,又称“家庙”。《史记·孔子世家》载:“故我居堂,弟子因殿而存孔子衣、冠、琴、书。至于汉朝,延续了二百多年。”汉高祖十二年(公元前195年),刘邦到曲阜祭祀孔子,这是帝王第一次祭祀孔子。永嘉三年(153),汉成帝恒下令修建曲阜孔_,任命孔和为孔庙官,从此孔庙升格为国庙。黄初元年(220),魏文帝曹丕“命陆县建庙,置百户守之,广筑屋外以招贤纳士”,进一步提高了国庙的地位。太和元年(477年),北魏孝文帝袁弘下令全国各县学校祭祀孔子,形成了全国学校祭祀孔子的制度,同时开始了孔庙与学校合一的制度。太和十三年(489),孝文帝在平城(今山西大同)修建了先圣寺,这是中国第一座在曲阜以外修建的孔庙,也是全国各地的第一座。南北朝时期(420-589),全国各地都建有孔庙,北周长安,湖北荆州,梁元帝建玄圣寺供奉孔子。到了隋代(581-618),全国各郡县开始整合寺庙和学问。夫子庙平时是一所学校,同时也是祭祀孔子的圣地。同时供奉给周公,周公是建立国家礼乐制度的始祖。唐高祖武德二年(619),汉高祖上书建立周公祠和夫子庙,“四时供奉”,加强“庙学合一”。宣宗开元二十七年(739),孔子被追封为“文轩王”,从此孔庙被称为“文轩王庙”、“石现庙”、“文庙”。江西萍乡现存的文庙是唐鉴。五代十国时期(907-960),继续提倡“庙学合一”,现存的河北正定、江苏如皋、山东曲阜三座孔庙均为五代孔庙遗迹。北宋时,宰相赵普曾对唐太宗说:“我有一本《论语》,一半帮助太祖定天下,一半帮助陛下实现和平。”所以有“论语治天下”之说。唐太宗、雍正年间(984-987),曲阜文轩王淼馆的建筑蓝图从皇室传下来,加速了孔庙的建设和发展。在中国现存的孔庙中,宋代建立的孔庙约占总数的70%。现存的苏州、江阴、南京的孔庙,都是宋代修建的孔庙。宋代是儒学发展的时期。以程颢、程颐、朱为代表的理学将儒学的哲学理念推向了高潮,与此同时,各地集庙学于一体的书院建筑也有了很大发展。宋代,全国建立了65,438+040多所书院。著名的河南登封嵩阳书院、商丘应天府书院、江西庐山白鹿洞书院、湖南长沙岳麓书院都发展于北宋,被誉为“中国四大书院”。元朝是蒙古人执政,但还是推崇儒家。元朝大德年间(1297-L307),皇帝下令在各地大规模修建孔庙祭祀。明清时期,京都、省府、都道府县的孔庙建设成为定制。清代县级以上孔庙1560余座,全国至今仍有500余处。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