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宋氏家族:近代教育成就卓著的家族

宋家可以说是汇聚了民国精英:大女儿宋蔼龄嫁给了孔祥熙,二女儿宋庆龄嫁给了孙中山,担任了中华人民共和国(PRC)名誉主席;三女儿宋美龄嫁给了蒋介石;长子宋子文曾任财政部长、中央银行行长、外交部长和国民政府行政院长。次子宋子良曾任中国国家银行总经理和广东省财政厅厅长。三子宋子安曾任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广东银行董事长,在政治、经济、外交上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国宋氏家族:近代教育成就卓著的家族

宋家的照片,1917拍的。前排:宋子安;第二排左起:宋蔼龄、宋子文、宋庆龄;左三排:宋耀如、倪;从后面看:宋子良和宋美龄。

家族的创始人宋耀如,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农民家庭。他为什么创造了这么有名的家族?10 6月5438+08日,在复旦大学举行的“宋家族与现代教育”学术研讨会上,中外学者披露了宋家族成员的情况,并利用新发现的档案资料进行了留学,重点探讨了现代教育对宋家族的影响。

留学美国对宋家影响深远,但在此之前,由于资料匮乏,相关历史事件要么模糊不清,要么误传。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吴靖平及其团队走访了美国所有与宋氏家族有关的大学,从档案中还原了宋氏家族早期的求学经历。有意思的是,他在1943年访美并在国会发表演讲时,宋家曾就读的一所美国大学曾统一收集过他们的资料,这在当时产生了轰动效应。

然而,宋氏家族的崛起并不仅仅是一个显赫家族的故事。

一方面,清末民初上海教会学校和私塾的兴起,新的教育思想的引入,留学欧美的浪潮,都是划时代的画面。正如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Richey所说,以美国为主的新教传教士在上海设立了很多教会学校,这是一个从中国向美国学习的平台。他们的办学水平很高,圣约翰宋氏兄弟就读的S大学达到了高等教育的水平;出于对女性的关注,宋蔼龄和宋庆龄在美国接受教育并高度西化后去了美国。在接受来自中国和西方的女孩的教育仅一年后,他们很快适应了美国的大学。s调整。寄宿学校的生活也帮助他们养成了坚强的性格。复旦大学历史系副教授陈艳指出,女传教士的教育理念学校帮助女学生树立了女性不只是男性附属品的观念。她们没有挑战传统的性别秩序,要求进入男性世界,而是成为了贤妻良母。

另一方面,后来在南京国民政府身居要职的宋氏家族成员,在一定程度上创造了民国教育的黄金时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金艺林指出,1932之后,国民政府的美国教育经费从未拖欠,教授们过着安稳的生活,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战时主持国家财政的是孔祥熙,当时教育投入仅次于军费。政府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改教育为公立收费制,覆盖私立学校;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通货膨胀严重,财政部每年提前半年拨付教育经费,供学校购买粮食。政府已经提议

首先,宋子文不是圣约翰大学毕业的。1912年去美国,先入范德堡大学,但还没完成注册就转学到波士顿的哈佛大学。

宋子文为什么进入哈佛大学?根据学校记录,除了圣约翰学校的注册证和成绩单,他还有一封孙中山签名的推荐信,在给课程老师的介绍信中,学院的秘书说:我强烈推荐他。他被中华民国前总统博士选中去美国留学。

从第一份公开成绩单可以看出,宋子文主修经济学,选修了公共演讲和历史等课程。在哈佛读书的最后一个学期,他获得了学校的最高荣誉奖。可以说,哈佛三年的专业训练为他日后执掌国家政府财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另外,档案显示他连续学习了两年德语,但在此之前,人们只知道他精通英语和法语。教授说,今年夏天他和冯松琼女士,宋子文的大女儿易。她也说没有。我不知道她父亲的情况。he’他正在学德语。

此外,宋子文没有在哥大攻读博士学位,而是继续他的学业。在哈佛大学获得学士和博士学位后,他去了纽约花旗银行工作,主要是帮助向中国汇款,晚上在哥伦比亚大学攻读研究生经济学。

不难解释为什么哈佛的学术关系在宋子文非常重要。哥大虽然很辉煌,但在宋子文没有显赫的地位。比如南京国民政府的卫生部长等重要官员都是宋大学士。他在1940年作为蒋介石去美国援助的时候,作为他的私人代表,第一个想法就是让哈佛的学生。

孔祥熙:耶鲁大学陷入了财务困境。化学专业的你为什么会成为财政部长?

欧柏林大学山西纪念协会执行主席加维尼特介绍了孔祥熙和欧柏林山西协会的史料。

由于档案不公开,人们对孔祥熙的了解远不如蒋介石和宋子文,现在的传记大多带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在这次会议上,柏林欧洲大学东亚图书馆与网络发展馆员陈女士展示并解读了大量她第一次留美期间的信件和照片。她认为孔祥熙非常聪明,有很高的语言天赋,是一个多才多艺的人。

19年底,欧柏林大学部分毕业生在中国成立传教团,在太谷县等地开展传教活动。十几岁时,孔祥熙与欧柏林传教士有着深厚的关系。1903到1906,在校友的帮助下在奥柏林大学学习。

在奥柏林学习时,孔祥熙曾是一个艺术班同学的肖像模特,穿着长衫和马褂,但几年后,他穿得和其他美国人一样了。柏林校长亨利?丘吉尔?在给孔的一封推荐信中,金说他的英语口语需要提高,但他称赞了他的学习和个性。

65438年至0906年,孔祥熙进入耶鲁大学攻读硕士学位。过去,孔的专业经常被误认为是经济学,或矿物,物理和化学,但陈女士利用耶鲁大学的档案证明孔获得了化学学位。

复旦大学历史系讲师黄秋实指出,孔祥熙已辞去央行行长一职。起初,他辞职是因为他的金融知识不如宋子文,而且他不称职。他想投身于工业。澄清孔祥熙的教育背景似乎更为合理。作为补充,陈女士出示了一封1927的亲笔信:当时的工商部长说,他其实更愿意当农商部长,这样他就可以有机会制定颁布改善劳动关系的法律法规,所以,

在耶鲁大学学习期间的其他信件中,孔祥熙透露了他内心的痛苦:交朋友并不像想象的那么容易。到耶鲁几个月后,他还是没有。找不到一个聊的投机的朋友。原因有二。首先,真正了解一个人并不容易。第二,这里学生太多,别人都照顾不到自己的存在,更难找到志同道合的人。他还提到纽黑文的消费水平比柏林高。我在耶鲁的时候,孔祥熙和美国的经济因为缺少学费而非常紧张,到处捉襟见肘。传教士朋友为他提供了零散的个人支持,这让他感到不安和尴尬。在信中,他礼貌地拒绝了他们寄给他的支票。

宋姐姐:在政治面前离别都是为了孩子。

据孙中山宋庆龄文物管理委员会研究室副研究员宋世娟介绍,宋美龄曾在四所美国学校学习,其中韦尔斯利学院给了她最完整系统的教育。和两个姐姐相比,她在美国呆的时间最长,刚到美国的时候年龄最小。她也深受美国文化的影响。她在美国接受的教育对她的身份产生了影响,她带着思乡之情离开了纽约。主修英国文学和对语言的敏感培养了她作为社会活动家和政治家的潜力。她沟通中美,融合中西文化,旗袍和流利的英语成为典型的外在形象;她对美国文化和社会的了解,以及她在美国母校与老师和朋友的接触,是她日后作为第一夫人与中美沟通的基础和桥梁,也影响着蒋介石的美国对美政策。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蒋亦华指出,长期的海外生活使留学生能够更完整地接受另一种文明的系统知识,更容易认同和理解这些文明的核心价值观。其次,海外留学生对这些文明下各种制度的运行有实际的了解和亲身体验;最后,留学总是有丰富的人际关系,使得留学生在理性和情感上都与那个文明形成了更为密切的关系。在这些方面,近代中国的留学生发挥了先锋和桥梁作用,宋美龄是其中的典范。

然而,同样是回到美国的女儿宋庆龄,为什么选择了完全不同的政治道路?蒋亦华教授认为,宋庆龄和孙中山晚年都非常关心农民运动和变化,并实地访问过苏联。他们对两种制度都有了解,在与CCP打交道时,他们更关注中国的实际情况。从这个角度可以得到宋氏姐妹政治理念差异的答案。他还指出,欧美留学生对中国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对中国的底层情况缺乏了解。相反,留苏学生在知识体系和制度设计上认同苏联革命,回国后更加关注农村和农民。近代中国出现了二元对立,即农村农民运动与国家现代化运动的对立,这与不同背景的留学生所起的主导作用有关。

虽然政治上分为两大阵营,但三姐妹都致力于儿童福利事业:宋蔼龄在抗战时期创办了全国儿童福利会;宋庆龄是中国保护儿童全国委员会的主席和主持人。她曾经说过,我的生活与青少年和儿童的工作息息相关。北伐战争后,宋美龄为国民革命军遗留下来的女孩——阵亡将士子女建立了一所学校,并在抗日战争期间担任战时儿童保育协会会长。

除了政治上的考虑,学者们将这种共性追溯到宋耀如的导师。沈,中国福利研究院研究员。

作为家族的创始人,宋瑶如本名韩,因早年收养,改名为宋瑶如。上海宋庆龄研究会秘书长匡认为,宋没有。我不介意改变他的姓氏。即使后来家世显赫,他也不介意不求祖认,可见他的胸怀。出身贫寒的宋耀如从中国海南的一个农村到了美国,然后去了范德堡大学学习,之后回国传教。之后下海经商,发了财资助孙中山革命。他把自己的六个孩子送到美国留学,全部召回祖国,并坚持男女平等教育,可见其深谋远虑。

长期以来,由于宋耀如长期在美国留学,具体情况国内学术界不得而知。复旦大学历史系博士生尤狄云在导师吴靖平教授的建议和支持下,专程前往美国杜克大学、教堂山大学、范德堡大学等学校,查找和整理相关档案,还原宋耀如的美国经历。

宋耀如在三一学院完成大学预科课程,于1882年秋转入范德堡大学神学院。后来,宋子文在美国的第一站也是这里。他的生活费和学费由美国将军卡尔资助,并通过勤工俭学完成学业,这显示了他早年的商业头脑。尤认为,新材料展现了一个乐观、朴实、勤奋的宋耀如,可以反驳一些读者和传记对他早期学习能力的质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