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治市长子县的民俗
桃花源有秦人洞,秦人洞有个村子叫三合村。三合村有几十户人家,大部分都姓秦,所以这个村也叫秦仁村。这些姓秦的村民是古秦人进洞避乱的后代吗?没有人做过具体的考证。反正“秦”字贯穿了古代和现代,他们的衣食住行的习俗确实和现代社会不一样。
衣服:以前这里人的衣服都是家里做的土布。家家有纺车和织布机,自产棉花,自纺自织,织出的土布用植物染料染成蓝色或蓝色或灰色或紫色。大部分衣服都是自己做的,染色的土布裁成片,然后手工缝制在一起。还有来做衣服的裁缝,一个灰色的袋子,几根针,几根缠绕的电线,一把类似于今天的小铝锅的生铁,都是他们的工具。衣服的款式是男式夹克。女人是一件大衣服,有单色的布纽扣。裤子都是大裆裤,4尺腰,折在肚子前面,再用布带绑住。现在村里年轻人的衣服和外地人差不多,但很多老年人还是穿双排扣的衣服,大衣服,开裆裤。但是,老人们衣服的布料不再是土织的,而是从市场上挑选的。走在村子里,你仍然可以找到木制的纺车和织布机,虽然这些都是闲置的,不再使用,但它们也展示了历史。即使在缝纫机被广泛使用的今天,村里仍然有当地的裁缝扛着火熨斗和灰袋。
食物:当然是主食大米,和洞外村民差不多。这里的“食”是指加工大米的工具。秦村村民用来加工大米的工具是盘子、石头和风车。菜是圆形的,有上下两个盘子。下风扇固定在中间有硬木轴的木架上,上风扇绕着木轴在下风扇上转动。上下扇的摩擦面有规律地嵌有许多硬木片作为齿,齿间用黄土夯固。菜的作用是把壳上粗糙的壳去掉。菜加工时,稻壳堆在上风扇的容器内,人工带动上风扇转动。稻壳通过木齿的摩擦,从上下表面的缝隙中洒出粗糙的糙米。糙米经过石屑加工成为熟饭。现在村民吃的大米大部分都是机器加工的,但村里还有作坊可以用古老的方法为村民加工大米。事实上,一些村民在他们的作坊里用稗子和石堆来加工大米。他们(尤其是老年人)认为这比机器加工的大米更香更软。
住:以前村民的房子都是竹棚。小屋建在山的一侧,它们是独立的。确实是“鸡犬相闻”。房间很简单,用石块当板凳,木板当床,葫芦(俗称芦瓜)切成勺,砖头当底座做灶台。现在茅屋已经被木屋取代了。木屋里全是小青瓦白墙,还留着古老的遗风。虽然家家户户都有电视机和冰箱,但切瓢是一脉相承的。
行:秦仁村虽然离国道很近,但是村里没有公路,乡村道路纵横交错。这些农村公路并不比水泥路、柏油路优越,但确实有其优势。有绿草和泥土湿气的味道,让人赤脚踩在上面感觉温暖舒适,让人感受到大地的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