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缅甸与中国的关系?

16世纪50年代到17世纪初,相当于中国嘉靖末年到万历年间,缅甸东吴王朝的军队入侵中国云南边境,引发了持续数十年的战争。这场旷日持久的局部战争对双方的历史发展都有一定的影响,并直接涉及两国边界的演变历史。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研究,澄清一些不正确或不准确的说法,还原其历史本来面目。

公元1531年,缅甸东吴王朝的芒瑞提继位后,开始了统一缅甸的战争。到公元1551年莽瑞提去世时,徐东王朝已经统一了缅甸中南部的广大地区。1551年,巴音朗继位东裕,从1553年进入缅甸。1555年(明嘉靖三十四年),巴音布鲁克的军队攻占了阿瓦,消灭了阿瓦王朝,随后继续北进,对中国和云南边境造成了威胁。

明初,明政府在云南设立了六个宣慰司,分别是杨蒙军民宣慰司(管辖范围相当于缅甸开泰以北、伊洛瓦底江以西、那嘎山脉以东的八莫)、木邦军民宣慰司(管辖范围相当于缅甸掸邦东北、 且其辖区位于缅甸兴威)和对缅军民宣传慰安所(即阿瓦王朝)以缅甸曼德勒为中心的伊洛瓦底江中游)、八百大典军民宣传所(位于缅甸掸邦东部、泰国清迈)、车臣军民宣传所(其辖区相当于中国云南西双版纳)、老挝军民宣传所(位于老挝)。 当时明政府授予当地上层人士宣传大使称号,这些土司接受明朝称号,服从云南三司(即都督司、布政司、省司法司)。但由于这些地区都在西南极,明朝的统治往往鞭长莫及,当地土司具有相当的独立性。由于经济和政治的发展变化,一些大使,如缅甸、巴拜和老挝,实际上已经成为独立的国家。由于东吴王朝的入侵,到1575年,木邦和曼莫都在缅甸的控制之下。万历四年(1576),缅甸大举进攻孟阳。面对缅甸军队的入侵,杨蒙土司在面对明朝地方政府的同时,积极准备抵抗。金腾屯垦副使罗汝芳得到报告,要求她抓紧援助,准备部署军事行动。他用大量的金钱招募来往于中缅边境的商人,派他们深入缅甸人控制的地区,侦察他们的山川、河流、道路、马匹和谷物,并告诉邻近的酋长们按期增援杨蒙。摸清缅军情况后,派兵增援。十二月,官军到达腾越(今云南腾冲)。想到援军就要到了,他异常激动,命令自己的首领乌鲁将一万余人的部队刺进缅军后方,不留活路为他们提供粮食。他亲自率领部队埋伏在撒加(在今天的缅甸结沙)的险要地带,引诱缅军深入。不出所料,缅军进攻阿加莎,以为坚墙不摧,不战而降。缅军无法进入,运粮路线被切断,陷入困境。“我很饿,所以我带了黄金和大米,我屠杀了大象和马。我剥了皮,挖了根,军队遭殃,死人堆山。”绝望的缅军只好与西媾和,遭到拒绝。想到一个密使,请求援军快点来,歼灭缅军。但当时的云南巡抚王宁“防边是喜事,故一切平静。”他对边境情况完全不了解,对抗击缅军入侵持消极态度。他怕“兵快闹”,急忙告诉罗汝芳不要派兵增援。"如芳接过怨念,把债往地上一扔,大骂了一句,"只好撤了。想到等了很久也不见援军到来,我大失所望。我得知被困的缅甸军队已经逃跑了。“我引兵追之,追杀之。缅甸士兵被击败,没有幸存者。”缅军入侵勐养虽然是惨败,但由于明朝政府军未能增援四格,消灭了入侵的缅军,“一时间百姓以为是大机会”。虽然缅军入侵并控制了云南边境的许多地区,但明朝对云南边境的军事形势却茫然不知,既不支持在边境地区积极抵抗缅军入侵的土司,也不采纳有识之士的建议。万历五年(1577),陈文穗出任云南巡抚。针对边境的严峻形势,他提出了“扶洋、慰三宣传、设将军、筑城墙”、“立志商贾”、“见时势而悟事,亦是床”等十项策略。万历六年(1578),明朝还“向西(勐养)俘获的瑞缇派遣了使节”(据:此时缅甸国王应为巴音朗,此处记载有误,下同),巧妙地用金币归还了瑞缇”,还“善意地安慰了它”。但缅甸国王并不领情,说:“缅甸不会感谢你把它带回来的。”。由于明朝对徐东势力的扩张采取绥靖政策,没有加强边防,在滇缅边境抗击缅甸的爱国土司处于孤立无援的不利局面,而缅军却得以卷土重来,乘虚而入。万历七年(1579),缅军再攻勐养,说“若以为败而不助,则取跃,中途为之破,送瑞体”,“不屈而杀”。于是,缅甸“尽力在孟加拉国耕种土地”。至此,勐米、睦邦、勐养等大片土地都在徐东王朝的统治之下。尽管如此,明朝并没有采取积极的反制措施。相反,万历八年(1580),云南巡抚饶任侃派人招降缅甸,缅甸国王不予理会。明朝万历九年(1581),缅甸国王应龙去世,其子莽英利继位。他继承王位后,继续向北扩张。

/article/q7094775,1ec47d,n4142 _ 40765,2.html希望对你有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