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我的家乡吧——河南封丘。
说到关小丘,就不能不谈黄河了。黄河流经封闭的小山丘大约有五六十公里,只占黄河总长度的百分之一,但就是这百分之一的长度给我们带来了极度的痛苦。中国人亲切地称黄河为母亲河,但这位母亲在这里喜怒无常,性情暴烈。据我所知,从先秦到解放前约3000年间,黄河下游决口洪水达到惊人的1593次,平均三年两次决口,26次大改道。封丘也经常被这位母亲扔在南岸和北岸。封丘全境都是黄河的河床。黄腾河带着滚滚泥沙冲走大片田地,冲倒房屋,冲走谷物,冲毁前路。这滚滚黄水带来的是沙山和片片盐碱地,还有无边无际的瘴气和瘟疫。但是这里的人们从未失去希望。房子被冲下来以后重建,粮食被冲走明年播种,道路被冲走马上重建。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勤劳的村民在破坏和重建中度过了艰难的时光。虽然已经天翻地覆,但唯一不变的是对明天的希望。解放后,黄河被新修的大堤束缚,河道再也不能随随便便由北向南摆动,我的家乡再也没有被黄河决口入侵。但由于黄河每年携带大量泥沙入海,下游约有4亿吨泥沙,使得下游河床逐年上涨,形成了举世闻名的“悬河”地上奇观。现在黄河下游的河床一般都比堤外地面高三五米,而我的老家河南封丘的曹刚更是高达10米,真的是让它成为了黄河之水如何移天的。自清理干隆以来,已成为治理黄河的重点工程。著名的曹刚危险工人位于这里。如果黄河在这里决口,那就真的像天上的水掉进井里了。在我的家乡,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民间谚语,“黄河一溃,一日冲北京。”虽然黄河给封丘带来了巨大的灾难,但封丘的每一个人依然会为黄河而骄傲。是黄河给了我们与困难作斗争的勇气,是黄河给了我们与命运作斗争的力量。几经沧桑,封丘人依然健在,就是最好的证明。
曾经的黄河决口,也给曹刚的封丘大地带来了一颗明珠——青龙湖(也就是当地人俗称“唐火”的一个湖泊,这两个字是方言,但我不知道具体是哪两个字,什么意思,只是一直听人这么叫)。这是一个年轻的湖泊,只是清乾隆二十年黄河决口留下的遗迹。青龙湖与黄河隔着一条大堤,底部相连。它是黄河下游最大的天然湖泊,200多年来从未干涸。1000多亩水面幽雅,水深蓝,南北狭长,故名青龙湖。在这里,荷叶是绿的,草是绿的,湖是平静的。是我小时候向往的天堂。湖的周围有野生的芦苇和香蒲,零散而密集。各种各样的鱼在湖里欢快地游着,偶尔有水鸟和野鸭出没。在芦苇中歌唱,在水中嬉戏。几百年来,人们从未打扰过它的安宁。来到这里,你会不知不觉地安静下来,除了大自然的声音,再也听不到任何声音。直到现在也没有开发出来。真是让人修身养性的仙境。
过了青龙湖,再向东北方向行驶两三公里,就到了豫剧发源地之一的纪清和。当年梨园有名的胥门班就设在这里。纪清和村是豫剧湘府调的发源地。早在光绪年间,湘府调就有八个班,以胥门为主。现代著名豫剧演员常香玉、陈素真、崔兰田等都曾在清河胥门班学习戏剧。胥门柯班在豫剧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影响,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近代以来,许多封丘籍豫剧演员在戏曲舞台上大放异彩,广受群众追捧和喜爱。著名艺术家有颜、、、金不换等。从解放前到现在,他们为豫剧事业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近期,豫剧广播将举办《走进封丘》专题节目,纪念和表彰众多封丘演员为豫剧做出的贡献。
说了这么多,还是说说我家乡的历史吧。封丘县是西汉刘邦统治时期建立的。相传在楚汉战争中,刘邦被项羽击败而逃,路过项燕(今封丘县西北角)。遇到翟母,他乞讨食物,翟母给了她一顿饭。刘邦称帝后,不忘在增粮方面报答翟的恩情,但此时翟的母亲已经去世,刘邦决定在翟母亲安葬的地方——封丘县立治。这就是封丘县名称的由来。
如果更早一点,我们家乡有记载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夏商时期,当时封丘还是夏朝的一个小诸侯国。据史书记载,炎帝的后代赫赫有名,曾是黄帝的老师。到了夏朝,冯驹的后裔被封到父皇(今封丘西),成为诸侯国。后人曾称他为父,其实是以地名命名的。周朝封父之国亡,其民分两姓,一以父姓封,一以姓封,代代相传。所以封丘是姓氏的起源地,很多现代寻根寻祖的人都会来封丘。
在接下来的时间里,这里又发生了一场战争——歌唱的战争。明条之战是中国夏朝和商朝交替之际(约公元前16世纪,或公元前17世纪)的转折点。商汤率军在明条(今河南封丘东)打败夏杰。从那以后,商汤创造了殷商五百年的基业。这场战争也是中国历史上通过“切积、切敌、切兵、用房”等战术的综合运用,最终取得速战速决的经典战例。
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精彩的故事在这里不断上演。让我们把重点放在春秋时期,风云变幻,诸侯争霸。公元前482年,鲁国国主鲁哀公和晋国国主晋定公在黄池(今河南封丘县西南)与夫差约会,准备举行入盟仪式。夫差接到通知后非常兴奋,因为鲁国和晋国都是老诸侯国,在其中颇有影响。夫差王子接到这两个老诸侯国的邀请后,真是喜出望外。夫差急于提高吴国的地位,他动员了全国所有可用的士兵,带着独特的盔甲出发前往黄池。此时,吴国死敌勾践得知吴国实力空虚,便在吴越边境秘密集结精兵三万,在吴军精锐尽出,姑苏只剩下老弱残兵的情况下,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进攻并占领了吴国都城。吴王夫差回来,发现太子被杀,都城被占,只好与岳讲和。岳见吴国还有相当的实力,就答应了夫差的求和。从那时起,吴越和中国之间的力量平衡发生了变化。公元前473年,勾践终于打败了吴,夫差自杀。岳就这样一举抹去了武穴的耻辱。2月24日,1995,1995,邮电部发行了一套名为《孙子兵法》的邮票,其中第五套以“皇池孟慧”为主题,并引用了《孙子兵法》中的名言——“不战而屈人之兵,善者也。”邮票刚发行的那天,我兴冲冲地去封丘县邮政局盖章,做了一个“场印”。
春秋争霸时期,封丘不仅是各诸侯国相互征战的战场,一幕幕惊天动地、生死相依的爱情故事也在这里上演。这就是在我国民间广为流传的“相思树”的故事。当时,宋康王看中了他的室友韩平的妻子石,逼死了韩平。他修建了一座绿色陵墓来胁迫石屈服,但石并没有立即跳下绿色陵墓自杀。Xi曾要求死后和丈夫葬在一起,但宋康王不仅拒绝,还故意把他埋在马路对面。但是,很快两座坟墓里就长出了两棵梓树,两棵树相交,所以人们称之为相思树。宋康王下令砍树,鸳鸯出现在树上,瞬间化为蝴蝶。浪漫主义的传说流传已久,这也是中国古典神话传说“朱良化蝶”的源头,比朱良化蝶的故事早一千多年。古往今来,许多学者和诗人也为它写过赞歌。王波在《春颂》诗中写道:“游丝枝头空,花落相思树旁。”李商隐《永庆灵台》诗说:“不要让韩像蝴蝶一样飞到别的花上去。”
接下来我们加快了历史前进的步伐,来到了五代十国后期,战乱不断,政变如云。公元960年,中国历史上的一出好戏即将开始。这年春节刚过,周振(今河北正定附近)和定州(今河北定县)都传来消息,说北汉和辽国的军队联合南下攻打后周,势力很大,请求朝廷出兵相助。后周王朝命令赵匡胤带领他的军队北上作战。后来边境危机被证明是关于军事情报的谎言,只是为以后兵变埋下伏笔。2月3日,大军行至陈桥驿(今河南封丘东南陈桥镇,当时陈桥驿还在黄河南岸,离开封府不到20公里)时,赵匡胤发动兵变,士兵给他穿上黄袍,百姓拥立他为帝。于是立即率兵到了李的首都,然后周公帝采取了禅宗的立场,即位。就这样,大宋王朝在没有残酷杀戮和无尽流血的情况下悄然诞生,在我国历史上不流血建立起强大的王朝实属罕见。改国号为宋,改元为元年,定都开封府,开创了宋朝三百多年的基业。赵匡胤使中国从混乱走向治理,从分裂走向统一。这就是历史上著名“陈桥兵变”。陈桥兵变发生在封丘之地。封丘县因为地理位置的关系,北宋时隶属开封府,确实是京畿重地。当时开封城北门以封丘命名,称为封丘门。目前陈桥驿还留有遗物,包括一件黄袍和一个大殿,还有一棵千年拴马槐的槐树。据传说,“马铁淮”是赵匡胤拴马的地方。可惜这棵树早年就死了,只剩下树干和一些树枝。尽管如此,当人们看到它粗壮的树干和蓬勃的枝条时,仍然会被它非凡的气度和厚重的沧桑感所感动。
这本历史书正被我们一页一页地翻着。它就像一条静静流淌的河流。虽然无声无息,却不断向前流淌,永不停息。就这样,它一直流进了我们的世界,流进了我们的身边。也许历史会让人觉得有些沉重和无趣。我们不必把历史看得太重。只要我们记住该记住的,忘记该忘记的,相信明天会是我们人生的新起点就足够了。
故事还没有结束。关于我的家乡,我还有话要说。不要心急,这是我最近写的最集中的一篇。我很有兴趣讲故事,说心里话。如果没有人在听,我想告诉我自己。
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自古以来,封丘土地贫瘠,战乱不断,官场黑暗,民生萧条。唐代边塞诗人高适,在封丘做过短暂的县令(据说相当于现在的县公安局长),对封丘的生活很不适应。高适,这位以“仰望君之门,却不料科举取第一”的远大志向而闻名的人,却被授予了魏这样一个卑微的小官。而且“要几天才能到官”和“云山道要穷”让他无法大展宏图,大失所望。不久,也就是他到封丘三年后,因为受不了“打官腔”、“鞭挞李殊”而离职。其间写有《初抵关山》、《关山》、《关山》、《登北塔》等诗。高适的诗千百年来为世人所喜爱,至今仍广为流传。因为他是我们县的公安局长,我也爱他和他的诗。他的名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无君知”,千古传唱,读后催人奋进;还有他那种“祸因应南亩地,世人必为此付出代价”的决心和大度,让人心酸。
高适可挂印而去,“官游河西”,“浪走梁宋间”。但我不能像他一样“挥挥手,到这里来”,因为我生在这里,长在这里,因为我的根还深深地扎在这片土地上。不管她有多贫瘠多封闭,我永远是喝着她的奶长大的孩子。无论我走多远,终究会回到她的怀抱。这大概就是游子对家乡的感情吧!
写到这里感觉很沉重,因为在家乡的历史里似乎没有什么令人激动和放松的东西,所有的故事都是那么沉重和悲伤,让人无法继续心平气和地看下去。那我换个说法。我说点别的。
先说这里的气候。我们是典型的暖区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冷热适宜。这种气候也造就了一些独特的家乡特产。最想说的是带产地标记的金银花,也就是俗称的“二花”。它的功能我就不多说了。这是一剂良药。因为封丘的气候条件特别适合种植金银花,所以当地出产的金银花品质在同类产品中相当优秀。而且金银花在封丘种植历史悠久,现在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封丘被授予金银花之乡是当之无愧的。没想到,原本用于防风固沙、改良土壤的“二花”,今天竟然成了珍贵的特产,真是让人扼腕叹息。记得小时候有人大面积种植金银花,在采摘季节还得雇人采摘。我们小学生放学后分组去帮忙,人家摘的每斤给五分钱。闻着植物间金银花淡淡的清香,想到以后就有钱花零花钱了,就别提当时有多兴奋了。我们像快乐的蝴蝶一样享受着这里的一切。现在长大了,很多事情都发生了不可预知的变化,像这样的美好时光一去不复返了。
说到特产,我还想说一下家乡的名吃。其中,烧鸡、卷尖、粉条、石榴早已家喻户晓,广受人们喜爱。如果你有机会去我的家乡,别忘了尝尝这些特产。虽然不是什么珍贵的东西,但却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一部分,就像我们的日子,没有华丽的装饰,只是路过。
这里我想说一下烤鸡,因为它不仅是我们家乡的特产,也是我们家代代相传的手艺。我们家的烧鸡其实就是道口的烧鸡,因为长辈说那年我家从华县搬到封丘。我算了一下,它至少有200年的历史了,因为我们张家现在有几百口人。道口镇曾经是运河上的重要渡口,从此可以沿渭河北上京津,淮盐也从此北上。这里曾经商人云集,热闹繁华。也正是这个原因,道口烧鸡闻名天下,说法广播。因为这门手艺,张家的后代到各地谋生,现在在河北沧州、河南洛阳等很多地方都能吃到地道的道口烧鸡。解放后,烧鸡的制作技术向公众公布,于是更多的人可以制作烧鸡,更多的烧鸡来到人们的餐桌上,成为人们的食物。我觉得这真的是烤鸡的大幸。不过在我看来,要想吃到好吃的烧鸡,还是要正宗的好。自称祖传的道口烧鸡的生产商肯定姓张,其他的我不敢保证是正宗的。由于张做烧鸡已有上百年的历史,在制作工艺、制作技术、火候等方面都有独到的经验和方法,别人一时半会儿也难以掌握。由于烧鸡的制作工艺复杂,技术要求很高,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烹制,所以人们可以吃到香味浓郁、酥香、软烂、咸味、肥而不腻的烧鸡。我家做的烧鸡,尤其是我爷爷做的烧鸡,现在想起来还会流口水。我从小就接触烧鸡的制作过程。虽然我现在知道怎么做了,但是技术和经验都不够好,味道也不怎么样,只好和大家说说它的制作过程了。做烧鸡的时候,你很注重技巧,就是它的宰杀过程不一样。现在很多人都不会杀鸡(呵呵,可能现在没必要了,有人想学的话我们可以单独聊聊),但是如果你在杀鸡的时候用上这个技能,可以让鸡不跳不叫,听话,脖子上砍一刀。只有鸡肉放血了,煮出来的鸡肉才好吃。鸡宰杀后,去除鸡毛,拔出内脏,用清水浸泡,然后将鸡彻底清洗干净,才可以定型。大家有没有发现,烧鸡的形状非常漂亮,不像其他鸡被杀了,扔进锅里煮熟捞出来,没有任何美感。需要一些工具来塑造烤鸡。先在胸腔内部用刀切下几根鸡肋,然后将鸡翅穿过鸡的嘴巴。这时候选择一根合适的高粱秆(这是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烤鸡做法,你肯定没听过)放在鸡胸里撑着。最后把鸡的两条大腿固定在鸡胸下面,这样烧鸡的漂亮原型就出来了。造型做好之后,鸡要放油锅里炸。在油炸之前,鸡肉应该涂上蜂蜜或糖浆,以起到着色和增香的作用。当然,油炸的过程也是需要一些技巧的,和我们平时油炸的食物有很大的不同。这样煎出来的烧鸡颜色金黄,非常漂亮。形状一样的鸡装在一起,让人忍不住咬一口。别急,烤鸡还不能吃。最后一步是在汤锅里煮。当然,锅里有八种调料:陈皮、肉桂、豆蔻、白芷、丁香、草果、砂仁、高良姜,我们家叫“八香”。而且汤是老汤,烧鸡的独特之处就在于这个汤,玄机妙不可言。更重要的是,如果烧鸡是用柴火烹饪的,它的味道会更加醇厚和丰富。我爷爷做烧鸡的时候,晚上把锅烧开,然后把炒好的烧鸡放进去,盖上锅盖,再煮一遍,然后把炉子里的柴火全部清理掉,只留一些红炭,慢慢把锅里的烧鸡加热。第二天早上起来,我掀开盖子。哇,那种味道无法用语言来形容。不用用嘴尝。你只需要闻一闻,我敢肯定你满嘴都是口水,永远也忘不了。所以每天早上,这种味道充斥着我的院子和整条街。小时候每天都能闻到这种味道也是一种莫大的幸福,更何况还能经常品尝到这种美味。直到现在我还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但是让我很难过的是,我最亲爱的爷爷在去年不久前去世了。从此以后,我恐怕再也尝不到这种最贴心最熟悉的美味了。也许从此以后我这辈子再也不会有这么幸福的时刻了。
这么多都无关紧要。但是,我对家乡的眷恋,也是基于我对家无比的热爱。我想每个人和我一样,内心都有一种独特的感情——对家乡,对家。
希望你也能告诉我你对家乡的热爱和眷恋,我愿意与你分享。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