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以来,贵州连续下了13天冰雹。冰雹是怎么形成的?
近期贵州天气恶劣,强对流天气频繁,多地雷雨大风,尤其是连续13天的冰雹,历史上非常罕见。气象专家提醒公众注意气象预警,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外出,防范强降雨和冰雹带来的灾害。小冰雹有大豆和花生那么大。大冰雹可与汤圆、鸡蛋相提并论,从天而降可对人造成伤害。冰雹是怎么形成的?下面我们来分析一下。
冰雹冰雹的形成冰雹是在比较强烈的积雨云中形成的,这种积雨云称为雹云。冰雹云中的温度自下而上越来越低,顶层温度在-20度以下,可以将冰雹云中的水滴和雪花凝结成冰。当冰雹云中的气流发生剧烈变化时,随着气流不断上下滚动的雪花和水滴会被上层低温带逐渐凝结成冰晶,在滚动过程中会附着更多的水滴和冰晶,像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这时就会形成许多大小不一的冰疙瘩,也就是冰雹。当云层中的上升气流无法支撑冰雹的重量时,冰雹就会从云层中急剧落下,我们就会看到天上的冰雹。
冰雹云由许多雪花、冰晶和水滴组成,其中有很强的空气对流,主要是气流的波动,变化多端,时强时弱。冰雹云中的温度分为上、中、下三层。下层温度不低于0度,主要成分是水滴。中云温度在-20度到0度之间,成分是一些冷水滴、雪花、冰晶;上层云的温度在-20度以下,成分主要是低温雪花和冰晶。由于上升和下降气流的影响,低层云中的水滴会被带到中上层,在低温下被上层迅速冻成冰核,更多的雪花和冰晶随着气流循环附着,越来越大,形成冰雹。当云中的气流无法支撑冰雹的重量时,冰雹就会从空中落下,由于地球的引力,冰雹会高速撞击地面。
冰雹形成的条件是水滴在云中滚动时,逐渐受低温影响,不断吸收其他冰晶,形成越来越大的冰疙瘩。因此,一般可以看出,大冰雹可分为四五层,甚至可达二十层。冰雹的形成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必须满足一些特定的条件,比如云的垂直厚度必须大于6到8公里;云必须含有丰富的水分,云上层温度低;云中有强烈而不均匀的倾斜上升气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