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的历史地位
庄周一生写了十几万字,书名《庄子》。这份文献的出现,标志着在战国时期,中国的哲学思想和文学语言已经发展到了非常博大精深的程度,是中国古典中的瑰宝。因此,庄子不仅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思想家,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家。无论是在哲学思想上还是文学语言上,他都对中国历代思想家、文学家产生了深远而巨大的影响,在中国思想官方和文学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庄子在哲学上继承和发扬了老庄思想,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哲学思想体系和独特的学风。他认为“道”是客观真实的存在,视“道”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强调天道自然无为。政治上主张无为,在人的存在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他把崇尚仁义、是非作为强加于人的惩罚,抨击当时统治者的“仁义”和“法治”。他对世俗社会的礼、法、权、权进行了尖锐的批判,提出了“圣人不死,贼不停”、“窃钩者受罚,窃国者为王侯”的精辟观点。在人的存在方式上,他崇尚自然,崇尚“天地与我共存,万物与我为一”的精神境界,认为人生的最高境界是无忧无虑,自我满足,是绝对的精神自由,而不是物质享受和虚伪的名声。庄子的思想和主张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人类思想史上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庄子》在3世纪到5世纪的魏晋时期影响很大。它与《周易》、《老子》并称为“三玄”,在中国文学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庄子》正式成为道教经典之一是在唐代(618-907)。
庄子对后世的影响不仅体现在他独特的哲学思想上,还体现在文学上。他的政治主张和哲学思想不是干巴巴的说教。相反,它们都是通过生动幽默的寓言,通过汪洋恣意的婉约语言,生动而引人入胜地表达出来的。这本书似乎是一部寓言集。这些寓言表现出非凡的想象力,构成了奇特的形象,具有石破天惊、震撼人心的艺术感染力。
鲁迅先生对庄子的散文评价很高,他说:“汪洋是个了不起的人,周后期诸子之作,不可为前。”(《中国文学史纲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