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合区的历史沿革
六合古称堂邑,因境内有六合山而改名六合。最早见于公元前559年(周灵王十三年)《左氏春秋》。古六合,即堂邑的范围包括今天六合区的全部,南京浦口区的大部分,安徽滁州市的大部分。隋开帝年间才改的六合,因有六峰而雄伟。可惜六峰今天留在浦口了。
春秋战国时期,堂邑先属楚,后属吴,再属越,公元前334年归楚,是边境的重镇。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建立堂邑县,隶属九江郡。
楚汉相争,唐义郡初属楚。汉王三年(前204年),楚九江王带地归汉。
汉高祖六年(201),陈被封为堂邑侯。武帝六年(117),改名为堂邑。丁原元年(前116),唐逸后国分唐逸郡,属临淮郡。东汉建武年,改为徐州广灵县。
三国时,广陵郡先属魏,吴赤武十三年(250年),属吴。堂邑县隶属孙吴广灵县。
晋太康元年(280),堂邑属徐州临淮郡,元康七年(297),堂邑郡设在堂邑县,划归扬州。东晋四年(338),江淮之乱,百姓南渡,华侨在江南设堂邑县建康,但县未废(相传华侨迁堂邑县建康时,《通鉴》注:“居长江以北者有堂邑”;《万历应天府志》:“华侨在此设镇,郡未废)。隆安元年(397年),中原大乱,秦地百姓南流,居堂,改堂邑郡为秦郡以统一之,置秦郡;秦置尉氏县为安尉氏(今河南尉氏县)流民,翼城县为安翼城(今安徽怀远东北)流民。秦、秦、尉氏、翼城四县,都是华侨定居,在今天的六合县境内,有真正的土地。
南北朝时,刘崧永初元年(420),秦县属南禹州(谯周);元嘉八年(431),属南兖州(侨州)。元嘉二年(450),北魏占领秦县,改隶和衡山县。元嘉二十八年,宋朝收复失地,废,复为秦郡。
南齐建元元年(479),析秦置齐郡,治瓜埠(瓜埠),属青州。永明元年(483年),秦县入齐县,齐初恢复的堂邑县并入尉氏县。永明二年,被魏改新昌郡。田亮督元年(502年),蕲县被收回为秦县,尉氏县分为堂邑县和尉氏县。太清三年(549),侯景攻秦郡,改郡为西燕州。陈永定元年(557年),收复江北失地,秦县、堂邑、尉氏归之。太建五年(573),北齐又取秦县,置瓦良郡,随即被陈收回,仍置秦县;十年,秦郡改益州,转之。公元579年,北周南占秦县,改秦县为,置六合县,置方山县为。周放由房山管辖。
隋开帝元年(581),六合县被废,其下各县归。明成祖四年,尉氏、堂邑、方山三郡废,并为六合郡,属周放。大业元年(605),周放被废,六合县属扬州江都县。大业十二年(616),杜与福贡浙江淮叛军占领六合。六合,控制淮河,直通河北山东,封锁南京,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无论是南北之争,还是东西夹击,都是战争的交汇点。人口的聚集和市场的繁荣,使六合成为了大江南北的陆路交通要道。
唐武德二年(619),杜降唐,六合成唐佑。五年,六合定为紧郡,属南兖州;七年后,它被改为周放。贞观元年(627年),废周放属扬州,置淮南道。光明元年(880),黄巢叛军占领六合。
南唐圣元元年(937年)以江宁府(今南京)为都城,六合县属江宁府。宝大六年(948),六合改为雄州。
后周咸德五年(958年),占领南唐江淮地区,弃雄州,迁六合县,属扬州。
宋元年(960),六合属扬州,属淮南道。至道二年(996),属建安军。祥符六年(1013),安俊改属周振,六合属之。大关元年(1107),六合升为王献郡,七年为一真郡(1117)。南宋初,一真县归周振,六合属之。
元初,六合县属扬州。至元十四年(1277),属扬州道。二十一年(1284)属周振路周振(今仪征)。
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六合由扬州府改为应天府。
清顺治二年(1645),天府改为江宁府。六合属江宁府。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六合县隶属天京省江宁县。1858年,太平军攻克柳河县,改浦田省。清同治三年(1864),清军攻陷天京,六合县收归江宁府。
民国元年(1912),废宅属江苏省柳河县。1914属于江苏省金陵路。1927废弃道路属于江苏省。1934,柳河县属于江苏省第十行政监察区。
抗日战争时期,柳河县三方辖区交错,变动频繁。1937 15年2月15日,日军入侵柳河县。次年3月撤,65438年2月7日再次占领县城。伪政权先维持社会,后维持伪县政府,六合县隶属伪江苏省政府,日伪占领县城和主要集镇。民国时县政府撤至县界,六合县仍属江苏省第五行政监察区(驻江都)。
1939年6月,新四军挺进六合,控制大片农村,建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4月,朱桢柳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
1941 7月至9月,中* *路东区党委决定将柳河县八百里区改造为二区,东王庙区改造为四区,东沟区改造为三区,均为县级行政区。
1942年,10年,由知二、知四两区合并成立了叶山县。(仪征县抗日民主政权直接管辖)。
1943年2月,柳河县与安徽省六县抗日根据地合并,组成来柳县(领导机关叫来柳县办公室)。叶山县和仪征县合并,组成东南县(领导机关叫东南县府)。9月,* * *浦(口)六(合)工委成立,也是县级政权机关。辖今柳河南圩、王耔、楚河,一年后建柳河县。
1944年9月,撤销东南郡,重建叶山郡;蒲第六工委改为柳河县。今天,柳河县建立了三个抗日民主县政权,来安县辖县西部,叶山县辖县东部,柳河县辖县以南沿河地区。三个县都归鲁东专员办领导。
1945年6月,撤销柳河县建制,并入叶山县。15年8月,叶山县改为六合县,仍属鲁东专员公署。8月20日,1945,新四军攻占仍被日伪军占领的柳河县,并将柳河县作为县抗日民主政府驻地。至1946 65438+10月9日,撤至冶山地区。民国六合县政府归六合县。后六合县隶属江苏省第十行政监察区(第五行政监察区设置江浦、六合、仪征三县)。
1948年3月,解放军南下,进入柳河县。四月,设东南郡。五月,六郡成立;七月,建徐家来六郡。11年6月,撤销东南县、徐家来县建制,重建六合县,隶属皖北行政区楚县区。
1949 65438+10月25日,柳河县解放。4月21日,解放军攻克花子口,柳河县全境解放。
1949年4月23日,南京解放,定为直辖市,下辖12区(即后来的南京厂),六合属苏北行政区扬州区。65438+2月被调回南京。
1950 1月,属于苏北泰州区。4月,泰州区改为泰州区,六合县仍属之。
1952 165438+10月,泰州地区改为扬州地区,六合属之。
1953年,撤销南京十二区,建立大场镇。
1956年2月改为镇江地区,19年2月改为扬州地区。
1958,南京大厂镇撤销,并入浦口区。
1958年6月,六合县划至南京。1962年5月,属扬州地区。
1966年3月15,六合区成立,辖六镇;六合县属于六合区。
1971六合区撤销,六合县归扬州区。
6月,1975,11,六合县再次纳入南京。
1980年4月26日,南京工厂成立。
2000年3月,柳河县原六镇、灵岩镇、龙池乡合并组成雄州镇,镇域面积112.3平方公里,25个行政村,10个社区居委会,人口138000人。是柳河县委、县政府所在地。
2002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原六合县撤销,与原工厂合并,组成新六合区,辖5个街道(原工厂管辖)、14个镇(原六合县管辖)、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土地面积1.500平方公里。
2007年,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南京市六合区雄州镇及其原有的莲花、凤凰、周放、天一、泰山、关初、金龙、古塘、灵岩、夏紫、叶铺等11居委会,以及龙虎营、山溪、山北、陈曦、红星、叶铺。行政区划调整后,雄州街道办事处面积70.3平方公里,人口11.5万人,管理11个居委会和9个村委会。同意撤销南京市六合区新集镇,在新集镇居委会和雄州镇辖的头桥、三岔湾、陆家、刘玲、白酒、朱颖6个村委会以及龙池、江湾、毛圩、七里桥4个居委会和沿河、李尧、刘思、张颖、曹芳、雷锋6个村委会范围内设立龙池街道办事处;原新集镇所辖的接待寺居委会和长城、未来、官塘河三个村委会划归葛塘街道办事处管理。行政区划调整后,龙池街道办事处面积90平方公里,人口6万,辖5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葛塘街道办事处面积50平方公里,人口4.7万,辖7个居委会和3个村委会。
2010,1年6月,经江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六合区八百桥镇,在原辖区设立金牛湖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位于六合区茉莉路99号,辖3个居委会,14个村委会。同意撤销六合区程桥镇,在其原辖区内设立程桥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位于六合区边中路88号,管理2个居委会和11个村委会;同意撤销六合区梁衡镇,在原辖区内设立梁衡街道办事处。街道办事处设在六合区山东路69号,辖5个居委会和4个村委会。
2012年8月,经南京市政府批准,六合区街道、镇行政区划调整如下:雄州街道、瓜埠镇合并为新的雄州街道,驻地为原雄州街道;谢家店街、西长门街、山畔街合并为大厂街,驻地为原西长门街;横梁街与新晃镇合并为新的横梁街,驻地为原横梁街;路畅街和戴宇镇合并成新的路畅街,驻地是原戴宇镇;龙袍和东沟镇合并成一条新的龙袍街,以前的龙袍为驻地;马集镇和马鞍镇合并成一条新的马鞍街,以原马集镇为驻地。本次行政区划调整后,六合* * *辖雄州、金牛湖、梁衡、程桥、龙池、龙袍、马鞍、大厂、路畅、葛塘两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形成六合区12个街镇的格局。
2014江苏省政府同意撤销六合区冶山镇,以原行政区域设立六合区冶山街道办事处。“六合”的正确读音应该是“liùhé”。在地名的记载中,六合古称堂邑,隋开帝四年(584)改名六合山。鼎山有六座山峰,分别是寒山峰、邓梓峰峰、石人峰、芙蓉峰、苗丰峰和双鸡峰。因六峰合二为一,故改名六合。六合曾经读音为‘lùhe’,2005年被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工作协会读音为‘lùhé’。(详见最新版《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