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胜自治县的经济
各历史时期工农业总产值按不变价格1980增长情况如下:
清朝道光年间(1821至1850),工农业总产值约800万元。其中农业760万元,占95%,工业40万元,占5%。
民国37年至38年(1948年至1949年),工农业总产值为1715.7万元。其中:农业1611.8万元,占93.9%;工业为654.38+0.039万元,占比665.438+0%。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65,438+0,957,工农业总产值为365,438+0,335,000元。其中:农业2734.7万元,占87.27%;工业为398.8万元,占比12.73%。
1980,工农业总产值3753万元。其中农业2930万元,占78%,工业823万元,占22%。
1987工农业总产值6513.3万元。其中农业4362万元,占66.97%,工业265.438+0.51.30万元,占33.03%。
65438至0999年,全县生产总值6.44亿元,比上年增长6.6%,其中第一产业2.96亿元,增长3.5%。第二产业6543.8+0.6亿元,增长9.654.38+0%;第三产业6543.8+870亿元,增长9.3%;固定资产投资6543.8亿元,增长3.58%。本级财政收入4420万元,82%的行政村通车,实现了广播电视村村通,数字程控电话覆盖全县。
2008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4861.2亿元(现价,下同),增长65.438+0.6%;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6350万元、131097万元和61165万元,分别增长12.7%、21.3%和12。组织财政收入20040万元,增长2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41168亿元,增长34.4%。
2009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7.49亿元,增长14.9%;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完成5.82亿元、654.38+0.468亿元和6.99亿元,分别增长3.9%、654.38+09.3%和654.38+06.4%。组织财政收入2.28亿元,增长13.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5438+7300万元。
2012年,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0.6亿元,同比增长1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79亿元,增长44.9%;规模以上工业完成32.96亿元,同比增长36.9%;财政收入41.3亿元,同比增长25.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368元,同比增长13.73%;农民人均纯收入4602元,同比增长17.6%;金融业储蓄存款和贷款余额分别为36.03亿元、2654.38+0.57亿元,分别增长20.63%和65.438+0.2%。2008年,全县实现工业总产值24633.6亿元,增长32.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4654.38+007.7亿元,增长40.5%。工业增加值11.6841亿元,同比增长21.8%,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82387万元,同比增长34.6%;工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不断提高,由上年的44.5%提高到47%。
工业总产值35.44亿元,同比增长65.438+08%,其中规模以上企业产值23.22亿元,同比增长23.84%;工业增加值达到6543.8+0.539亿元,同比增长33.48%,占第二产业增加值的85.34%,占全县生产总值的43.57%。工业企业入库税收654.38+6040万元,占全县税收总额2.84亿元的56.48%,占全县组织财政收入32995万元的48.67%。
2012年完成工业投资1329亿元,同比增长68.52%。全年工业总产值39.5亿元,增加值1715亿元,分别增长3015%和24.6%,位居桂林市前列。1999年,全县现有耕地面积19.8万亩,其中水田10.2万亩,旱地9.6万亩,荒山荒坡12万亩。全县农业人口654.38+0.45万人,人均耕地面积654.38+0.36亩,其中人均水田面积0.7亩。1999年粮食产量达到60600吨,水果总面积53760亩。主要水果有柑橘、梨、板栗、柿子和银杏。大牲畜30多万头,年出栏家禽57万只,肉类总产量达8233吨。全县农业机械总功率49519千瓦;水电装机容量21.80万千瓦;滑石粉年出口654.38+50万吨,创汇2000万美元。
2011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6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5.6万吨,比上年增长3.7%。特色优势产业将进一步提高效率。罗汉果种植面积达654.38+0.5万亩,产值7500万元。种植番茄、高山萝卜、茄子、辣椒等高山商品蔬菜5万亩,总产量654.38+0.621.00万吨,产值654.38+0.86亿元。
2012年,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610000亩,粮食总产量616000吨,肉类总产量增长18.4%,水产品产量增长13.08%。农民专业合作社增长35.48%,全县成立专业合作社83家,2家企业成为市级龙头企业。新增农机具3739台,全县水稻机械化耕作水平达到59.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