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踏老板丁世忠的创业故事

安踏老板丁世忠的创业故事

创业故事不仅仅是讲述创业者的经历,更是讲述创业中的技巧、经验和理念,让后来者从中学习和借鉴,并根据自身情况结合或借鉴,实现创业目标。以下是我整理的安踏老板丁世忠的创业故事,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30年前,年仅17岁的安踏老板丁世忠白手起家,背着600双鞋进京。那时候他每天跑北京各个商场,说各种各样的话,就是为了多卖几双鞋。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与耐克、阿迪比肩的“中国鞋王”!

中国人的又一骄傲!又一个商业奇迹!

日前,安踏体育在香港举办了2016年度业绩发布会。根据财报,安踏20133.5亿元的营收,连续三年增长20%。

同时,安踏体育市值在2017年首次突破600亿港元,比彪马高出250亿港元,已经跻身全球体育用品公司前五!

在接连超越国内行业龙头李宁和老牌运动品牌彪马之后,安踏的下一个目标无疑是耐克和阿迪。可以说安踏的快速发展已经让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睡不着觉了!

整整30年前,年仅17岁的安踏老板丁世忠白手起家,背着600双鞋去了北京。那时候他每天跑北京各个商场,说各种各样的话,就是为了多卖几双鞋。他肯定不会想到,自己会成为与耐克、阿迪比肩的“中国鞋王”!

在鞋城长大的青少年

17岁,独自闯入北京。

1970,丁世忠出生在福建晋江陈埭镇的一个基层农民家庭。他的父亲丁起早贪黑地捕捞海鲜,却只能勉强维持一家人的温饱。

直到上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来到晋江,很多晋江人用石头和毛毡办起了简易工厂,用几把剪刀和缝纫机开起了制鞋作坊。有一段时间,陈代振的鞋厂遍地都是,丁也决心凑几千块钱,和别人合伙开个鞋厂。

丁世忠就是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的,他对商业非常感兴趣。当时他做生意最大的动力就是快速赚钱,然后就可以买摩托车了。

1987年,刚刚初中毕业的丁世忠再也不能读书了。他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去北京旅游。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反对,原因很简单:家里的鞋厂生意不错,需要人手。为什么要冒险?

丁世忠不愿意。他对父亲说:每天都有外国人来买东西,几乎什么都能卖。为什么不主动卖掉它们?

一个等生意,一个主动。父子的商业眼光,高低判断。

好在丁福是个很开明的人。他被儿子的想法感动了,给了儿子1000元和600双精心挑选的晋江鞋。带着这些资本和初生牛犊的倔强,丁世忠只身来到北京,白宫开始了他传奇的北漂生涯。

没有门路,没有资本,好的话只是为了进王府井,但是赚了钱之后,我想创立自己的品牌。

一个来自农村的穷小子,来到首都,没有门路,没有资本,自然不会一帆风顺。丁世忠能做的就是每天背着鞋跑进商场,问任何人要不要买鞋。问题是,一个17岁的男孩,童心未泯,长着一张娃娃脸,别人凭什么相信他?

丁世忠别无选择,只能纠缠和殴打,并在一个月内每天都跑到商场。各种好话都用尽了,他却没有向对方下跪。过了一个月,他终于把其中一个商场的人搬了过来,对方同意让他试试。没想到第一天就卖出了100双鞋!

虽然首战告捷,但丁世忠并不满足。光靠磨牙是不可能进大商场或者赚很多钱的。他很快发现,拒绝他的商场都是在一个叫大康鞋城的地方进货的。他立马想通了——在批发市场有个专柜,远比到处卖鞋靠谱!

这是丁世忠第一次接触批发模式。此后,他在大康鞋城租了一个柜台,专门做晋江鞋的批发。一旦发现窍门,钱就会滚滚而来。丁世忠也没有闲着。他把专柜留给别人打理,自己继续在北京“流浪”,想着如何把晋江鞋打入各大商场。

这个时候,丁世忠已经是一个小老板了,他开始和各大商场商量尝试收购。卖完了,他结账,拿不到退款。凭着“吃苦耐劳、嘴甜脸皮厚”的秘诀,不到两年的时间,丁世忠就征服了京城大部分商场,甚至是最难熬的王府井、西单等商场,销量迅速翻番。

卖完鞋后,丁世忠养成了一个“怪癖”——看鞋。在商场里,他看鞋子的款式、性能、柜台布置;在街上,他看到人们喜欢穿什么样的鞋子。他越看越糊涂:明明所有的鞋子都是晋江产的,为什么打着青岛双星的牌子就能卖100元?自己的晋江鞋只能卖20元?

想了想,他终于想通了,因为品牌。

1991年,丁世忠带着在北京赚的20万元回到晋江。这个时候,赚钱已经不是他想做的事情了。他心中有一个更大的梦想——打造一个属于晋江的品牌。

创立安踏,不做代工分销,躲过了金融危机。

1991年,丁世忠回到晋江。此时,丁福已经脱离合伙人,开办了一家鞋厂,取名“安踏”,意为“安心创业,踏踏实实做人”。鉴于他在北京的成就,丁世忠被选为主管销售的副总裁。

但当时安踏主要是做国外品牌的代工,销量不是重点。而且不仅仅是在安踏,在陈戴震身上也是如此。在陈埭镇,大概有上千家鞋厂,经营模式和产品质量都差不多,基本都做海外代工。

20世纪90年代的晋江鞋坊

90年代,海外订单如雪片,这些小鞋厂日子过得不错。然而,出过国的丁世忠知道,这些海外订单并不可靠,要看天气,也许有一天它们会消失。于是,他一边做代工,一边琢磨着到处开专卖店,拓展自己的经销渠道。

由于丁世忠的努力,安踏在全国推广了代理分销模式,并拥有了第一批经销商。当时,许多同事说丁世忠在鬼混。但1997东南亚金融危机到来后,海外订单没有了,曾经辉煌的晋江鞋厂倒下了一大半,但安踏已经在全国开了2000多家加盟店,没有受到太大冲击。

但即便如此,安踏的知名度还不够,完全没有影响力。为了让安踏闻名全球,丁世忠决心赌一把。他想请一位名人为他代言。

这个人疯了!

现在公司请明星代言都不是问题。但丁士忠的做法在当时是冒险之举。

那时候只有耐克、阿迪等国外顶级品牌才会找明星代言,国内品牌从来没有这么做过。为了打响品牌,丁世忠还打算模仿耐克的做法。他四处打听,最后锁定了乒乓球世界冠军孔惠玲,但是代言费80万!

要知道,那时候北京的房价才2000元/平方米,安踏一年的利润才400万。80万的代言费无疑是天价,安踏内部的争吵已经成了一锅粥。尽管丁世忠在安踏获得了领导地位,但他仍然不得不承受来自董事会的压力。

最后他放下一句话:知道安踏或者孔惠玲的人多吗?

在巨大的压力下,签下了孔,但安踏的销量没有变化。急中生智的做了一个调查,然后发现消费者并不知道安踏签了孔这个名字。如果他们想获得知名度,他们必须花300万元在中央电视台做广告!

我们现在应该做什么?如果不花这300万,80万肯定是浪费水,但是如果花了这300万,你还打狗拿肉包子怎么办?经过深思熟虑,丁世忠决定再赌一把!

对于一贯务实的丁世忠来说,这是为数不多的赌博之一。不管家里人怎么反对,他都坚决要进行下去,甚至发表狠话:如果广告不行,年底就拿不到任何分红。家里人打不过他,只好让他干。

1999年,孔第一次登上央视代言安踏,但广告播出后一两个月市场没有反应,丁世忠快疯了。直到第三个月,经销商陆续来洽谈,安踏的销量才翻倍。

2000年悉尼奥运会,孔和瓦尔德内尔苦战五局,最终夺冠。孔惠玲赢得比赛后,仰天长啸,亲吻胸前的国旗,感动了中国无数人。

此后,孔惠玲再次说出“我选择,我喜欢”的口号,立刻让安踏风靡中国,当年销量突破3亿。

此次代言是安踏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此后,安踏不仅享誉全球,销售收入也一路飙升,从1999年的2亿增长到2006年的126亿。

丁世忠对此一直心存感激。2007年,安踏在香港上市,孔惠玲应邀出席。在的办公室里,孔还挂着的照片。

送钱送鞋都被拒,要打造专业运动鞋!

安踏虽然是孔一炮而红,但在很多中国人眼里却是山寨货,因为它在设计上为耐克、阿迪等国际品牌树立了榜样,与其他晋江鞋无异,只是名气大了一点而已。

但丁士忠直到2005年“送钱被打耳光”才意识到这一点。

当时刚刚起步的CBA想寻求体育品牌的赞助。但由于各大体育品牌都在削尖脑袋抢北京奥运会,CBA很少有人关注,但丹特世忠还是接受了,以极低的价格签下了7年。

丁世忠的算盘打得很准:奥运会再火,1亿也只能烧十几天,而CBA是一个赛季,篮球迷看球极其准。为此,丁世忠还提出了一个要求:CBA球员应该穿安踏的篮球鞋去打球。

CBA官方对这个条件没有意见,但是遭到了球员的集体抵制。原因也很简单。安踏鞋穿起来不舒服,功能也比不上耐克、阿迪等国外品牌。

丁世忠非常生气和无助,几个晚上睡不着觉。想了几个晚上,他想通了是谁让他的鞋失败了,但他的固执也上来了:为什么我们做不出耐克能做的鞋?就算要烧钱也得烧高科技球鞋啊!

2005年,安踏斥资3000万元成立了自己的运动科学实验室,之后每年将产品的R&D投入比例从3.8%提高到5.2%,并在美日韩设立了R&D设计中心。

5年后,99.5%的CBA球员穿上了安踏的球鞋。

一天跑三个城市,几个月走访500个地级市,刚跑出低谷。

在孔赌上成功后,安踏的发展一帆风顺:它赞助了CBA2005年;2007年在香港上市;同年,他签下了NBA火箭队的三名球星。然而,从2012开始,随着体育用品市场的低迷,安踏的光芒骤然黯淡。

当年安踏净利润6543.8+03亿,同比增长-2654.38+0.47%,但伦敦奥运会营销费用高达6543.8+02亿,严重拖累业绩,甚至被迫关闭6543.8+0000多家亏损店铺。

在丁世忠眼里,安踏是“有病”的。为了找出原因,他拿出了当年在北京跑市场的精力,短短几个月走遍了500个地级市。我甚至尝试过一天去三个城市:早上飞上海,中午飞天津继续工作,晚上坐车回北京。

经过艰苦细致的研究,丁世忠终于发现,出问题的不是坏货,而是传统的品牌批发模式。以前安踏只要做好广告,然后把产品卖给经销商就行了,但是这种粗放的模式已经过时了,安踏必须向零售为主的模式转型。

找到了病因,丁世忠马上给安踏开了药方:

首先,精简分销渠道,取消销售区域,组织架构更加扁平化;

其次,在全国经销商推广ERP系统,采集实时数据,实现单店下单;

最后,控制折扣幅度,优化补货的灵活性和效率,满足差异化需求。

勤奋,执行力,再加上不朽的精神,让安踏在2014上半年逐渐复苏,一举超越李宁,成为中国体育用品行业的领头羊!2015年,安踏打破“百亿魔咒”,成为行业首家营收过百亿的中国企业!

面对这样的荣耀,丁世忠并不满足。他表示,100亿元只是一个开始,安踏的目标是在2020年超越阿迪达斯,成为中国体育用品市场的“第二”。

从销量来看,安踏2015已经卖出4000万双鞋,门店数量接近10000家。阿迪达斯就更不用说了,超越耐克指日可待。所以有人惊呼,安踏未来会成为“中国的耐克”。

然而,丁世忠不太喜欢这个名字。他很久以前就说过:不要做中国的耐克,要做世界的安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