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旧隋制,奏九曲”。唐代的乐舞是如何在继承中发展的?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辉煌时期,这不仅体现在它的经济发展上,也体现在它的文化发展上。这一时期的艺术是开放和谐的。除了文人的诗词,大唐的乐舞最能代表大唐的这种气质。

唐朝是乐舞发展的繁荣时期。唐代乐舞既有自己的习俗,又吸收了当时流行的“胡浜”乐舞的优秀部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那么大唐的乐舞到底有多兴盛呢?它在发展过程中有哪些不同的「人生经历」?

1.唐代乐舞并不是唐朝“本土”的朝代艺术,而是从隋朝继承下来的。

唐朝刚建立的时候,全国很多地方还深陷战乱,礼乐制度一度荒废。显然,重新建立一个新系统是一个大工程。显然,初唐统治者没有精力重新建立新的礼乐制度,所以初唐乐舞其实就是隋代的乐舞。

这一历史事件在《通典》中有记载:

“吴德初,不自由,凡?享,因旧制,奏九曲。”

这种传承使得唐代的乐舞一开始就很成熟,后来逐渐丰满,达到顶峰,所以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方法其实也是保证乐舞在盛唐能够达到一定高度的根本原因之一。

但“隋朝旧制”并不是真正的完全照搬。唐朝一方面模仿隋朝的礼乐制度,另一方面也有自己的变化。初唐及其继承的隋代礼乐虽然都是“九曲”,但还是有差距的。隋代的九曲是尚青、西凉、龟兹、疏勒、郭康、安国、天竺。

然而,初唐的九首乐曲是乐言和尚青。西凉、龟兹、疏勒、郭康、安国。韩国天竺。一首歌结局不一样,这是隋唐音乐最大的不同。到了盛唐,也就是贞观年间,九曲发展为十曲,加入高昌。

之前不管是九首还是十首,其实都有一个弊端,就是抄袭。但唐代乐舞之所以在历史上占据重要地位,肯定是不行的。唐朝除了照搬,还有自己的变化,即“左部艺妓”和“里部艺妓”,这对于唐代以前的中国乐舞史来说,是一大创新。

二、唐代乐舞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分为柔舞和健舞,尤其是健舞,广受人们喜爱。

唐代乐舞的表现形式丰富多彩,主要分为柔舞和健舞两种。其中,柔舞是中国传统舞蹈的表现形式,舞妓的腰肢纤细柔软,如杨柳,舞袖飞扬,形成独特的一景。

唐朝有很多舞者,他们的舞蹈“一舞惊艳”。例如,公孙大娘的剑舞不仅打动了人,甚至“天地随她而动”。现在我们看不出它的剑舞有多震撼,但从当时的文字记载中还是能感受一二。

除了传统的柔美舞蹈,来自胡浜的“剑舞”也是当时流行的舞蹈,与中国传统舞蹈的柔美形成鲜明对比。舞蹈热情积极,剑舞实际上是剑舞的一种。当时,剑舞中还流行着火热的舞和胡腾舞。胡璇舞在唐代有多流行?

唐玄宗非常喜欢胡玄宗。有一种说法是,安禄山受到唐玄宗的赏识,因为他跳胡玄宗舞跳得很好。连皇帝都这么喜欢胡璇舞,更不用说普通人了。在陈凯歌的《妖猫传》中,有一段经典的胡璇舞。这种舞蹈节奏明快热烈,但舞者的舞步轻盈。这种强烈的对比能给人带来美好的感觉。

第三,唐代的乐舞对唐人影响很大。一方面促进了族群融合,另一方面也容易造成攀比的奢侈。

唐朝和现代不一样。现代人有电视剧、综艺等不同的消遣方式,但在唐朝,娱乐节目极差。这种单薄的娱乐使乐舞成为唐代最流行的艺术形式。

乐舞最早的艺术基础不在宫廷,而在民间。乐舞是一种从民间逐渐影响宫廷,又从宫廷逐渐影响到民间的艺术。

尤其是在唐代,乐舞还是宴席上的必备节目。如果宴席上没有歌舞,那是主人家对客人的不尊重。盛唐时期,乐舞开始兴盛。换句话说,这种乐舞的繁荣是泛娱乐化的,无论是政府还是民众都痴迷于乐舞,这对乐舞的发展是积极的,但对社会发展却没有积极意义。

培养一个优秀的音乐人和舞妓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除了投入大量的精力,追求音乐和舞蹈还需要更贵的钱。虽然促进了这个行业的发展,但是需要大量的资金。

而且很多人会开始互相攀比,形成奢侈的坏习惯。唐代乐舞的繁荣,其实是唐朝最后的繁荣。

虽然音乐和舞蹈很容易导致社会中奢侈风格的形成,但它们也促进了民族文化的融合。胡璇和胡腾是胡帮的乐舞,它们传入中原实际上代表了民族文化的相互融合。当然,不仅是乐舞,当时的服饰文化也深受胡邦文化的影响。

第四,唐代的乐舞不仅能娱乐民众,还能维护政治稳定。

虽然乐舞在很大程度上起到了娱乐的作用,但其基本功能是教化人,这也是历代统治者高度推崇“礼乐制度”的重要原因。音乐和舞蹈也与政治密切相关。

“礼乐制度”一词起源于西周。当时的西周统治者把礼乐作为维护政治统治的工具,而只有贵族才使用的音乐主要用于祭祀等仪式活动,具有非常显著的阶级特征。

唐朝统治者之所以如此急于重新建立礼仪制度,是因为他们甚至直接沿用了隋朝的礼仪制度。一方面,这是为了维护他们的统治。

先秦时期,政治家觉得音乐与政治密不可分,于是有了礼乐制度。他们认为音乐可以强调仪式的存在。而且,对他们来说,音乐,尤其是好的音乐,可以育人,可以使人行善。这虽然夸大了音乐的作用,但历代统治者无疑是尊重这种说法的,包括唐朝的统治者。

首先,在祭祀中,古人是相信鬼神的,所以祭祀对古人来说很重要,对皇帝来说更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