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孕妇是怎么生孩子的?古代有剖腹产吗?

剖宫产是产科领域的一项重要手术。由于麻醉学、输血、水电平衡知识、手术方法、手术缝合材料的改进和控制感染的进步,剖宫产已成为解决难产和部分产科并发症、挽救产妇和围产儿生命的有效手段。

第一例活体剖腹产发生在1610年,当时外科医生特劳特曼(trautmann)和格斯(Gus)进行了第一次剖腹产手术,但母亲在手术后25天死亡。

到现在,剖腹产已经非常成熟,逐渐被大众接受。

2020年6月,由于先兆子痫,郭宇不得不立即剖腹产,“世界上最小的新生儿”在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诞生。婴儿在24周零6天时来到这个世界。她出生时体重只有212g,相当于一个苹果的重量,身高只有24cm,相当于一个矿泉水瓶的高度。这是医生见过的最小的婴儿,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出生时最轻的婴儿。在ICU待了13个月,7月9日出院时,体重已经增加到6.3斤。

在传统中国,生孩子基本上是九死一生。一方面是古代医术不发达,另一方面是重视产科的医生太少。那时候人们觉得生孩子很污秽。分娩过程中有很多禁忌,也没有专门的医生。他们都依赖一个稳定的女人。

古代医疗技术薄弱后,医疗卫生无法与现在的条件相比。所以在古代,孕妇在分娩的时候经常会出现难产的情况,有时候即使顺利产下孩子,也会因为后期的一些感染而死亡。

这时候相信很多人会好奇古代孕妇是怎么生产的,有什么分娩手段?其实古代就流行“竖送”。古代孕妇首选坐姿,也就是属于“竖产”。除了“坐”,立姿、蹲姿、跪姿也属于垂直分娩。同时,至少有两人协助垂直分娩,其中一人从后面抱住孕妇的腰。

除了“垂直分娩”,想不到这种分娩方式——剖腹产在古代也出现过。为了降低孕妇的死亡率,古人在分娩方式上进行了许多有益的探索,比如“剖腹产”。中国两千多年前就出现了剖腹产。

“剖腹产”最早的记录可以在司马迁的《史记》中找到?楚家人:“吴钟。鲁一生生了六个孩子,死了。”

武辉生了儿子吕仲,吕仲的妻子生了六个儿子,都是剖腹产。即“是切割产生的。”

后来,在南朝史学家裴潜所著的《史记集》中,也有剖腹产的记载:公元224年,当时的皇帝是曹丕,汝南人屈雍的妻子,生下一子,而且是“从右臂到腹部”,称为“剖腹产”。据说剖腹产后产妇“镇定自若,母子无恙。”

而人们甚至不知道的是,一位古代名人,中国古代治水专家、夏朝创始人大禹,也做过剖腹产。

《竹书编年史》“帝侯氏”一文中写道:“修身背伐,于生于……”

秀吉是大禹的母亲,翻译成白话就是:秀吉在石牛(今四川汶川)剖腹产下儿子大禹。

剖腹产是一种不正常的分娩方式,常被古人视为圣人降临人间的一种方式。除了大禹,商朝的始祖也是由母亲巨蝶剖腹产而生,称为“巨蝶切口而生”。

虽然有很多历史记载,但是很多人怀疑古代剖腹产的真实性。

因为有很多古代人处理不了的问题。

首先是麻醉。古代的产妇是如何忍受剖腹产带来的痛苦的?

二是消毒。没有消毒,产后感染会造成产妇死亡。

三是古代医生取出胎儿后如何缝合子宫切口?还是让它自然收缩止血?

这三个问题都解决不了。虽然古代人进行剖腹产,但是产妇的生命很难保全。

而且值得注意的是,古代最早的剖腹产应该是对死去的孕妇进行。古代孕妇难产死亡,一般要剖腹产,取出胎儿后才能下葬。西方关于剖腹产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古罗马。相传公元前715年至公元前67年,古罗马颁布了剖腹产法,规定死亡的孕妇或产妇在下葬前必须通过剖腹产取出胎儿。这可能就是剖腹产的由来。这条法律延续了2000多年,1749年,西西里还有一个医生因为没有把胎儿从孕妇体内取出来而被处死。

现在国内越来越多的女性看到分娩的恐惧,剖腹产就相当于救了她们。面对难产,传统助产士往往没有有效的办法,剖腹产在中国已经普及。有意思的是,在一些偏远的乡镇,剖腹产也开始流行起来,大多是因为他们对孩子的生日有迷信的看法,想选个吉日生孩子。

无论切口是否通畅,受苦的都是产妇。在这个过程中,最需要关心的是产妇。剖腹产最初的目的是为了那些处于危险期的宝宝,后来的女性会考虑用它来缓解痛苦,但实际上剖腹产还是避免不了痛苦。那么如何才能推广无痛分娩,就像当初的剖腹产一样,给女性更多的尊严才是当下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