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0字评价隋朝大运河的运行

大运河的开通

隋代大运河开通于605年至610年,分为四段。

1.同济运河605年,杨迪征“豫淮两县百万余人”开运河。早在战国初期,魏就挖了一个缺口(引水随汴水,转南随沙水入颖)。通济渠是在缺口和下游汴河的基础上疏浚而成的。通济渠从洛阳城西将谷水、洛水引入黄河,再从板朱(简称板城朱口,在河南省荥阳市习水镇黄河东北侧)将黄河引入汴河,再经河南开封东南进入淮河。

2.605年,隋炀帝杨迪征调“十余万淮南人”开汉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就下令开凿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为这条河穿过吴国的城市(今江苏扬州),所以叫汉沟。隋代大运河的冲沟是在春秋时期吴国冲沟的基础上疏浚而成,从杨珊(今江苏淮安)流向江都,汇入长江。

3.永济运河608年,杨迪在河北各县征集一百多万壮丁,开凿永济运河。男人不够,还招了女人。永济运河把沁水东引,从洛阳的黄河北岸汇入清河(渭河),到今天的天津,经水谷河(白河)、桑干河(永定河)到卓君县。

4.江南河610开通河南河。从京口到余杭,是“八百余里,十余尺宽”。

运河两岸有御道、柳树、40多座离宫(从长安到江都)和许多粮仓。教科书《隋代大运河》的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隋文帝在584年开辟的。因为渭河多沙,深浅不一,航行不便。在渭河南侧,开辟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余里,名曰广通运河。隋大运河建成后,南北物资可直达长安。

杨迪为什么要开运河(目的);

主要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杨迪皇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动机和目的并不单一,既有贪恋江都美景的动机,也有搜刮江南财富的目的;既有在江南耀武扬威、挖王道的动机,也有进攻朝鲜的目的(指方便运送口粮)。其工程是一个伟大的综合工程,其动因也是多种因素的综合。其动机是促进南北经济的发展,以巩固其统治。)

江南经济发展显著。隋朝建立后,政治中心在北方。虽然北方经济发展迅速,但北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仍依赖江淮一带的供应。由于陆路交通的限制,在北方无法满足这种需求。因此,开凿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需要。政治上,为了加强对东北和江南的控制,隋政府还需要开一条南北大运河。从杨迪个人的角度来看,他也有开运河、划龙舟到江南的目的。当时隋朝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也为运动会的举办提供了一定的物质条件。杨光即位之初,为了加强对富庶的江南地区的控制,榨取江南人民的财富,隋统治者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渠道,于605年开辟了以洛阳为中心的大运河。大运河连接北部的卓君(现在的北京)和南部的余杭(现在的浙江杭州),分为四段。通济渠从洛阳西苑引水入黄河,从洛阳东半渚疏浚郎当渠老渠入淮河,直抵淮河两岸的杨珊(今江苏淮安)。从杨珊挖通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开的汉沟,淮河在江都(今江苏扬州)附近改道入长江。该段建设里程为洛阳至江都1000公里。另一段是永济运河,从洛口曲凯到卓君,全长1000公里。还有江南,引长江水从京口到余杭,进入钱塘江,长度400多公里。大运河全长2000多公里,分为永济运河、通济运河、汉沟和江南四段。它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流经河北、山东、河南、安徽、江苏、浙江六省的广大地区,成为中国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动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