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历史评价

在世人的印象中,大部分明朝皇帝都有两个特点:一是短命,二是昏庸。炼丹家的炼丹,斗蟋蟀的斗蟋蟀,少了勤政爱民,多了自我飞翔。但明朝历史上有“明朝无汉室外戚,唐镇为宋属,宋钱旧,帝存国而王亡”的高评价,清朝则评价明朝“治唐而宋”,“远取汉唐”。万历皇帝几十年不上朝,国不倒。这种戏剧性的对比耐人寻味。

《明朝的事情》中,明月把明朝的十六个皇帝尽收眼底,用通俗文学的笔触勾勒出明朝有血有肉的皇帝,给出了一个来自现代人的认知评价。如果你想对明史有一个通俗的了解,这部名著值得一读。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书中这些诗意的评论吧。在他的作品里,明成祖没有一个懒鬼。

朱元璋生于乱世,背负着父母双亡的重担,从赤贫起步。他没有背景,没有背景,没有依靠,一切都是自己挣来的。他历尽千辛万苦,无数次逃脱死神的追逐,从死人堆里爬起来,埋葬战友的尸体,然后继续前进,继续战斗。

朱元璋时代有权势的角色数不胜数,陈友谅、张士诚、王宝宝都不是省油的灯。朱元璋以其惊人的军事才能打败了这些敌人。可以说,在当时,最佳统帅的称号是属于朱元璋的。

他几乎手无寸铁,单枪匹马,凭着自己的勇气和决心,建立了一个庞大的帝国。

是啊,几十年前那个衣衫褴褛沿街乞讨的乞丐,会成为一个大帝国的统治者?

是的,命运之神是不存在的,他不会给一个乞丐任何剑和钥匙。在那个绝望的日子里,没有人去可怜和找人,他靠自己赢得了一切。

他告诉我们坚强的意志和决心可以克服一切困难。他告诉我们,执着的信念和无畏的头脑是最强大的武器。

600多年过去了,但悬在朱元璋头上的争论似乎没有停止的迹象。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也犯了严重的错误,这些争论可能再过600年也不会停止。

朱允炆最终发现,拥有世界的人只是一个孤独无助的人。他的生活不是用来享受财富和荣誉的。从他坐上王位的那天起,痛苦就已经开始了。他要防备大臣、诸侯、宦官以及身边的所有人。他和他的王位是一个开放的目标,我们要时刻应对外部和内部的压力和打击。

他想一辈子保护自己的权力。一旦权力的宝座被夺走,也意味着他生命的终结。因为皇帝是稀缺品,统一时代只能有一个。这既是自然规律,也是社会规律。

平定天下,迁都北京,建大典,沟通东南亚,对全世界产生巨大影响,平定安南,镇压蒙古。这些是朱迪同志的主要成就。

文帝长期练兵,据幽燕之地,被所弱,内驱,赢得天下选举。他即位后,厉行节俭,晚上水旱摇撼,无所容身。知人善任,外表能言善辩,武功高强,和高祖一样。六师屡现,漠北尘埃落定。到了季末,韦德被四面八方奉为上宾,差不多有30个国家被朝廷纳贡。陨石的广度远非汉唐!成功是豪迈的,几乎是繁华的!但是,废除了就反了,也是可耻的!

当你获得了权力,你看起来就获得了一切,但其实很多人都不明白,在权利的游戏中,你根本没有休息的机会。一旦加入,就要一直玩下去,直到失败或者死亡。

这个身材臃肿的胖子,的确是个善良大方的皇帝。在他肥胖残疾的外表下,是一颗不残疾的温柔的心。虽然他是一个短命的皇帝,但他在短短一年的统治期间,维持了明帝国的繁荣。

朱瞻基是个好皇帝,不是一点点好,而是一个伟大的皇帝。朱瞻基的统治时间并不长,只有十年,加上他父亲的统治时间,只有十一年,但是他和他父亲统治的这短短十一年,却被后世史家公认为堪比“文景之治”的“仁公之治”,是中国历史上的盛世。

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盛世何在?来自于休息,静养,养人。

不干涉百姓生活,不增加百姓负担,做好自己该做的事,治人如水,因势利导,是皇帝治国的最高境界。朱瞻基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好皇帝,从治理国家和人民的角度来看,他比他的祖父好得多。

在明朝所有的皇帝中,就人生传奇和命运沉浮来说,估计除了朱元璋,没有人能和这个皇帝比。

皇帝的一生并不光彩。他偏爱奸诈的恶棍,打过败仗,当过俘虏,当过俘虏,杀过忠臣。如果他是个好皇帝,他什么都不信。但他是个好人。

他信任他周围的几乎所有人,从王镇到徐宥箴,再到石亨和李习安。不管这些人是忠臣还是汉奸,不管在什么样的环境下,他都能够待人和善,心平气和。这些被抢劫的蒙古士兵、卫兵、伯颜·帖木儿和阮郎终于成了他的朋友。但事实证明,好人是当不了好皇帝的。

我们可以用一句很好的话来评价朱祁镇的一生:他是一个好人,但不是一个好皇帝。

朱祁钰不是暴君。就在几年前,他还是一个温文尔雅的年轻人,和他的兄弟友好得像客人一样。但皇权的诱惑把他一步步推向黑暗,他变得自私、冷酷、多疑、残忍。囚禁了他的兄弟,废黜了他的侄子,杀死了反对他的大臣。谁挡他的路,谁就要被杀死。

他的行为没有得到权力的巩固。人们不断反对他的行为,他唯一的儿子死了,但没有人同情他。那些大臣只关心下一任主子是谁,而他的健康越来越差。他很清楚,一旦他死了,朱见深可能会继承王位,朱祁镇会再次出来解决他的行为。为了夺权,他否定了所有的亲人,做了很多错事,但现在已经停不下来了。面对隐患和暗流,他只能用更残酷更暴力的方式去压制。

朱见深是一个奇怪的皇帝。他统治下的帝国充满邪灵,极其黑暗。然而,他并不残忍,也不昏庸。相反,他性格温和,能理解事情,能分清忠臣和汉奸。只因为他有一个致命的缺陷:软弱。

他不惩罚盗用他钱财的小人,也不骂他的大臣,因为他害怕权力,害怕惩罚,害怕一切。说到底,他只是一个想过平静生活的人。

他应该是一个老实的农民或者小商人,被迫选择皇帝这个职业对他来说才是真正的悲剧。

朱见深不是一个好皇帝,也不是一个好人。他是个懦夫,仅此而已。

朱祐樘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伟大的人。他不报复,只还人情。他比朱迪更自信,因为他不需要暴力来维护他的权威,他也比朱瞻基更睿智,因为他不仅知道老农的痛苦,也理解他的敌人的悲哀。他比朱厚熜聪明,因为他不需要战术,他可以用善良征服人心。

他从小就经历了很多磨难,他设法活了下来。他成为太子后,几经动摇,几乎被废。他能熬到登基的那一天,真的是上帝的福气。

他一生没有享受过任何幸福,却承受了许多罪恶,无数次的恶毒伤害,却选择了无私的原谅。他很少经历皇帝的荣誉,却承担了皇帝的所有责任。

这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在历史的轨道上,明帝国不断散发着耀眼的光彩,国力强盛,天下太平,人才昌盛。

如果你在字典里给他一个专门的词条,估计注释里有两个词是跑不掉的:昏庸和荒谬。

以皇帝的标准来看,这两个字用在他身上一点都不冤枉。他真的不是一个敬业的工人。

但以人类的标准来看,他没有做错什么,他不残忍,他没有杀害无辜的人,他能分辨好坏,所以在我看来,他只是一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自由自在度过一生的人。

作为男人,他是正常的,作为皇帝,他是不正常的。

嘉靖是个聪明人。十六岁就能控制朝政,操纵大臣。他的下属都很能干。文官、徐阶、胡宗宪都是老谋深算,武将戚继光、于、谭纶都是勇猛硬朗,可谓人才济济。

然而国家变成了这样的样子,就像哈利说的,人民又穷又干净;官场上腐败横行,贪婪和欺诈是本性;这个国家入不敷出,每年都有赤字。明帝国逐渐滑向崩溃的边缘。

之所以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仅仅是因为两个字——自私。

他是嘉靖的第三个儿子,他没有皇位。做个藩王,好好过日子就行了。偏偏老天开了眼,前两个都没能活下来,第三个就成了老大。

从登基那天起,他就意识到皇帝不好做,国家不好管,我也不好管。我会把国家大事留给我能信任的人,过上好日子。

万历十五年,万历皇帝不上朝。从此,明帝国进入了一种奇怪的状态。

万历前二十年,可以说是内忧外患,祖上传下来的东西只能算是一塌糊涂。但20年来,国家没出过大乱子,他挺过了所有的难关。因为第一个十年,他有张,第二个十年,他有。

万历不上朝,也不是不上班。事情还是要做的。后人说起这个人,总是几十年不干活,要么是无意的误解,要么是有意的诋毁。其实他是个政治老手,权力欲很强,很有心计。所有人只看到他不打官司的事实,却没有人意识到他背后隐藏的玄机。

万历年间恰恰是明朝最发达的时期,所谓的资本主义萌芽在这里蓬勃发展。

一个被张压迫的人,一个勤于政务的人,一个为儿子的问题纠结了几十年的人,一个多年不见大臣不上班的人,一个从未出过京的人,生于深宫,死于深宫。一个不能再复杂的人,一个不能再简单的人。一个热血沸腾的年轻人,一个励精图治的君主,一个理想主义者,在经历了残酷的斗争,无休止的争吵,无数次无效的挣扎,无数次无奈的妥协之后,终于明白了世界,明白了现实的真谛,最终成为了世界的牺牲品。

朱常洛是一个穷人,他出生在一个低下的家庭,从小就不被人喜欢。作为一个王子,别说胎教了,他十二岁才上幼儿园,算是半个失学儿童。作为长子,他总是处于不稳定的地位。他摇摇摆摆地走到十九岁,正式成为王子。

好不容易登上皇位,被老婆吓倒了。忍了几十年,放纵了一次,身体垮了,看病,遇到一个穷庸医,想治好,去吃仙丹,结果真的成仙了。

朱常洛活了三十八年,但明光宗只活了一个月。一个活了38年,经历了无数风雨险阻才达成目标的人,在一个月内意外离世,这是很不幸的。

几十年来,他一直夹着尾巴做人,目睹了父亲的冷漠和朝廷的冷酷,感受到了国家的衰落和时局的危险。

大明木匠无数,皇帝却只有一个。不管是皇帝去当木匠,还是木匠去当皇帝,都是两眼一抹黑。

当然,很多书上说皇帝是个从不关心政务,对政治一窍不通的低能儿,这也是不对的。虽然他把权力交给魏忠贤,不看文书,不理会朝廷,但他对此却了如指掌。

真正的崇祯是这样的人:敏感,冷静,沉着,极其聪明。

崇祯是个很有想法的人,想有所作为,但是当他真正站在权力的巅峰时,看到的不是风景,只有废墟。

崇祯的死不是懦弱,而是一种付责任的态度。他留下遗言:“我错了,我死了,我没有脸见我的祖先。我要上冠掩脸,任贼分尸,不伤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