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选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浮选,浮选选矿的简称,是根据矿物在表面不同的物理化学性质及其可浮性进行分选的方法。

发展历史:

古代中国

我国古代利用矿物表面的天然疏水性来净化朱砂、滑石等矿物药物,使矿物细粉浮于水面,与下沉的脉石分离。淘洗砂金时,将羽毛蘸油捕捉亲脂性和疏水性的金银颗粒,称为鹅毛刮金,沿用至今。明代《天工吴凯》记载,金银作坊从废弃器皿和尘土中回收金银粉时,“滴下几滴油,伴有沉底”。它是一种利用表面性质差异进行分选的方法。

西方古代

在古希腊和欧洲,石油和沥青也被用来收集矿物的证据。18世纪,已知气体附着在固体颗粒上,上升到水面。19世纪,人们利用气化(煮浆)或加酸与碳酸盐矿物反应产生的气泡使石墨浮起。19世纪末,由于对金属的需求日益增加,可通过重选处理的粗粒铅锌铜硫化矿资源逐渐减少。在澳大利亚、美国和一些欧洲国家,细粒矿石通过浮选分离,为冶炼提供精矿。初期采用的是薄膜浮选和全油浮选。前者是将矿粉撒在浮选机内流动的水面上,疏水性矿物浮在表面被回收;后者在矿浆中混入一定量的矿物油,以捕捉疏水性和亲脂性矿物颗粒,并使其漂浮到矿浆表面进行回收。

摩登时代

在20世纪初,根据矿物对水中气泡的亲和力,使用泡沫浮选法来分离矿物。1922中,闪锌矿和黄铁矿被氰化物抑制,发展了优先浮选工艺。1925使用了以黄药为代表的合成浮选药剂,药剂用量由全油浮选时占矿石量的1 ~ 10%降低到占矿石量的万分之几,使浮选得到了很大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与此同时,浮选理论的研究也发展很快,如1932美国戈登写的《浮选》,1933苏联列宾·贾尔写的《浮选过程物理化学》,1938澳大利亚瓦克尔写的《浮选原理》。

1949之前,国内只有几家浮选厂。1949以后,建了几百个现代化的浮选厂,处理各种矿石。在多金属矿石的分离和浮选、复杂矿石的综合利用、铁矿石浮选、非金属矿石和煤的浮选等领域取得了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