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说与典故:西方古典建筑

说到岭南建筑,尤其是广州的民居建筑,就要说到沙面上的西方古典建筑,因为这种房子对于广州的城市景观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沙面自9月3日1861开始就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经过殖民主义者多年的建设,沙面建筑集中了几乎所有欧洲国家的建筑风格,成为欧洲建筑的大观园。这种集中炒面的西式建筑,在中国34个租界中。也许这对于来广州旅游的外国游客,尤其是西欧游客来说,并不是一个新奇的景点,但对于国内游客来说,除了新奇,还有最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意义,让游客“铭记国耻”!下面简单介绍一下沙面及其西部建筑。

沙面:沙面原是珠江边的一个小岛,位于白天鹅池畔,与市区被郝勇(沙面涌)隔开。沙面东、北、西有五座桥,与623路相连。全岛呈椭圆形,东西长900米,南北宽300米,总面积约0.3平方公里。

沙面原是古珠江岛流沙的一部分。流沙区的水又深又宽,从宋代到清代一直对广州开放。

明代修建了重要的贸易港口和船舶码头华杰阁,管理外国商船的进出,是广州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之一。清朝为了加强海防,在建筑上有许多堡垒。

鸦片战争前,岛北临江地区建有十三个商业区,沙面成为外国船只进出的中转站。第二次鸦片战争时,十三行和义馆被烧毁。1857年,英法联军攻占广州,随后攻打大沽口,迫使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清咸丰九年(1859),国防部政府批准中书沙滨江一侧为英法建立租界。两年后,1861,沙面特许协议签订。“沙面”这个名字的意思是中流沙的“海岸边”。当时东法租界占1/5,西英租界占4/5。沙面被英法强行租借后,中流沙被一分为二,用凿子(沙面涌)将岛与市区隔开,修筑地基(现623路),并拆除炮台,赶走了原本居住在此的中国人。沙面从此成了英法侵略者的天堂,白天鹅池成了他们军舰和商船自由航行的专用港湾。

租界建立后,英法对沙面进行了周密的规划和精心的建设,使得岛上交通井然有序,三横五直,环岛道路四通八达,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交通体系。全岛以道路划分为大小不一的12区,建设绿化带和街心公园,北街为林阴道,南街为临江公园。建筑沿主次干道排列。在英法的管理下,沙面成为外国领事馆、银行、洋行、教会、学校的聚集地。其中有数十家外国事务所,分属英国、法国、日本、德国、荷兰、美国、瑞士、葡萄牙等10多个国家。其中历史最悠久的英国怡和位于沙面南街50-52号,太古洋行位于50号。

沙面上的建筑多为砖木结构和砖石结构,建筑形式多为西式,所以人们称沙面为西式建筑。一些专家认为,沙面西方建筑形式可分为新古典主义,折衷主义,券廊和仿哥特式。

新古典风格一般采用厚石建造底层地基,以古典风格和各种组合作为建筑主体和细部装饰。其特点是模仿西方古典复兴技法,追求宏伟严谨,形体规整,稳重典雅。其代表作品有沙面街54号的汇丰银行、沙面南街18号的农业信贷银行、60号的圣公会教堂..

所谓折衷主义,就是自由组合各种建筑形式,不追求固定的法式风格,只求比例平衡,讲究纯粹的形式美的西方建筑风格。属于这种建筑的,有沙面英国领事馆,英国亚洲火油有限公司,炒面招商局等。其中,英国领事馆东立面一层采用拱形门廊,上层为柱式游廊;南立面采用巨柱,上下两层为不同形式的游廊;西面主要是实心墙,加上装饰性的突出阳台和柱子。三个立面各不相同,是典型的不拘一格的西式建筑。

券廊是一种西方建筑风格,简单的平面和连续的骑楼组合,形式简单,脚线清晰,没有其他特别的装饰。其代表建筑是沙面街48号。位于周面街14的路德教会是一座仿哥特式的西式建筑。

1945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政府正式收回沙面租界。

解放后,沙面又回到了人民手中。周恩来总理在1959视察沙面时,指示要保护沙面的原貌和环境。国家已安排10万元用于更新改造。近年来,广州市政府对沙面地区的西洋古典建筑协会进行了测绘和规划保护,建立了历史文化保护区。同时,政府有关部门还修建了沙面公园,开放了网球场、游泳池等公共娱乐设施,使沙面成为广州市民休息娱乐的好去处。

沙面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被誉为广州九景。

除了沙面集中的西方古典建筑,广州还有很多西方古典建筑。

广东海关大楼:广东海关大楼位于姜妍西路29号。它是欧洲新古典主义建筑的典型范例。建筑雄伟壮观,屹立在珠江之畔。广东海关是中国最早设立的海关。始建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与江海关、天津海关并称为中国三大海关。原建筑于l913年拆除,现由英国建筑师看守。迪克重新设计,并于1916完成。建筑南北向,包括钟楼在内共四层,总高度31.85米,建筑面积442l平方米,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第一层是基座的形式,用一条条的石头砌成,让上层光滑的柱子与装饰着花饼的栏杆形成对比。前、东柱廊均为双柱,罗马式的爱奥尼亚巨柱贯穿二、三层,四层为罗玛塔的主干柱。

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大楼:广东省邮政管理局大楼是一座现代西方新盲人教规式建筑。该建筑位于姜妍西路43号,由英国建筑师丹贝设计,于1916开业。建筑平面略呈梯形,南北向,面积1740平方米。南主楼三层,北辅楼两层,均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南立面以希腊爱奥尼亚巨人贯穿二、三层,造型优美典雅。这是广州邮局的办公楼。

省财政厅大楼:位于北京路,该大楼建于19l9,由法国和德国建筑师设计,为混凝土、砖木结构混合结构。该建筑是现代广州折衷主义建筑的代表作品之一。这座大楼的主楼有五层楼高。底层为台座,两层立面采用巨柱和券柱。拱石用在拱券的中央。大门在正中央,门洞两侧有双巨柱。门前是弧形的大石阶,连接室外和二楼。四层的立面是一个方形的窗户开口,双圆形的墙壁。五层立面采用两侧壁柱。楼梯间呈半圆形,位于后面两翼之间,沿楼梯可直达天台。屋顶中央有一个八角形的大厅,有一个圆顶。建筑内部空间高大明亮,走廊宽敞,地面铺瓷砖。前门题写“广东省财政厅”,署名“民国八年六月九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