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经历过哪些艰难困苦?下面结合历史来说一下。
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孕育了伟大的民族精神。中华民族精神内涵丰富,博大精深。其核心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精神。它的支撑点是自强不息的开拓精神和艰苦奋斗的自力更生精神。
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多民族共同生活在这片土地上。各民族之间的交流与融合培育和发展了团结和爱国主义精神。
中华民族的精神表现在多方面。他们有的把分散的部落整合成一个统一的民族,促进这个民族的发展壮大。有的英勇抵抗外族入侵,保卫家园、生命和财产;有的抵御外侮,维护国家统一完整。在长期的国家发展中,这种精神已经融入了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
中华民族历来以勤劳、勇敢、拼搏著称。“艰难困苦使你成功”,“居安思危,戒奢俭用”。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与命运抗争,通过艰苦奋斗培养了自力更生的精神。
民族精神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为国为民艰苦奋斗,孜孜不倦,清正廉洁,洁身自好等。这种精神自大禹治水“过家家三不进”以来,成为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动力之一。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以身作则,践行“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誓言。明朝的于谦是山西和河南的总督。在蒙瓦入侵、英宗被俘、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他沉着应对,不顾个人利益,成立继任教派,保卫北京,击退敌人,实现了“被压得粉碎,也不怕留清白于天下”的愿望。正是这种忧国忧民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生存和发展铺平了道路。
艰苦奋斗的精神也表现在一些有识之士身上。早在先秦时期就有一个比喻,治国如履薄冰,如同逼近深渊。这种精神也被古人总结为“居安思危”。《易传》中有一句名言:“安而不忘危,生而不忘死,治而不忘乱”,这就要求统治者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能沉醉其中。在他看来,道德教育不可能普及到全世界,这也是他的忧虑所在。战国时期楚国医生屈原的《离骚》是一部焦虑的杰作。宋代政治家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写过这样一句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把忧患意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艰苦奋斗的精神深入人心。长期的历史熏陶使广大人民群众形成了以勤俭节约为荣的风尚。历史上代代相传的家训就充满了这种内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成为塑造中华民族气质、磨砺中华民族人格的重要环节,并逐渐扩大。从个人到家庭再到国家,都把努力视为立身、立家、立国之本。
在革命战争年代,中国把艰苦奋斗精神与追求民族独立有机地结合起来,在个人修养与国家命运的结合上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提出了“两个务必”的要求,主张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今天,我们所从事的事业是前所未有的,我们应该把漫长的历史岁月所凝结的艰苦奋斗的民族精神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并努力去践行它。
总之,爱国主义、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精神的主要内容,是我们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的精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