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庄府巷的由来

最近,泉州海角博物馆的文史研究者刘志成被一块石头“烧死”。当然,这不是一块普通的石头,而是迄今为止泉州发现的最大的浮雕云月金水花岗岩石雕。这块岳云墓碑的出现,不仅见证了泉州庄府巷名称的由来,也引出了一个重大的历史谜团:这块墓碑的主人,南宋太史公庄侠,是不是穆斯林?还是他妈妈是阿拉伯女人?

海角关是个宝。

日前,泉州海角馆迎来了一件“特殊”的文物。这件文物是一块很大的石碑,长400厘米,宽80厘米,厚20厘米。纪念碑的表面已经风化,但图案清晰。中间有一轮满月,两边有云,是典型的阿拉伯图腾“云月”。工作人员立即将其放置在博物馆的石园,用于文物收藏和研究。同时与捐赠人捐赠的1花岗岩墓桌一起运往泉州海角博物馆,长400 cm,宽100 cm。旗杆内含1块石头,高200厘米,宽40厘米,厚20厘米。

据了解,捐赠这批文物的人是丰泽区北峰赵联村人,名叫张和平,是一名文物爱好者。40年前村里的夏墓被毁了,墓碑也快毁了,他就运回家保护。几年前,泉州海角博物馆的文史人员得知情况后,前去一探究竟,确认是庄霞墓碑,并要求由海角博物馆收藏,但没有任何回应。后来张先生和村民考虑到村里没有合适的收藏地点,决定由海角博物馆收藏。

捐赠当天,该馆文史工作人员刘志成立即查阅相关资料进行研究,认为该石刻是研究全州南宋历史、文化融合、民俗的重要实物。

庄府巷是以人命名的。

据晋江史料记载,庄侠,字,生于永春,后迁居永春。南宋惜春八年(1181),进士。他一生写了很多书,送给了一位老师。现在泉州鲤城区、永春县都有后人。

据刘志成介绍,泉州庄府巷的由来是“以府命名”,早期有庄下府。目前,这条巷弄是泉州的知名巷弄,是泉州市政府门前的主干道,也是泉州宾馆的所在地。刘说,目前的酒店规模显示了早期“庄公馆”的规模。

这位文史领域的前辈查阅了相关史料,进一步说,庄侠生前受到现朝的重视,惜春皇帝给他如此大宅,在全州历史人物中绝无仅有。后来,当地人把这条巷子叫做“庄府巷”。

相关史料没有记载。

刘志成认为泉州宋元时期是“东方第一大港”,有大量阿拉伯人居住在此。早年泉州发现大量伊斯兰教墓葬,均为“云月”图案的石墓碑。“云月”作为阿拉伯人的象征,出现在泉州发现的大量文物中。早期汉人的墓碑上虽然出现了“云月”图案,但通常都比较小,就连同安汉将徐莹的墓碑也只有200多厘米长,到了明朝才加上去。另外,前年在泉州东海发现的“岳云”墓碑,是泉州石头刘广建造的郭辉人(阿拉伯后裔)祖坟。它的长度只有300多厘米,宽度和厚度都小于庄夏墓碑。

对此,刘志成最初认为,作为南宋名臣,用“岳云”作为墓碑的情况并不多见。庄下用的是巨大的“云月”石墓碑。有可能他妈妈是阿拉伯人;或者庄侠本人信仰伊斯兰教。但是否真的如此,目前泉州与庄夏有关的一些史料并无记载,从一些壮族族谱中也无法证实。

刘志成进一步解释说,在宋代,全州人与阿拉伯人关系密切,皇宫里的贵族都竞相娶阿拉伯女子为妻,双方互相通婚。今天泉州惠安的石鼎陈岱和郭白琦都是阿拉伯裔,泉州鲤城阎志巷的祖鲁苏也是阿拉伯裔,她的母亲是当时生活在泉州的阿拉伯人。

为什么南宋夏朝会有这么大的“岳云”石碑,这是一个有待解开的历史谜团。本报也将进一步跟进,希望提供新的证据和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