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都江堰》赏析
在这篇文章中,作者描述了壮观的都江堰水利工程,高度赞扬了李冰父子兴修水利、造福人民的行为。
全文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都江堰与长城进行比较;第二部分是关于壮观的都江堰。第三部分写的是造福人民的李冰父子。第四部分是关于横江索桥和二王庙。
开头第一句就说:“我以为中国历史上最激动人心的工程不是长城,而是堰。”长城,我们中华民族的骄傲,尽人皆知,而都江堰却“卑微在一隅”,知道的人远不如长城。
作者把自己游览过的景色描写得具体生动,如都江堰水流的描写,先写声音,再写作家的感受,再写壮观的咆哮的水流,使读者有置身于浩荡的水流面前的感觉。?
不同于一般的游记,本文作者不是简单地描写自然景观,而是立足于现代性,审视历史上的人和事,进行综合评述,具有强烈的思辨色彩,在人文情怀方面能给读者很大的启示。
本文运用的修辞手法恰当而生动,尤其是对比手法。比如作者在评价都江堰时,一开始就把它和长城相提并论,从而得出结论:长城是伟大的,但“永久灌溉了中华民族”的都江堰更伟大。
一.导言
都江堰通过作者自己游览都江堰的经历,从人与水的互补关系来表达他对陶的感受:“好像是人在治水;其实就是懂水、适应水、听水的人。只有这样,天人合一,无私不朽。
二。作者简介
余,1946,8月23日出生于浙江余姚县,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家、作家、散文家。
1966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1】1980年先后出版《戏剧理论史稿》、《中国戏剧文化史》、《戏剧审美心理学》。1985成为中国大陆最年轻的文科教授。[3]1986获上海市十大学术精英。1987被授予国家突出贡献专家荣誉称号。
于以写历史文化散文著称,他的散文集《文化之旅》出版后很受欢迎。此外,他还写了《山居笔记》、《霜寒江畔》、《千年一叹》等散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