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学发展史
在档案学的萌芽时期,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档案工作不断发展,积累了很多经验,但主要是整理编目的经验。
在欧洲,古罗马人根据收发文件对档案进行分类保管;5 ~ 11世纪,封建庄园档案馆和教会档案馆将档案分类为“开放”(一般文件)和“封闭”(机密或人事任命文件)。11 ~ 15世纪期间,部分档案馆按照业务部门顺序、时间顺序、档案类型顺序对档案进行分类保管。16 ~ 17世纪期间,出现了按君主、臣民、外交三类整理档案的方法,按地域、事业、时间顺序整理档案的方法,按中央机关分支机构分为教会统治、政治领导、司法事务、财务管理整理档案的方法。
档案编目也是在档案整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比如古罗马人编了编年体抄写本,那不勒斯王国编了1284的档案目录,法国宪法宝库编了1318的档案目录。
16世纪中期,出现了早期关于档案工作的著作,如拉明根的《综合报告——如何计算一个完善的登记室》、《登记室及其组织管理》。
在中国,商朝用扎成书的方法,把档案保存在骨头或龟甲上;唐代实行“三年整理一次”的档案鉴定制度。宋代采用“图书分门别类摆放编目”,按时间顺序整理档案的方法。元代对存放的档案进行分类、编号、封存。明代黄书是按年代地域分类标准分类的;清朝嘉庆年间,内阁经录司编纂的《清理东大图书馆分类目录》采用了按文献名称和问题分类的方法。我国古代学者非常重视总结档案文献编纂的经验,提出了“言不尽意”(即尊重原文)和“博采众长”(即不擅改)的编纂原则。
古代社会档案学的思想因素和萌芽是局部的、零碎的、经验性的知识,尚未形成科学的知识体系,但为档案学的形成准备了条件。
欧美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18结束后,欧洲一些国家在资产阶级革命的推动下,改革了档案工作,建立了国家档案馆,颁布了《档案条例》等规章制度,提出了“开放档案”的原则,向社会开放档案,设立档案学校,培养档案专业人员等。,并发展成为全国性的事业。这种档案工作实践的变化和发展以及档案事业的兴起,不仅对档案研究提出了迫切的要求,也为档案学的建立提供了条件。
19世纪初,“档案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德国。1804年,Og撰写了《档案学的理论思考》,1834年创办的《档案学》、《古代文献学》、《历史学》等杂志都使用了档案学的概念。65438-0885年,法国学者朗洛伊斯在巴黎出版的《国际档案、图书馆和博物馆》杂志第一期上发表了《关于档案的科学》一文,首次提出了档案学是一门科学的观点。
19世纪,欧洲许多档案学家对档案的性质、地位和作用,以及档案的整理、鉴定、编目、利用和出版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的探讨,涉及档案工作各个方面的基本内容。档案整理理论是欧洲档案学形成过程中讨论的核心问题。档案工作者先后提出了原因原则、尊重整个宗族原则和来源原则,并从理论和实践上论证了这些原则的利弊。
1898年荷兰档案学家缪勒、弗斯、佛罗英出版的《档案整理与编目手册》总结了欧洲档案工作的经验,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研究成果,系统阐述了档案整理与编目的理论、原则和方法,其中最精彩的部分是对全氏族理论的深刻论述,提出了档案全氏族有机联系、不分散的原则。
20世纪,随着档案工作实践的发展,档案作品不断增多。代表著作有英国詹金森的《档案管理手册》、意大利卡萨诺瓦的《档案学》、法国档案工作者协会的《档案学手册》、美国舍伦贝格的《现代档案学——原理与技术》和《档案管理》。
中国档案学的形成与发展191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帝制,一直秘而不宣的明清档案不再为皇室所专有。20世纪20年代初,由于大内档案向社会传播,引起了学术界的重视,开展了明清档案的收集整理活动。20世纪30年代,沈建世、徐中书、吴晗、郑天挺等史学家撰写了许多论文,对明清档案的史料价值和档案的整理编目进行了有意义的探讨。
为了提高行政效率,国民党政府机构开展了文件档案改革运动。一些行政工作者和档案工作者以现有机构的档案为研究对象,对档案管理进行了研究,出版了一些档案管理著作。
20世纪40年代,中国开始兴办档案教育,在武昌文华图书馆学院设立档案管理专业,在重庆创办私立石崇档案学校,开设档案管理课程,研究档案学,引进欧洲一些国家的档案学思想和管理经验。
民国时期的档案学研究是由历史学家、行政人员和档案教育家分别进行的。从自身需要出发研究档案管理,有助于中国档案学的建设和发展。但由于当时档案工作实践发展水平的限制,档案学研究仍停留在对明清档案管理和当前机关档案管理经验的总结上,侧重于具体业务研究,缺乏理论概括。
新中国成立后,建立了国家档案事业,为档案学研究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中国高度重视档案学学科体系建设。在50年代中期和60年代,它建立了许多学科,如文献学和中国档案事业史、外国档案事业史等等。20世纪80年代,建立了基础理论和应用理论技术并重的档案学学科体系,各学科得到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国际档案理事会自1950成立以来,其学术活动在组织国际档案学术交流与合作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方便国际间业务经验交流,有《档案》(年刊)、《国际档案理事会公报》(半年报)、《国际档案杂志》(半年报)等多种出版物。自1979以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档案理事会在世界各地系统地开展了档案事业专项调查研究和专项试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