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选择题容易出错。
首先,明确选择题的基本构成
任何历史选择题都包含三个要素,即题干、题肢和正确答案。
题干是问题的主要部分,它定义了答案内容,决定了答案思路,隐含了答案信息。正确答案必须基于此。
题肢是选择题的备选,一般用A、B、C、d来表示,四个选项中要把握三个层次,即题肢本身是否正确,题肢是否符合题意,题肢是否最符合题意。第三关是问题的正确答案。只有明确了这些,才能有解决问题的方向,为准确回答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题的常见问题
1.课本不熟,基础知识不扎实。
例:董仲舒提出了一个著名的伦理标准,被后人概括为(C)。
A.“三从”b .“四德”c .“三纲五常”d .“中庸”
这个问题纯属背诵题,教材熟练,答案一看就知道。
2.概念混乱。
例:“宇宙即我心”“心即理”其实是(a)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简单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
本题考查唯物主义、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客观唯心主义的概念。此外,还有一些主要原因、根本原因、直接原因等概念不明确。
3.考题不清楚。
例3。下列不属于顾的主要观点是(a)
A.“天下为主,君为客”
B.“如果你保护这个世界,你怎么能谦虚和负责?”
C.“护国者,其王公大臣以肉求之。”
D.“实际应用”
这个题目考察了顾的主要观点。题目要求选择否定项,但是很多同学认为选择“归属”,把否定当肯定是错误的。这种类型还包括审题不彻底,对题干情况健忘。
选择题中常见的问题包括对一些问题想太多,甚至出现笔误,这些都是我们容易出现的问题。
三,提高选择题准确率的有效途径
1.反复阅读课本并实施。
很多同学做完题后感触很深。他们在历史上花了很多时间,读了很多书,但就是解不出这些题。
但是要提醒大家,读一本书不等于熟悉教材。一定要扎扎实实地把教材落实好。
那么如何才能落实教材呢?
我认为有两种方法:一是结构法,即抓住课文主题,然后系统详细地落实教材内容。比如必修课《百家争鸣》和人民教育出版社的《儒家思想的形成》,讲的就是《百家争鸣》的形成。本课按照结构讲三个问题:“百家争鸣”产生的背景,“百家争鸣”和“百家争鸣”的代表人物和观点。
第二种是比较法,即相似的事物一般有相同的影响因素。比如人教版必修课,我们学习了“百家争鸣”的内容,我们从政治、经济、阶级阶层、思想四个方面讲了它的背景。那么我们在研究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的背景时,可以在比较中从四个方面进行学习和思考。
这将使我们能够系统而详细地掌握知识。
2.注意做题后的反思和总结。
我们总是在做完题之后渴望得到答案,然后就万事大吉了。
其实我们应该思考总结错误的问题,应该反思错误的原因,是思维、心态还是基础知识不到位。
对于做题正确的人,要好好学习好的习题,因为知识点的考察点一般都是一样的,只是考察的角度不同。
这次回答了这个问题。类似问题下次还会对吗?例如:
举例。在明末清初的进步思想家中,在唯物主义哲学领域最杰出的成就是(C)
A.李志
B.黄宗羲
C.王夫之
D.古严武
这次考的是王夫之的特点。下一次,我可能会考李贽(“离经叛道”)、黄宗羲(中国的卢梭)、顾(朴素学风的开创者),甚至考察他们的思想。
所以做了这道题之后,再去抓其他相关的问题,举一反三,这样会比较有效率,提高我们选择题的正确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