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广播事业起源于

中国自己的广播诞生于10年前(从1913到1922),进行广播演示的过程。

首先,1913年,北京通信学院开始培养无线电话播音人才,开设了一个高级电工学班、一个高级电工学班(三年制)、一个无线电速成班。1917北京邮电大学,1919陆军部无线电蔻驰学院,1921交通大学等还培养了无线电话广播人才。截止1922年底,为中国自己的播音储备了500多人,准备了足够的必要人才。中国广播的开创者刘汉,哈尔滨广播电视台台长,天津广播电视台台长,北京广播电视台台长沈,都毕业于中国广播人才的摇篮——交通培训学院。

再者,1918年,陆军部与英国商人马可尼公司签订合同,购买200部军用无线电话。交付后,由陆军部的无线电教官训练操作无线电话的陆军学员。因此,中国有200部可以用无线电传送声音的军事装备,而这200部无线电话中的一部分,后来成为中国广播电台技术装备的物质基础——改装广播发射机。

1922年5月,第一次直接服战爆发,服军失败。服务军把自己的无线电话,自己的无线电话广播人才,无线电信人才带到了东北,中国广播诞生的必然要素(人才和设备)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冯军准备东山再起,并为此付出巨大努力。7月,军队安排处成立,张学良任参谋长。整理所工务部(主任张轩)是专门从事东北地区无线电通信和无线电话广播发展的机构,进行以沈阳、哈尔滨为中心的无线电通信网和无线电话广播的建设。

终于在1922年9月,根据华盛顿会议决议,东北当局由东省护路军总指挥部出面,收复了苏俄控制的东省铁路电台。铁路保护军总司令、东特区行政长官朱清澜将军从电台副台长刘汉的介绍中了解到,无线电话对广播很感兴趣,有益社会,鼓励文明。朱清澜将军让刘汉给他看广播。

'

中国广播之父刘汉

刘汉用无线电话改装了无线电发射机等设备,并于1922年2月初进行了无线电演示。收音机的未来是3月1923滨江时报的一篇报道。是最早直接记载哈尔滨广播电台的史料。它与其他一些间接关于哈尔滨广播电台的史料有很大不同。原文如下

这部史料记载了哈尔滨广播电台所属的电台及其沿革、机器来源、设备更新、经营状况、发展步骤、人员措施、优势特长、脉络等,比较完整全面。充分显示了这段史料的性格:

第一,是对事实的新闻报道,具有记录历史事实、反映历史事实真相的价值。

二是有自己的时间戳——1923三月17。

第三,传达历史事实所拥有的信息,预示在此基础上将出现的事实的新信息。

这是验证哈尔滨广播电台原貌的极其有力的历史证明材料。现在逐项检查它的内容:

△“当地电台已被我收回”

1.这个港口就是哈尔滨,滨江时代所在的城市。

2.电台是“东北电台”。

3.我国于9月28日收回俄罗斯控制的东方铁路电台1922。参见黑龙江历史大事记149页。

△“这个电台是俄罗斯投资建造的,其零件是从德国西门子洋行购买的...这次我国根据华盛顿决议撤回了它……”见《黑龙江历史大事记》第154页同样记载。

△“恢复后,保安总指挥出资40万,更换旧件者更换,增加者增加”。这是史料提供的详细信息。

△“刘汉,任北交大无线电系副主任”与刘准《刘汉先生传》(载黑龙江广播1914第3、4、65期)一致,其中刘汉毕业于交通部管辖的一所学校,为1965438。

△“日常收发消息……”是本文档提供的详细信息。

△“这个电台原来是护路军总司令部收复的,所以命名为东部护路军总司令部电台。继承人为统一三大节电政策,故更名为东北广播电台,隶属东北军调办。地方很远,鞭长莫及,托付给铁路保护军总指挥部克制。”这是这份史料提供的东北三省广播电台演变的细节,大致与刘怀的《刘汉先生生平简介》相同。

△“设立收发处,接收各国重要消息...当天早,第二天晚...各种天赋都有...请购买并使用它们……”与《东北三省试点广播新闻通信规则》(1923年2月10号文件,存放于黑龙江省档案馆)的记录一致。

△“据说这之后还会增加以下几项”是这个历史数据为东北三省电台在现有基础上预测的四个新业务领域。

△“辽东通信”是指现有基础是通信“多在欧洲国家”,新发展的通信方向是“开始与海参崴、赤土(赤塔)、莫斯科、勃利等通信。”,马上就实现了。

△“市场沟通”是指东北三省现有的市场已经不适合,新的发展方向是“每天把应用传递给市场”。

△“无线电话”是指用于广播的无线电话,不是通话。

1和哈尔滨1907都有本地电话。参见《哈尔滨历史年表》第25页。

2.无线电话分机设备费用1000元左右,每月费用几十元。见《滨江时报》“哈风无线电话”(1925 2月18)。这就决定了没有必要也不可能在城市里建一个无线电话来通话。

3.无线电话指的是广播。见曹中原《上海三年无线电话》(发表于《东方杂志》1924),“无线电话”指广播。

4.无线电话就是无线电话广播,也就是广播。浙江广播电台原名浙江广播电台。参见356页“中国的广播电台”。

5.无线电话只用于广播。见《东北年鉴》(民国20年,622页),称“所谓无线电话业务,限于一种广播方式。”

6、哈尔滨架设了马可尼机(即马可尼无线电话),成为东北无线电通信网的中心。参见《无线电与中国》,第94页。无线电话的设置周期与华东铁路无线电台的恢复时间相同。

△“完成效果”是指哈尔滨已经设置的无线电话广播,声音清晰,节目悦耳,是无线电话广播新发展的基础。

△“至于哈尔滨的重要仆从(机器——排印错误),设置一个马达,比如中俄各战区一根电线”。

这是一篇无线电电话广播的历史记述,这是广播发展的一个新项目,通过在哈尔滨的剧院和剧场设置广播机器,铺设与广播电台连接的中继线路,以扩大文艺广播的节目来源——广播剧场的广播。

△“这款手机”是简单的收音机,电台可以自己组装,价格七八十元。说明哈尔滨广播电台通过出售廉价收音机来促进广播事业的发展(《滨江拾荒记》第99页也说最便宜的收音机也不过七八十元一台)。

△“收发业务电报”是指东北三省电台在收发公务电报和新闻电报的基础上新开发的项目,如收发业务电报(商业电报和民用电报)。

这份史料揭示了哈尔滨广播电台1923年3月中旬的历史面貌。

但《无线电的未来》是陈二泰先生2002年查阅《河滨时报》时找到的史料。它以前已知的史料,满洲电信电话有限公司的十年历史

(1943)记载“哈尔滨广播始于1923。地址在满洲里铁路现生计结合部(即哈尔滨市南岗区博物馆大楼满洲里街西侧),功率500瓦(应该是50瓦),频率600千周,呼号XOH,用中文和俄文广播。”(476页)。

可以看出,他们早就知道哈尔滨广播电台开播于1923,不仅明确了哈尔滨广播电台的一些细节,还提供了一个参照系(877页),标明了哈尔滨广播电台出现在《大事记》中的时间——出现在齐齐哈尔广播电台之前。齐齐哈尔广播电台成立时间在滨江时报1923 65438+10月20日报道,16交付机器,17左右建成广播电台(交付后可随时使用马可尼两用电话)。1923刘汉的同乡好友韩(也就是韩蝶生)说元旦要去见刘汉,刘汉忙着播音。这些史料展现了哈尔滨广播电台1923 65438+10月1开播的史实。

在刘汉弟弟刘准的《刘汉先生传》(黑龙江广播1986第2、3期65页)中,也说哈尔滨广播电台创办于1923年,这是真的。中国广播诞生的这段预史是中国广播诞生的必然基础。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电台,根据朱清澜将军的指示,选址在哈尔滨秦家岗(南岗)莫斯科商场角楼满洲里街。1923年元旦,以XOH为呼号,以60万周波、500米波长的汉语和俄语广播,开了中国广播的先河。从此,中国有了自己的。过去,人们经常听到与实际情况不符的说法:

△上海是中国广播电台的发源地。

吴宝丰《中国广播十年》说:“我国广播事业发源于上海。”

赵《中国广播通史》(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年)序言说:“上海是中国广播事业的发源地。”

这些说法的依据是“1922 65438+2月,美国人E.G. Osborn从美国运了一套无线电广播传输设备到上海,并宣布要在上海开设电台。奥斯本在上海创办了中国人民广播电台(China Radio Corporation ofChina),并与英文“大陆报”馆合作,租用外滩广东路3号大来洋行的楼顶,开办了“大陆报”——中国广播公司电台,呼号XRO,波长200米,发射功率50瓦。该台10月23日晚首播,1923,当时上海报纸都有报道。这是中国开设的第一个广播电台。(见赵《中国广播通史》第7-8卷)其实美国人在上海开的电台是外国在上海开的电台,而不是中国的电台。它的外观不是中国广播的外观。

正如中国广播史专家陈尔泰先生所言,“在找到进一步的文字史料之前,我不敢强求‘十条意见’,但经过考证,从广播诞生到首播论证的过程,可以说是‘见深泉,得其根本’,‘手分’是‘接近史实’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