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琪史
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粗细。祖籍河东(今陕西永济),后迁居长安(今陕西xi安),史称六合东。因官至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之为刘汉。
柳宗元出身官宦之家,才气不多,志向高远。但他早年是一个考士,写作以修辞为主。贞元九年(793)中进士,十四年入博学诗班,授集贤堂正字。他曾任蓝田副将,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集团的政治改革,并调任李部任外交大臣。永贞元(805)九月,革新失败,少州被贬为刺史。十一月,贬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元和十年(815),春返京师,兼柳州(今广西)刺史,功绩卓著。14年11月殉职。在他被降职期间,南方人相当要求他学习和工作。
柳宗元非常重视文章的内容,主张文要用,道要利国利民,具有实践性。他重视文学的社会功能,强调文学应该有益于世界。他主张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完美结合,指出写作必须严肃,强调作家道德修养的重要性。他对先秦两汉的文章推崇备至,提出要学习儒家经典、庄子、老子、离骚、史记等。,并从中吸取教训,以为可以为我所用,但不要因噎废食。在诗歌理论方面,他继承了刘勰崇尚比兴、陈子昂崇尚吉星的传统。与元杂剧《九书》中白居易关于讽谕诗的命题是一致的。他的诗文理论代表了当时文学运动的进步倾向。
柳宗元一生留下了600多首诗,成就大于诗作。骈文近百篇,没有脱离唐代骈文的习气,但也有像《南极云绥阳寺碑》这样的代表作。古文大致可以分为五类。
评论:包括哲学,政治评论和以讨论为主的散文。笔锋犀利,论点准确。《天说》是哲学论文的代表作。《封建主义》和《天罚》是中长篇政论文的代表作。晋文公的《为原议案辩护的问题》、《董兄弟之辩》和伊尹的《关于街赞的五点意见》是政论文的代表。他的哲学中有简单的唯物主义成分。他的政治思想主要体现在强调“势”的进步社会历史观和儒家民本思想中。而且还受到佛教的影响,尤其是在政治失意的时候,他们往往从佛教中寻求精神上的解脱。
寓言:继承和发展了庄子、韩非子、吕春秋、列子、战国策的传统,多用于讽刺和抨击当时社会的丑恶现象。推陈出新,创造奇思妙想,善用各种动物的拟人化艺术形象来表达哲学或政治观点。代表作有《三诫》(临江麋鹿、贵州驴、永谋鼠)、《传》、《烈硕》等。嬉笑怒骂,因为事小,表现出高度的幽默和讽刺。
传:继承了《史记》、《汉书》的传统,又有所创新。代表作有《段太尉轶事》、《子人传》、《河间传》、《捕蛇者论》等。有些作品是在真实人物和故事的基础上夸张虚构出来的,就像寓言和小说一样。如《宋庆传》和《种树与骆驼传》。
山水游记:最受欢迎的都是被贬后写的,永州的作品更胜一筹。永州八大典型记录:喜德西山宴游记、昆明、昆明西山、西小石池至小丘、袁家可、石渠、石坚、小石山。这些作品不仅通过美丽的风景来表达自己的经历和愤懑;还有对作者宁静心境的描写,表现为极度的压抑和对精神寄托的追求。至于直接描绘风景,或陡峻干净,或清丽可人,用细腻的语言再现了自然之美。
骚府:独一无二。《离骚》和《九章》的形式在《惩咎赋》、《晟敏赋》、《梦归赋》和《狱山赋》中都有运用。或直抒胸臆,或借古自伤,或借寓言寄寓讽刺,苦思冥想,深得屈骚精髓。《天对》和《金文》是另一种类型,模仿田文和齐发,用词奇特而深刻。此外,刘继忠还有许多关于佛教碑、碑刻、笔记、序、诗词等作品,涉及禅宗、天台宗、法门等学说。现存刘诗140余首,均为贬谪后所作。他的前辈与王维、孟浩然、魏并称他为王蒙。他的一些五古思想内容接近陶渊明的诗文,语言朴实自然,格调高雅隽永。其他古代五代受谢灵运影响,造词精妙,混玄理,做题时甚至学谢石。但是,柳诗歌在美中可以包含苦,有同有异。此外,刘以慷慨悲悯健康著称的《登柳州塔送张庭封四州》一诗,是唐代著名的七律之作,《江雪》绝句也是唐代绝句中少有的。
刘禹锡开始编纂刘基的《河东先生集》。宋代有许多注释书,韩春的《刘询文集》是现存最早的刘基著作。明代蒋《翘曲集》注有《六合东集》。事迹见韩愈《刘子厚墓志铭》、《唐书新旧列传》、《文安里刘先生年谱》。
简介:宗元(773-819),字体较粗。河东人,通称六合东。他的诗大多抒发苦闷、悲愤、乡愁、友情,深沉阴郁,自成一家。最被世人称道的,是那些闲适隽永、古朴干净的山水。
喜居
我已经被官帽和官袍困扰了很久,所以我很高兴成为这个野蛮的南方的流亡者。
我现在是种植者和收割者的邻居,我是山林的客人。
我早上犁地,翻弄带露水的草,晚上系上渔舟,打破宁静的溪流。
我来回走着,几乎没有遇见任何人,唱着长诗,凝视着蓝天。
江雪
那些山中没有鸟儿飞过,那些小路中也看不到人的踪迹。
河上的一只小船,一个渔夫穿着他的网虫蛾;独自垂钓,不怕冰雪袭击。
老渔夫
渔父倚西山夜憩,晨学湘水清,炊为柴。
然后,在日出时,他穿过雾霭,唉,是一片绿色的风景。
回头看渔船已经漂下地平线,白云在山间飘荡,互相追逐。
欧阳修
欧阳修(1007 ~ 1072)
北宋的政治家和文学家。唐宋古文八大家之一。字永叔,号醉翁,61号居士(金石雕一千卷,藏古籍一千卷,书一万卷,琴一架,棋一局,常一壶酒。)。冀州(今江西)永丰人。欧阳修自称庐陵人,因为冀州原属庐陵郡。
欧阳修幼年丧父,在寡母的照顾下读书。仁宗天盛八年(1030)进士。次年,他被任命为西京(今洛阳)的官员,并成为亲密的朋友梅和,互相交换诗歌。景祐元年(1034),召学士院,任命宣德郎,填亭校勘。景佑三年,范仲淹在最后一章批判时政,被贬饶州。欧阳修为他辩护,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
康定元年(1040),欧阳修被召回北京,改任关阁校勘官,后被称为谏院。李青三年(1043),范仲淹、韩琦、富弼等人推行“庆历新政”,欧阳修参与革新,提出了改革吏治、军事、朝贡法的主张。到了五年,范、韩、傅相继被贬,欧阳修也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县)知府。后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等地也为人所知。何志元年(1054)八月,奉诏入京,与宋祁为《新唐书》同道。
嘉祐二年(1057)二月,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主持进士考试,提倡文风平淡,录取苏轼、苏辙、曾巩等人。这对北宋文风的转变影响很大。
嘉祐五年(1060),欧阳修祭奠议会。次年,他被任命参与政治事务。后来又先后担任刑部尚书等职。英宗治平二年(1065),不允许上述外帖请求。在此后的两三年里,他多次因受到蒋等人的诽谤而辞职,但都未被允许。宗申熙宁二年(1069),王安石实施新法。欧阳修反对青苗法,不执行。熙宁三年(1070),除太平洋保险公司南院大使一职外,坚持不接受其他职务。蔡州(今河南汝南县)。今年,他改名为“六一居士”。六月(1071),熙宁辞任少师太子。巨瀛洲。卒为文忠。苏轼写欧阳修《醉翁亭记》宋代(原拓)
欧阳修是北宋诗歌革新运动的领袖。其文学成就以散文为最高,影响最大,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继承了韩愈古文运动的精神,在散文理论上提出:“道之胜者,文不难来”(答吴冲《书生之书》),“道之纯然,以中国人之真,中国人之充实,必使作家发光”(答《祖选之书》)。他所宣扬的主要不是伦理,而是关心百事可乐。他认为,学道之所以不能,是因为“淡泊弃百事”(《答吴冲书生》)。他反对“言高而事实疏”(与张秀才合编第二册),主张“言以载事,文以饰言”(《历代王叔密序》)。他采纳了韩愈《文序》的精神,大力提倡文笔朴实工整、流畅自然,反对浮华雕琢、怪僻。他不仅从实际出发,提出了平实的散文理论,而且以其卓有成就的创作成就,树立了典范。
欧阳修一生写了500多篇杂文,各有特色,有政治杂文、历史杂文、笔记、抒情杂文、笔记等。他的散文大多内容丰富,气势磅礴,具有朴实自然、流畅机智的艺术风格。叙述既委婉又简洁;讨论很有思想,但是充满了内在的逻辑力量。组合结构可以是曲折的和非常紧密的。《朋党论》、《新五代史》、《灵官传》、《与高斯谏书》、《醉亭序》、《丰乐亭记》、《龙岗千表表》等都是千古传诵的佳作。
欧阳修也是宋代笔记创作的先驱。他的笔记有《归田》、《笔上》、《笔上》。文章不拘一格,生动有趣,往往描写细节和人物。其中《归田录》记述了帝王遗风、官制、社会风俗和文人逸事,并介绍了自己的写作经历,很有价值。
欧阳修的赋也很有特色。著名的《秋声颂》用各种比喻把看不见的秋声描写得非常生动,使人仿佛可闻。该文将唐代以来的“格律”改为“散体”,对赋的发展具有开拓意义。
欧阳修的诗歌没有散文成功,但也很有特色。他的一些诗歌反映了人民的苦难,揭露了社会的黑暗,如吃坏人和回答杨子敬的长句祈雨。他还在诗中谈时事,抨击腐败政治,如《答子国士慰江南之作》。其他如《屈与王》、《与再和曲》等,表现了诗人对女性命运的同情,谴责了蒙昧的统治者冤枉了国家。但是他写得越来越成功的是表达他个人感情和风景的诗歌。
他的诗歌在艺术上主要受韩愈的影响,《灵溪大石》、《石砖》、《紫石坪歌》等作品模仿了韩愈的奇思妙想的诗风。但他的大部分作品主要研究的是韩愈“以诗为文”的特点,即议论性和散文化。虽然他以自然流畅的诗歌语言避开了韩愈的艰险,但仍有一些诗歌逻辑性太强,缺乏生动形象。
欧阳修的一些诗沉郁淋漓,融叙事、议论、抒情于一体,风格接近杜甫,如重读《独孤集》、《送杜七公入仕》。另一部分作品气势磅礴、豪放,但又接近李白,如《刘中云庐山同年归南康》。更多的关于风景的抒情作品,或清新秀丽,或平淡有味道,如《曹操谢西湖春之歌》中的“三峡暗有千树,月满川,一猿哀”,“门外雪消,二月江边花晴”。总的来说,他的诗歌风格还是多样的。
欧阳修还擅长诗歌。在《梅诗序》中,他提出了“穷作于后”的论点,发展了杜甫和白居易的诗学理论,对当时和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他的《六一诗话》是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诗话。它以一种随意而亲密的方式评论诗歌,成为一种新的诗歌谈话形式。
欧阳修还擅长填词。其词的主要内容仍是相思、醉歌、惜春、赏花。擅长以清新清淡的笔触写下《采桑子诗十三首》,描绘了瀛洲西湖的自然之美,静谧、清澈、饱含情感,犹如一幅幅淡雅的山水画。换句话说,“杏花红青山乏,山边行人歇山下”(【玉楼春】),大堤上游的人们一个个划着船,拍着大堤上的泉水,向天而降。青杨楼出门荡秋千”(【浣溪沙】)等。,也是写风景的好句子。抒情的文字写得优雅动人,感情很深。比如《走沙》最后两句“离愁越来越远,远方如春水”“春山遍野,行人更在外”,通过春水春山把感情表达得非常深刻。他还有些话,虽然老了,也在抱怨,但他直接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表现出了他的大度和乐观。还有一些花花绿绿的文字,虽然写的是男女之间的约会,但也简单生动;当然也有一些浅薄低俗的作品。
欧阳修在经学、史学、金石学方面都有很高的成就。在经学方面,他研究《诗经》、《易经》、《春秋》,能够不顾前人之说,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历史造诣比儒家经典更深。他除了参与编纂250卷的《新唐书》外,还撰写了《新五代史》,总结了五代的历史经验,意在起到警示作用。他勤于收集和整理从周朝到隋唐时期的石制品和铭文,并编辑成一部专门的考古资料集——《集古录》。
欧阳修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他大力倡导诗歌革新运动,改革了晚唐至宋初形式主义的文风和诗歌,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因其政治地位和散文创作上的巨大成就,在宋代的地位与唐代韩愈相近,“为天下诸子所尊”(苏轼《俗人故事集》)。他推荐和指导了王安石、曾巩、苏洵、苏轼、苏辙等散文家,对他们的散文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其中,苏轼对他所创造的一代文风的继承和发展最为辉煌。北宋及南渡后,许多学者、学者称赞他的散文风格朴实。他的文风一直影响着元明清。
苏轼
苏轼(1037 ~ 1101年),宋代(北宋)著名文学家、画家,名“东坡居士”,四川梅州眉山人。他和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都以文学闻名,在世界上被称为“苏三”。与汉末“曹三父子”(曹操、曹丕、曹植)相同。此外,唐代的苏轼、韩愈、柳宗元与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为最能代表宋代书法成就的书法家,合称“宋四家”。
他的父亲苏洵,就是27岁时在《圣紫晶》中被提到的“苏”。苏洵很晚才发火,但他很努力。晚年的苏轼回忆起童年随父求学的经历,觉得自己深受父亲的影响。当然,如果没有苏洵的刻苦学习,苏轼从小就不可能得到一个好的导师,更不可能“学通经史,那是属于每天几千字的事”,更不可能有未来的文学大师。
嘉祐元年(1056),二十一岁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次年参加礼部考试,以一篇《刑忠论》获得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成为秀才。
嘉祐六年,苏轼参加了通常称为“三年京检”的语文中专考试,进了三等,给大理判官,签了书。后来,父亲在汴京去世,丁回到了家乡。熙宁二年(1069),任满后回朝,仍赐职。
苏轼离开北京几年了,朝鲜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宗申登基后,任命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很多师友,包括当初很欣赏他的欧阳修,都因为不同意新国王安石推行新法而被迫离京。朝野的旧雨褪去,苏轼眼中看到的不再是二十岁时看到的“太平盛世”。
苏轼在回京的路上,看到新法对普通百姓的伤害,所以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意见,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于是写了一封反对的信。这样做的一个结果是,和他被迫离开北京的老师朋友一样,不允许他们留在朝廷。于是苏轼要求释放,被调到杭州服将军刑。
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期结束后,他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周知。
这样持续了十年左右,苏轼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次灾难。当时有人故意歪曲他的诗,大做文章。元丰二年(1079),苏轼到湖州不到三个月,就因写诗讽刺新法,“谤君”被捕入狱,史称乌台诗案。
苏轼在狱中103天,几乎处于被斩首的边缘。幸亏北宋毛统治时期实行不杀大臣的国策,苏轼才躲过一劫。
出狱后,苏轼被贬为黄州团永琏(相当于现代民间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卑微,而此时的苏轼经过这次牢狱之灾已经心灰意冷。在业余时间,他带领家人开垦荒地和农场,以帮助维持生计。“东坡居士”的绰号就是在这一刻给他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赴任汝州。由于路途遥远,旅途劳累,苏轼的子女不幸去世。汝州很远,路费都用完了。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要去汝州,先在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返回常州时,宗申去世了。
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新党势力倒台,司马光被重新启用为丞相。于是苏轼在1998年被礼部召回朝鲜当医生。前半个月升驻跸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于是升翰林学士。
俗话说“北京官不好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打压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废除新法,认为他们不过是与所谓“王党”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建言献策。
到目前为止,苏轼既不能容忍新党,也不能原谅旧党,于是再次要求外调。作为龙图阁学士,他在阔别16年后再次前往杭州担任府尹。苏轼在杭州兴建重大水利工程,疏浚西湖,用疏浚的淤泥在西湖旁筑起堤坝,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幸福,把自己比作唐朝的白居易。但在元佑的第六年,他被召回朝鲜。但很快就因为政见不合被释放到了颍州。元佑八年(1093),新党再次上台。他被贬为徽州安置,后以“讥诮先朝”的罪名被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家、彰化军安置。惠宗即位,调任连州安置,任副特使兼永州安置。第三年(1101),傅园被大赦,恢复为晁。回北途中死于常州文中,谥号。66岁的时候。
苏轼的文学艺术成就
苏轼的文学观与欧阳修一脉相承,但他强调文学的独创性、表现力和艺术价值。他的文学思想强调“有所为有所不为”,崇尚自然,摆脱束缚,“法度创新,外放妙理”。他认为作文应该“像流水一样,一开始没有确定的质量,但总是做你应该做的,总是停在你停不下来的地方。”“自然文理,体态丰盈”的艺术境界(《谢谢老师的书》)。苏轼散文作品丰富,与韩愈、柳宗元、欧阳修并称。文章风格简洁流畅,奔放不羁。施德宏《后记东坡(左右)池记》说:“其文笔潦如水,其浪自然写。”苏轼与欧阳修并称为“瓯塑”,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一心升官后,黄庭坚、秦观都出了他的门。
现存苏诗约四千首,内容广泛,风格多样,但以豪放为主,笔法多变,具有浪漫主义色彩,为宋诗的发展开辟了新的道路。谢朓《原诗》说:“苏轼诗之境界,古今未有,天地万物,皆得神来之笔。”赵翼《瓯北诗话》说:“以文为诗,从昌黎到东坡益达,是一代人的壮观景象。.....尤其是够不着的,天生一支健笔,凉如悲梨,赶紧一起剪。有一个隐藏的意思是必须要达到的,表现出来也没有什么困难。所以李、杜之后,是大族,不如李、杜初。”
苏轼写的诗有340多首,突破了写男女情爱、离别之情的狭隘主题,具有广泛的社会内容。苏轼在中国词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他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精神拓展到词学领域,一扫晚唐五代以来的传统词风,开创了与婉约派并驾齐驱的豪放词派,拓展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突破了诗与诗的界限,为词的创新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代表作有《念奴娇》、《水调歌头》,开创了豪放派词坛的先河,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刘辰翁《辛家轩序》说:“字达东坡,光明磊落,似诗,似散文,似天地奇观。”
苏轼还擅长楷书,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曾师从晋、唐、五代名家,拜王僧虔、李咏、徐浩、颜真卿、杨凝式为师,自成一家。紫云:“我不可能出了一本书”;又有云:“要创新,不练古人。”黄庭坚说他:“早年笔力脱俗,不如老板自然”;又云:“到了黄州,笔力甚大。”晚年受海外风浪影响。此外,他的学识、胸襟、学识处处出众,一生跌宕起伏。他的书法风格丰富而天真,你可以通过看他的书法想象他是一个人。人和书互相尊重。当时,他的兄弟、子侄、尤、麦、郭,以及他的朋友、赵灵之都曾师从他。后来清代李纲、韩世忠、陆游、吴宽、张之洞等历史名人也向他取经,可见影响之大。黄庭坚在《山谷集》中说:“本朝善书者,以(苏)为先。”
苏轼在画中画墨画竹,借鉴的是同一种文风(即写而能之),比写字更简练,有舞之势。米芾说他“作墨竹,从地到顶。我问:为什么不分段分呢?说:竹生时,为何一根一根生?”他还擅长制作古树和奇石。米芾也说:“用枯树做树枝,无故弯曲;石头是硬的,而且奇怪不合理,比如他胸前的凹陷。”可见他的画很奇怪,想送很远。他的书画理论思想突出,画论影响深远。如重视神似,提倡画外之情,画要有寄托,反对形式的雷同和程式的限制,提倡“诗画的统一性、艺术性和清新性”,明确提出“文人画”的概念,为“文人画”的后续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现存的书籍有《黄州寒食诗》、《赤壁赋》、《谢谢老师的论文》和几篇《祭黄随笔》。幸存的画作有《古木奇石》;近几年发现的《潇湘竹石卷》也是他的作品。
宋代苏轼在诗歌、散文、词、书法、绘画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他是中国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文艺天才。
苏轼年谱
北宋仁宗天盛元年——嘉祐八年(1023-1064)
1036苏轼出生
1054嫁给王福
1057中金石;母亲的葬礼;孝顺(1057.4-1059.6)
1059家人到京都
1061任凤祥法官
英宗治平元年——四年(1064-1068)
1064职业历史博物馆
1065妻子的葬礼
1066父亲的葬礼;孝顺(1066.4-2068.7)
宗申熙宁元年-元丰八年(1068-1086)
嫁给王闰之
1069回京;办公室历史博物馆
1071任何监督;在杭州担任普通法官
1074任密州太守
1076任徐州太守。
1079任湖州太守;被关进监狱
1080流亡黄州
1084到常州
1085到邓州;任登州太守;到京都;任中书·舍人
哲宗(1086-1100)在元佑统治时期(1085-1093)执政。
1086圣旨以翰林学士之识。
1089任杭州总督兼浙西军区司令员。
1091为吏部尚书;到京都;任颍州太守
1092任扬州太守;战争历史部;礼部大臣
1093妻子的葬礼;太后死了;调整郡守太守;河北省军区司令员
1094到惠州;流放惠州
1097到海南;流亡海南儋州
惠宗(1101-1126)皇太后在位(1100)。
1101北返;去常州;停止
1126北宋灭亡。
苏轼的三个妻子
苏轼的已婚妻子王符,是四川梅州青神人,年轻貌美。她懂书,懂礼貌。她16岁嫁给苏轼。她堪称苏轼的左膀右臂,有“听幕后”的故事。苏轼心胸宽广,待人接物相对疏忽,王符就在屏风后听着,把自己的建议告诉了苏轼。王符和苏轼活了十一年就死了。苏轼按照父亲苏洵的遗言,葬在你母亲的坟旁,并亲自在葬王符的山上种了三万棵松树以示悼念。十年后,苏轼写下《江城子忆梦》,算是为王符的第一首悼词:十年生死茫茫。从不思考,从不忘记。千里之外一座孤坟,荒凉无处可谈。即使相见不相识,也是满脸尘土,鬓角如霜。夜晚来临,梦突然回家。小轩窗,穿衣。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它料断肠年年,月夜上,短松冈。
苏轼的第二任妻子王闰之是王符的表妹,在王符死后第三年嫁给了苏轼。她比苏轼小十一岁。她从小就仰慕苏轼,天性温柔,一直依赖苏轼。王闰之陪伴苏轼度过了人生中最重要的25年。乌台诗案、黄州贬谪后,在仕途的沉浮中与苏轼同甘共苦。二十五年后,王闰之也先于苏轼去世。苏轼伤心欲绝,写了一篇悼词:“我要回家了,我要回元秋。曾经有一点,先抛弃了我。谁欢迎我们的门,喂养我们的田地?我们无能为力!眼泪流干了。出国旅游,我就不那么感恩了。只是同一点,还是重复这个说法。唉!”妻子死后一百天,他的朋友、大画家李龙眠被要求画十尊罗汉像。当和尚被要求为她念经超度,在天堂生活时,这十尊雕像是献给他妻子死去的灵魂的。苏轼死后,苏辙将他与王闰之合葬,实现了纪念馆“只共一点”的心愿。
苏轼的第三任妻子王朝云是他的妾,比苏轼小二十六岁。当苏轼最困难的时候,王朝云总是陪伴着他。王朝云是苏轼的红颜知己,苏轼写给王朝云的诗最多,称她为“维摩女神”。可惜,晁云被平反后过了十一年,也就是在苏轼之前去世了。晁云死后,苏轼一直守寡,再未结婚。苏轼遵照朝云遗愿,将亡妻葬于惠州西湖孤山南麓齐禅寺大圣塔下的松林中,并在墓旁建六亭以资纪念。写的对联是“过时了,只有朝云能认识我;一个人弹着老调,每次下雨都想你。”这幅对联中有一个著名的典故:“东坡退朝一日,吃。”古慢慢地走着,对仆人说:“你们这一代的道是什么?”一个女仆突然说‘都是文章’,坡不同意。另一个人说,‘充满知识’。坡特也没想到会是什么时候。当他到达云端时,他说:“单身汉的肚子已经过时了。爱伦坡突然大笑起来。朝云墓现已成为海南的一处名胜。
苏东坡的绝命诗:
心如灰木,身如不拴舟。
听说你这辈子很有成就,儋州,惠州,黄州。
写诗的时间是在他去世前两个月,当时他看到了李为他画的画像。
苏轼的轶事
1,苏轼“欺负”老师。
苏轼考进士,写了一篇春秋时期的大文章,叫做《刑忠论》,包括以下几段话:
姚在位的时候,是个书生,杀人不眨眼。皋陶说“杀第三”,姚说“杀第三”,于是世人敬畏执法之严,而乐姚用之以轻刑。思悦说“枪可以用”,姚说“不行,枪可以指挥宗族”,然后他又说“试试看”。何耀之没有听从皋陶的谋杀,而是利用了四座大山。不过,圣人的用心也是可以看出来的。
考官梅生对苏轼的文章惊叹不已,但对以上并无把握。苏轼拜访梅时,问及姚与对话的由来。苏轼笑答:“当然。”
其实上面这个典故出自《礼记》,发生在周公身上。苏轼在考试的时候写在姚身上,却被美声老师忽悠了,可见其功力非凡。
2、东坡肉
苏轼被贬黄州时,《猪肉赋》中有一句著名的顺口溜:“黄州好猪肉,价不值钱。富人不肯吃,穷人不懂做饭。慢一点火,水少一点,火满了就好看了。每天起来打一碗,饱得都顾不上了。”这里的“慢火,少水,火足了才好看”,就是著名的东坡肉烹饪法。苏东坡后来被任命为杭州巡抚,修筑苏堤,兴修水利,深受百姓爱戴。而这道“东坡肉”也紧随其后,在杭州名声大噪,成为当地的一道名菜。
3.苏轼退房了
苏轼晚年住在常州。他花光了最后的积蓄,买了一栋房子。他正准备改天搬进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听到一个老妇人非常悲伤地哭泣。他问老妇人为什么哭。老婆婆说她有一套传了百年的房子,被无良子弟卖掉了,哭得很伤心。仔细一看,原来苏轼买的房子就是那位老妇人所说的祖屋。于是苏轼对她说:“易故居是我卖的,不必深感痛心。现在该把房子还给易了。”苏轼马上把房契烧了,就租房子住。今年7月,他在出租屋内死亡。(见周的《梁漫志》)
轶事和有趣的插曲
为晚餐唱诗
苏轼二十岁那年,去京城搞科研。六个自负的举人看不起他,决定下一种菜请苏轼吃饭,打算逗逗他。苏轼接到邀请后欣然前往。在筷子未动之前,大家提出一个饮酒令,饮酒令的内容必须引用历史人物和事件,这样就可以自己吃一道菜了。其他五个人欢呼起来。“我先来。”年长的说:“姜子牙在渭水钓鱼!”说完拿了一盘鱼。“秦长安卖马”,第二个得意洋洋地抬走了马肉苏子清在北湖放羊,“第三个毫不示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