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徐氏家族的历史演变
清朝乾隆年间,一个叫许永明(子婴元)的潮汕人到广州谋生。10年后,40岁的许永明娶了广州学者黄桐桂的女儿。婚后第二年,她生下了大儿子徐柏婷,后来又生了两个孩子。10多年后,许永明病死了。黄带着孩子回到汕头老家,发现自己又娶了一个老婆。她带着孩子回广州时,她舅舅把13岁的徐柏亭交给一个叫董的盐商,徐柏亭就在他手下干活。
在一次航行中,徐柏亭的船队在海上遇到了风暴。同行的三艘盐船中,只有徐柏亭指挥的船躲过了风暴。姓董的盐商捐股答谢徐柏亭。后来徐柏亭独立,和弟弟一起经营盐业,成为广州有名的盐商。嘉庆十五年(1810),38岁的徐柏亭组建反海盗队,参与镇压海盗,获得“知府共勉”加一级的嘉奖,后又获得“晋风议医”的嘉奖。他在高迪街中间买了几栋没落家庭的房子,把它们连成楼房。从那时起,人们称这个地区为“应许之地”。
据资料记载,总面积为900多口井,包括家庙、戏台、图书馆、文选楼、七十二斤砖堂、两个会议室、两个金鱼池、园林、假山等。豪斯的后代有22个。整座房子有五英寸深,三十六边宽。
徐世家的老房子在徐应勋时期最为辉煌。但清末生产与财产分离后,部分分离开始衰落。到了第五代,产业都被后代卖掉了。1932年,许崇年辞去南京政府交通部航政司职务,返回许娣。徐家已经开始走下坡路了。虽然他尽力分割房产,整理债务,但家族恩怨仍在继续。
中华人民共和国统一后,许多地方衰落了,包括徐大夫庙、徐光平故居、徐祥光故居、徐应勋故居、徐卓故居等。徐祥光故居成了仓库,徐博士庙成了老人活动中心。许氏家族成员分散在世界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