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丰历史名人

詹安泰

詹安泰,竹南人,号武安,生于广东省潮州市饶平县兴丰楼仔,毕业于广东师范大学、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

出生于1902。青年时期就读于广东师范大学、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1926毕业后,先后在韩山师范学院和金山中学任教12年。1938至今,在广州中山大学任教授28年。他是中文系系主任,古典文学研究室主任。《中国文学史(先秦西汉)》被编为大学教材。

是我国著名的古典诗歌研究者、文学史家、书法艺术家,尤其擅长诗歌创作和研究。他的诗词作品在国内外都有相当影响,有“南湛北侠,代名词派”、“岭南世家”之誉。他从教几十年,当年有很多弟子入了室。现在他是诗坛的名人。他也是书法家,书法风格独特。他的作品流传于港澳和东南亚,被视为珍贵的墨宝。

1911开始写诗。1924开始学歌词。1925开始在新民周刊发表小说。1926大学毕业后,先后在韩山师范学校和金山中学任教十二年。1938年被聘为中山大学教授,中文系兼任中国文学院、中国语言文学系主任,教授古诗词。抗日战争期间(1942-1943)回老家上饶中学教语文,后回到中山大学任教授,历任中文系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60年代初培养宋词研究生,主要讲授文学史和古诗选词。在此期间,他参与了高等教育部主持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的编写工作,由他撰写的《中国文学史·先秦两汉》入选大学教材。1967四月病逝于广州,享年65岁。

詹安泰教授一生致力于古典诗歌研究,主要著作有《集外花注》、《璧山词注》、《江词注》、《宋人碑刻集》、《古典文学随笔》、《温词管窥》、《词学十二论》、《无庙诗》、《鹪鹩窝诗》等。特别是宋词研究,博大精深,著有《词学十二论》。

詹安泰从小喜爱古典诗词。10岁学写诗,13岁学填词。高中毕业后于1921至1926就读于广东师范学院、广东大学中国文学系。毕业后在潮州第二省立师范学校(韩山师范专科学校前身)任教,兼任金山中学教师。12年师范学校任教期间,他潜心研究古典诗词,创作了大量作品。经常与夏、安等国内著名词人谈词,并在《词季刊》等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民国25年(1936)《词学季刊》第三卷第三期发表的《论寄寓》一文,以充分的论据,阐明了“寄寓”这一艺术手法在中国词坛一直受到重视,并引起了当年词学界的关注。1937介绍了第一部词集《武安词》。经钟帆1938推荐,被聘为中山大学文学院中文系教授。此后历任系主任、古典文学教研室主任。他在中山大学中文系任教30年。

詹安泰在中山大学任教期间,日军占领广州,中山大学数次搬迁校园。在硝烟弥漫、乱世纷呈的环境中,他不仅悉心教导,还先后撰写了《花外集诗注》、《璧山词注》、《江词注》、《宋人诗选》等专著。并且在1939年《滇南归漂集》这首诗流传了一段时间,成为文人墨客诵读的佳作。40年初,他给研究生讲授词学,同时开始整理多年研究词学的成果,撰写《词学研究》。内容包括:论韵、调、调谱、调句、义、辞、境、寄托、源流、派别、批评与编纂等。12全面阐述了Ci的问题。1945《文史杂志》第五卷第一、二期发表了一篇词学研究论文《论词要严守声韵》,至今仍有影响。广州解放前夕,国民党当局在中山大学逮捕了一批进步教授和学生。他对此极为愤怒,夜以继日地跑去营救被捕的师生。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詹安泰积极从事教学和科研工作。为了掌握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学习中国古典文学,他学习了马列主义著作和新文学理论。1953人民文学发表了《诗经》中的人民性与求实精神》一文,这是一篇尝试用马列主义的观点和方法研究《诗经》的学术论文,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也是詹安泰学术思想发展的里程碑。之后,在关于词的起源的讨论中,詹安泰用充分的材料说明词是民间首创,在民间流行后才逐渐转移到文人手中,从而纠正了封建传统观点。他还从马克思主义的角度分析了古典作家的阶级地位、世界观和创作方法中的复杂矛盾,写出了《屈原》,可以用来研究其他古典作家的作品。

詹安泰学识渊博,对中国古典文学有很大贡献,包括《诗经》、《楚辞》、《诗学》和《词》。尤擅词,理论独到,创作独特。他经常通过词与词的比较来研究词的意象,从而明确词的艺术风格。他在分析词的形象时,常常引经据典,反复启发读者欣赏。因此,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1955泰国加入中国民主同盟,当选为第一届广东省政协委员。他关心中国的文化教育事业,提出了许多改进的意见和建议。1957是“右派”。虽然在之前的政治运动中受过委屈,但他不入乡随俗,不消沉。继续勤奋学习,勤奋写作,绝不懈怠。1967四月死于广州。

詹伯辉

当代语言学家。笔名白薇,广东饶平县兴丰人,出生于1931 10年7月。1949被中山大学文学院语言学系录取。2010由于个人研究,提出了“全面否定粤语”的计划,引起了舆论圈的广泛关注,个人搜索达到顶峰,于是做了一次巡回演讲,帮助学院争取生源。

1953从CUHK毕业后,在武汉大学中文系担任语言学助理。1955年秋至1958年春,在北大师从袁家华学习《汉语方言》。1958后,在武汉大学教授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汉语辩证法等课程,参加《汉语大词典》编纂组,主持注音和考试,在武汉大学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1983 10转到广州暨南大学任教。现任暨南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汉语方言研究室主任、《汉语大词典》编委、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广东省语言学会常务理事兼中国方言少数民族语言研究会会长、广东省普通话推广工作委员会委员。1983当选为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五届委员会委员,同年加入中国语言学会。

詹伯辉教授于1992年被国务院授予突出贡献证书,并于1992年和1997年两次被国家语委授予全国先进语言文字工作者。1997年暨南大学授予他八五期间优秀科研人员称号(1991-1995),2006年5438+0年优秀研究生导师称号,2002年“十大先进个人”称号。

詹伯辉教授于1988当选为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并于1993和1998连续两届担任第八届和第九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目前仍担任一些学术团体的领导职务,如广东省汉语言学会会长、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等。他还是广东省语言文学工作委员会委员,并担任第一届和第二届广东省学位委员会委员。曾任广东省文史研究院副院长十年(1991-2000)。

詹伯辉教授从事语言教学和研究40多年,主要方向是汉语方言。出版专著20余部,论文近200篇。潮州话写于20世纪50年代。《现代汉语方言》出版于1981,后主编《中国方言与方言调查》,被国家教委推荐为国家通用教材。90年代发表《珠江三角洲方言调查报告》,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第一项研究成果二等奖,广东省社会科学和广东省高等教育研究成果一等奖。1994年出版《粤北十县市粤语方言调查报告》,获国家教委民族大学出版社优秀学术著作奖。他曾受聘为香港大学、法国高等社会科学院和香港中文大学的客座教授。他是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八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委员。

詹宇翔

詹宇翔,男,汉族,6月出生1964 11,广东饶平人,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现任广东友和集团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省工商联副主席。

1994至1999、165438+10月任广东友和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总经理,1999至2月任广东友和集团公司总经理(法定代表人)。积极参与国企改革,重组友和集团。近两年销售额3亿多元,出口创汇4000多万美元。目前有员工300多人。他被国家外汇管理局深圳分局授予结汇信得过企业证书。两年来,缴纳税收2000多万元,向社会公益事业捐款13万余元,支持省级光荣事业和活动328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