克山镇的历史演变

克山镇在清初被称为“查霍勒屯”。Chakhole在蒙古语中是“水鹳”的意思。因东南角有大水泡,周围水草肥美,水鹳成群,故名。

清末设置驿站,为布海(布哈-海伦)官道第三站,故又称“三站”。

“克山”这个名字始于民国初年。克山行政公署成立时,以中国的克尔克图山(二克山)命名为“克山行政公署”,镇名继承县名。

清初,克山地区是鄂伦春族、鄂温克族、达斡尔族等游牧民族的狩猎区,属布撒管辖。

清末1906(光绪三十二年)属东布扎管辖。

1909年(清宣彤元年),“步海路”建成后,在今天的克山镇设第三站,次年改为讷河直隶会馆管辖。由于居民的增加,工商业逐渐出现。

民国成立后,于1913在讷河县建立霍查镇。

1914张坊街基础规划为“三里三”的方形街基础。

1915年3月划归克山管理局,同年8月改为李克山县,成为县城。

城墙建于1922,周长6.6公里,城外挖有护城河。1929全县分为五个区,属于第一个区。

东北沦陷后,1933建立县城,1938建立克山街。

1945“93”抗日战争胜利后,克山街道在1946分为一区、二区、郊区。

1948年8月,县内一、二区合并为城关区,一区由1952变更。

1955年5月改为城关镇,同年10月改为克山镇。

1958年9月更名为克山镇人民公社。

1980恢复克山镇名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