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运筹学简史

“计策”一词出自中国古代史书《史记·汉高祖列传》:“计策,夫胜千里之战。”虽然军事运筹学作为一门学科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逐渐形成的,但军事运筹学的思想在古代就有了。中国春秋末期军事家孙武所著的《孙子兵法》中有许多关于军事行动的论述,如“兵法:一度、二度、三计、四度、五胜。”他将度、量、数、标度等数学概念引入军事领域,通过双方的对比计算,预测和分析战争的胜负。他在《孙子兵法》中也说:“庙堂是战前的胜利者,是过分的;如果神庙在战前没有取得胜利,那就太少了。赢多赢少,还不如没有!”这里的“计算”是指计算和计划。这说明中国古代兵家重视数量分析。

此外,孙膑的《孙子兵法》、《魏辽子》、《百战》等著名军事著作和相关史书中,都有许多关于作战思想的记载。《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记载,战国时,田忌和齐威王赛马,两人都拥有上、中、下三个等级的马,但齐王所有的马都略好于同等级的田忌。如果让同等级的马轮流比赛,田忌会连输三局。田忌按照孙膑的计策,用自己的下、上、中三匹马分别与王琦的上、中、下三匹马比赛,结果是两胜一负。这反映了以己之长攻敌之短,在整体劣势条件下以最小代价换取最大胜利的经典作战思想,也是博弈论最早的起源。运用运筹帷幄的思想取得胜利的成功案例很多,如齐鲁长韶之战中曹刿对反攻时机的运筹,齐魏马陵之战中孙膑对出兵时机、时机、地点的运筹。此外,在中国历史上,还有很多善于运用运筹思维的人,如张亮、曹操、诸葛亮、李靖、刘基等。

在中国* *产党领导的中国国内革命战争和民族解放战争中,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和军事家在制定战略战术方针和实施作战指挥时,运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作出了正确决策,为指导战争取得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毛泽东在《党委的工作方法》一文中指出:“我们必须从数量上注意情况和问题,并且有一个基本的定量分析。任何质量都是用一定的量来表示的,没有量就没有质量。”要求有“觉知”,知道决定事物质量的数量边界。毛泽东还根据敌我双方在实战中的消耗情况,找出其规律性,用以指导战争,预测消灭国民党军的时间。解放战争的实践证明了他的预言的正确性。

一战前期,英国工程师F.W兰彻斯特发表了大量关于用数学研究战争的论述,建立了描述战争中双方力量变化过程的数学方程,称为兰彻斯特方程。与兰彻斯特同时代的美国科学家T.A .爱迪生(T.A. Edison)在反潜斗争的研究中也应用了数学方法,主要是运用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来研究水面舰艇躲避和击沉潜艇的最优战术。但当时这些方法还处于探索阶段,不能直接用于军事斗争。后来,英国国防部成立了以生理学教授A.V. Hill为首的防空试验小组(后改名为作战研究部),研究雷达配置和高射炮效率,这是最早的作战组织。二战中,英国空军、海军和陆军都建立了后勤组织,主要研究如何提高防御和进攻作战的有效性。美军也相继成立了作战小组,其中海军最早,由P.M .莫尔斯博士发起并组织,主要研究反潜战。加拿大皇家空军也在1942建立了运筹学团队。运筹学作为一门独立的新学科,在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形成。

战后,美国成立了兰德公司、陆军运筹学局、分析研究公司等运筹学机构。1951年,莫尔斯等人出版了《运筹学方法》一书。1952年,美国成立了物流学会。欧洲很多国家也成立了专门的运筹学机构。1957,国际物流学会成立。此后,运筹学在军事应用方面得到了进一步发展,不仅用于武器系统的选择,而且用于作战、训练、后勤和军事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