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户籍制度起源于何时?

户口本是登记户口的书。户口包含两个概念:以家为户,以人为人口。

中国最早的户籍制度建立于战国时期。当时秦国已经实行五户为一保,十保相连,一人犯罪,十保同坐的制度。

这就是后来保甲制度的雏形。其他诸侯国也采用了类似的制度。

秦统一六国后,在全国范围内实行户籍制度。韩继承秦制,进一步完善户籍制度。汉朝每年八月进行全国人口普查,作为征税、派遣和征兵的依据。到了唐代,户籍制度进一步完善。当时朝廷规定户籍每三年修订一次,各郡户籍一式三份,各州、郡、中央尚书省各留一份。唐代的户籍登记已经相当详细,一个家庭中男女的人口、年龄、土地、财产都一一登记。后世基本沿用唐朝的户籍制度。

而古代的户籍制度只有一个统计学意义,是作为政府自上而下收税和派遣劳务的依据,而不是作为身份证明。此外,古代很多地方官员担心人口增加,敦促他们不要额外征收粮食,所以他们经常隐瞒人口,商人和难民不能及时登记,所以古代的户籍登记普遍比较粗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