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明园的历史遗迹被详细描述。
文物概况
郎世宁(1688-1766),意大利人,出生于米兰。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以天主教耶稣会修士身份来华,后入宫入如意阁,成为宫廷。由于郎世宁带来了西方绘画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宫廷画家展示了欧洲光影画的魅力,受到了康熙、雍正帝和乾隆皇帝的高度重视。
在中法关系还处于低谷的时候,巴黎又发生了一件引起中国强烈不满,尤其是人民极大愤怒的事件:佳士得拍卖公司不顾中国的反对,于2月23日至25日在巴黎举行“伊夫·圣罗兰和皮埃尔·北京的珍宝”专场拍卖,其中包括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
但在关心兽首拍卖的同时,12由精制紫铜制成、百年不生锈的人兽首雕像的来历也引起了极大的兴趣...
十二生肖中兽首的起源
暴露女性的身体有违道德规范和中国的审美观,所以郎世宁用了十二生肖来代替。
“12生肖兽首”是人兽首,由精制紫铜制成,百年不生锈。18世纪中叶,乾隆皇帝在圆明园东部的狭长地带修建了一座豪华的西园。意大利宫廷画家郎世宁是设计师。他设计并推荐法国神父米歇尔·贝诺伊斯特(Michel Benoist)负责建造人类喷泉:位于花园中央,12生肖动物每两小时轮流喷水,俗称“液压钟”。
于是以十二生肖为代表的一批小水作品成功进入实施阶段。
圆明园管理处副研究员宗打开一封圆明园西楼铜像册,小心翼翼地取出海晏堂铜版:“这套铜版在中国有两个地方,一个是沈阳故宫,一个是北京故宫。”他说:“这是当年的海晏堂,喷泉周围两边各有六尊十二生肖雕像。因为在当时的中国看来,暴露女性身体是违背道德规范和中国审美的,所以郎世宁用十二生肖代替了原设计中的女性裸体。
事实上,乾隆皇帝对西方建筑充满了好奇和热情,虽然他没有他的祖父康熙大帝从西方探索自然科学的精神。在西洋楼周围的石雕上,他对巴洛克艺术在中国的应用有自己的见解,所以石柱和水法的设计方案一改再改。
所以,正是中国传统历法中的12种动物,在皇家园林中第一次以生命的形式创造了水喷雾的形象。他们人缘极好,在这个充满东方文明气质的大国里家喻户晓。“兽面个人液压钟”就是这样诞生的。“这是一件结合了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和西方喷泉技术的作品,”宗田亮说。“这些工作要按照他们的命令去做,因为原计划是无法通过的。”
在宗展示的海晏堂铜版画上,每一个生肖动物都是衣冠楚楚,一个双排扣一个斜排扣,像模特一样坐着,衣服从肩膀以下遮住全身,但这并不妨碍雕像的生动性,因为它们也有肢体语言:兔子在摇扇子,牛手里拿着灰尘,蛇在鞠躬,猴子手里拿着棍子,大概是为了证明它们是孙的后代。
中国十二生肖动物六只一组排列在一个巨大的贝壳前的左右两侧,左边是南岸,右边是北岸。12生肖顺序由南向北排列:南有鼠,北有丑牛,南有银虎,北有兔,南有龙,北有蛇,南有马,北有羊,南有猴,北有鸡,南有狗,北有猪。
在海晏堂前,有两条一米长的大吐水石鱼。每条鱼口中的水分别沿左右水道向前流动,最后在海晏堂前的扇形水池中与生肖动物头部的水汇合。这些动物的头是青铜的,它们是由石头制成的。它们与中空的喷水管相连,每隔一个小时负责一次,一条长长的水流从小时代表的口中喷入池中的雕像。中午时分,12生肖象嘴同时喷出水柱,在计时、园林、雕塑上堪称奇观。
铸造青铜兽首需要很多麻烦。
当时铸造青铜器的工艺几乎失传。几经周折,郎世宁找到了能铸造十二生肖头像的人。
郎世宁设计出12青铜兽首后,第一件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在他身上,那就是当时铸造青铜器的工艺几乎失传。几经周折,他找到了能铸造12生肖头像的人。
更让这位在中国度过了半个世纪的意大利人意想不到的是,在他逝世并安葬于中国94年后的1860年,那些呕心沥血的作品毁于战火。
他在中国的50年间,看到了人口和工农业产值占当时世界三分之一的庞大帝国,也看到了取之不尽的白银和数不清的财宝。他无法想象,在不到一百年的时间里,一群来自同一个西方的人,可以洗劫他参与建造的花园,把他设计的兽首全部抢走,只留下无法带走的大石头,烧掉。
郎世宁的两位法国同行也不会想到,这些兽首中有一些实际上是被他们的法国同胞抢走的,当然,还有一些是被他们的盟友英国掠夺的。
在今天所能找到的材料中,人们会发现,童年和毛时代喷水的鼠首、兔首,现在都在法国巴黎,而鸡头、龙头、狗头、蛇头、羊头至今下落不明。
12兽首中,有5个兽首现藏中国北京。它们被保利博物馆收藏,它们的回归是通过海外拍卖和捐赠。
其中猪头是澳门赌王何鸿燊于2003年捐赠给保利集团的。何鸿燊以不到700万港元的价格买下猪头,与2000年保利集团拍下的猴头和牛头价格差不多。保利集团也在2000年拍得虎首,但花了654.38+05.93万港元才拿到虎首,比当时的底价高出3倍。马首由何鸿燊于2007年以69.65438亿+港元购得,并捐赠给国家。
两条石锅鱼回到海晏堂。
至少有两个小偷关心过徘徊在民间的石鱼。幸运的是,鱼太重了,小偷一时半会儿动不了。
2007年是圆明园建园300周年,也是圆明园死亡147周年。6月8日,唐海燕鲤鱼等首批社会捐赠的12文物带着百年沧桑和自己的游历回到了故乡,这也标志着“圆明园文物回归文物保护工程”的全面启动。
这条大鲤鱼的发现完全是一个偶然的发现。
其实,这对在海晏堂前“游荡”的大鲤鱼并没有走远。他们在离老家约16公里的西单横二一个四合院里住了很多年。西单的主人没事的时候经常给它们浇水,也从来不让孩子在上面爬,所以在人们能记得的半个多世纪里,它们都没有被损坏过。
2003年,四合院主人给石鱼浇水的画面被恰好路过圆明园文物段的刘洋看到。他正在四处参观圆明园散落的文物,偶然透过门缝看到了那对石鱼,但看不清楚。两年后,刘洋突然发现一张老照片里的石锅鱼和他在西单看了一眼的石锅鱼很像。他对那一对石锅鱼进行拍照和测量后,最终确认它们就是圆明园西楼海晏堂前吐水的那一对石锅鱼。
虽然这对石锅鱼生活在西单的古老四合院里,但据曾担任西长安街派出所现场警官的陈警官说,它们至少被两个小偷照顾过。有一次,一个小偷从另一个院子钻进这个独门独院行窃,还有一次,一个文物贩子趁着有人在院子里装修,塞了两块钱给民工,把石锅鱼抬走了。幸运的是,这条鱼太重了,一时动不了,最后被它的主人发现了。
没有电和发电机,水怎么喷出来?
人类在65438年到0746年间开始关注自然界的电的收集。荷兰人梅森·布洛克(Mason Brock)在他的家乡莱顿发明了一种叫做莱顿瓶(Leiden bottle)的电容装置,希望能够储存电能。莱顿瓶发明后的第二年,也就是乾隆十二年(1747),中国还没有电。那么西楼各种大小的喷泉是怎么喷水的呢?这似乎是今天人们理解“水法”这个词的一个注脚。大清帝国贵到皇帝都纳闷了:这水的魔力如此神奇奇妙,到时候一定会化为神奇。
在今天的西洋楼景区,大水法和海晏堂中间,有一个十几米高的夯土台,是所有大小水法所需要的水塔的一部分。据圆明园管理处副研究员宗介绍,这是一个坚固的土制平台,牢牢地支撑着上面的“锡海”,也就是水塔。在没有电和电机的年代,人们利用上下的压力差,将水压推至远近几十个大大小小的出水口。
大水法大喷泉的水源就来自这里。同样,海晏堂前石鱼口中吐出的水,每时每刻野兽头部吐出的水,都是从这个水塔压出来的。
水塔里的水也是流水,来自各个水池。通过齿轮机械的提水装置,将水抽入水塔,齿轮保持运转,流水会一直流下去。而这个巨大的机械装置就笼罩在海晏堂后面高大的西式建筑中。外表用石雕雕刻,里面是一颗不停运转的“心”。
但让人哭笑不得的是,在各种水法建成后,这些抽水的机械设备只用了短短的三年,就改成了人工抽水。是乾隆皇帝自己下的这道命令,用来唤起群众,然后就废弃了。和他的祖先康熙皇帝更不一样的是,乾隆认为欣赏这些洋人的机器简直就是玩物,却从来不认为欣赏人工提水形成的喷泉是浪费人和钱。
铜像丢失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侵华,攻占北京,掠夺圆明园珍宝无数,抢走12个青铜兽首,导致这些国宝流失海外100多年。
十二生肖是展现中西文化交融的艺术瑰宝,在世界上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欣赏价值。侵略军抢劫的时候,还把它当做最珍贵的财宝。得到他们的,也是有特殊身份的人。
1860年,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圆明园十二生肖铜像从此流失海外,成为中国文物流失的一个缩影。鸦片战争后的百年间,因战乱、劫掠、凿刻而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多达百万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