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一般理解为过去发生的事情;但这种认识是广泛的,不可能去理解和对待。所以,如果没有具体的人,就意味着人类的历史;我来自中国,我比外国更了解中国的历史。下面根据中国官方历史来谈谈我个人的看法。

(二)历史渊源

人类既然有自我意识,就对自己的生活感兴趣。本来是口耳相传的,但是很容易失传或者变异。人类为了记住历史,用了绳结和符号,然后发展成文字;当中国发展成部落联盟或国家时,为了记录历史,就指定专人负责。

《李周》中记载的周朝历史有五种,即大史、小史、内史、外史、御史,史家的主要任务是做笔记;随着历史的发展,很多史籍不足以了解历史的全貌,所以需要对原始史料进行重新整理,即编纂历史;孔子写《春秋》,司马迁写《史记》等。,也就是编历史。

由于专门记录历史的史料的存在,减少了重要历史事件被遗忘的情况,便于后人了解整个历史;但是,可信度有多大?你能相信吗?

(三)历史的真实性

历史是人写的,但写历史的人一般不是当事人,不可能每一次历史事件都在场。他们对历史上的人或事的认识或来源,大多是通过当事人的回忆,旁观者的记录,或参与者或旁观者的传说来搜集或整理的。

因为人是主观的,当事人是主观的,记录的人力求客观,但也不可避免地有主观意识,其他传说更容易失真;编纂历史的人,虽然力求客观,但也避免不了主观意识。所以《史记》难免有错误。

(四)对历史的理解

如果史记有错误,是不是不可信?当然不是,现代人不可能穿越相应的历史场景,亲身体会;因此,我们不得不主要依靠历史记录来了解历史,并通过考古来证明它。这是一个可信度的问题。

史书的种类很多,有正史、别史、杂史、野史等。由不同时代的学者撰写,其他作品反映了历史情况。

官方的正史,因其编纂历史的高度客观性,可信度最高,是了解历史的主要工具。正史主要是二十四史。但由于正史主要是根据官方需要而编,有其不足和错误,需要其他史书来补充和确认。

其他历史书籍包括编年体书籍如《资同治鉴》,纪实性书籍如《明史》,杂项书籍如《国语》、《战国策》、政治书籍如《通典》等,以及地方志和其他史料。

我们在通过各种历史文献了解历史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把历史的客观事实和记载、编纂者的主观意识和错误区分开来,具体分析,而不是盲从或判断。

(五)历史的客观事实和作者的主观错误。

如前所述,史书会因作者的主观性和错误而失真,降低史书的可信度,但历史的主要事实不会轻易出错;如朝代、帝王、战争等重要事件。,主要错误是对事实的描述等。当然,也不排除前者因历史久远而可能有误的可能,随着其他史料的证实,很容易纠正;在没有其他史料的情况下,只相信历史总比没有好。

(6)看历史

历史真实性的研究是历史专业人士研究的事情。作为普通人,我们还是根据史书和专业研究考证的结果来了解历史。我们不能凭空判断,或者看一些沙滩文学的网络文章,按照自己的想象去选择和对待历史。

历史以其客观性和逻辑关联性存在,受当时人们认识的影响,也受文化传统、社会地位和周围环境的影响。不是个人私欲能改变的。

学习和理解历史应该是客观的。只有客观的历史对我们才有价值,才能做出正确的结论,才能有正确的思想和言行。不客观不武断的历史会误导人们做出错误的结论,进而出现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