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的详细历史
京剧是中国的国粹和戏剧,已有200年的历史,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源自中国古代戏剧,如秦腔、徽剧、昆曲和汉剧。又名“皮黄”,由“西皮”和“黄儿”两个基本音调组成,还唱一些地方小曲和昆曲的曲调。1840左右在北京形成,盛行于三四十年代。现在依然是世界级影响力的大剧。它是中国现代汉剧的代表,业务全面,表演成熟,气势恢宏。
京剧是北京最受欢迎的戏剧,有200年的历史。它是在徽剧、汉剧的基础上,吸收昆曲、秦腔等一些剧种的优点和特长而逐渐演变而来的。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徽剧开始进入北京。最早进京的徽剧团是久负盛名的安徽三清剧团,之后又有四喜、合春、春台等班,史称“徽剧四团”(徽剧四团从扬州进京)。四大徽班和陆续来京的徽班,以优美的唱腔和出色的表演受到观众的欢迎。京剧起源于四个地方剧种:一是徽剧,最初流行于安徽省;第二,汉剧流行于湖北;三是昆曲,流行于江苏;第四,秦腔,又称梆子,流行于陕西。徽派四班在乾隆末年、嘉庆初年入京后,在嘉庆、道光年间,与湖北艺人合作,相互影响,逐渐接受了昆曲、秦腔的一些剧目、曲调和表演方法,并吸收了一些民间曲调和北京话,逐渐融合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