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瑞安(温州)这个地名的历史由来是什么?

瑞安市位于浙江东南部,濒临东海,是浙闽交通大动脉,面积1.36平方公里。老城区位于飞云江口东北海岸。它占地3.6平方公里。自三国建县以来,一直是浙南古镇瑞安的政治文化中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称。现在瑞安市区面积7.5平方公里。包括两个新区,形成一市两区人口654.38+0.5万的新格局。它已经成为一个古老而新兴的城市。

瑞安历史悠久。新石器时代,飞云江流域的人们在不断的文身中过着渔猎和原始农业的生活。夏商周时期,瑞安属于龚宇扬州的版图。秦是福建中部的一个县。汉初,勾践的后人坤耀因为帮助汉灭秦、败羽,被封为东海王,瑞安属于东瓯王国。三国鼎立,瑞安归孙吴。孙吴赤武二年设洛阳郡,是瑞安郡建立的开端。当时的行政管辖范围包括平阳、苍南、泰顺和文成东南部。相传该县位于北湖路坳。保定三年(公元268年)改名安阳,西晋太康元年(公元280年)改名安固。太康四年分县,南部和西部为于恒石浦,设石羊县(今平阳)。东晋泰宁元年(公元323年),县城迁至此址。南朝基本保持不变。隋唐时期,瑞安改为滁州、朔州、董家洲、温州。到唐昭宗三年(公元903年),相传白乌旗县北郊有吉祥之运,县名改为瑞安,一直沿袭至今。唐末五代的吴越疆域。宋代瑞安隶属温州永嘉军。元朝时,瑞安因户多而升为州。明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降为一县。入清属于温州路。1949年5月,瑞安解放;1958年10月,文成县撤销,并入瑞安;8月1961,再次分县;1978年8月,恢复瑞安县人民政府,隶属温州地区;在4月1987。

瑞安古城自古就以水乡著称。城内水网密布,分两纵两横。河流纵横相连,宽度不一。宽的可以过船,窄的只能过水,蓄泄适宜。县志载“泛舟交流,居人力资源饮,民咸。”百姓住河边,城内居民四角一厢管理,道路分街巷。主街基本东西走向,小巷南北走向,形成规则整齐的街区布局,传承方立体系。何谦厚街以桥相连,古城内有34座桥。小桥流水人家,形成了瑞安古城的水乡风貌。在古城里,有许多传统街区。古城三面陆地,一面河流,地势平坦。

瑞安山川秀美,景点众多。位于郊区的仙岩风景区,早在东晋时期就已闻名遐迩。瑞安的民俗文化种类繁多,风格各异。有鼓词、荷花、道情、龙舟唱、花鼓打、摆街、藤牌舞等等几十种。

瑞安是历史上的革命城市。自宋代以来,瑞安人民就参加了方腊起义。明朝嘉靖年间,瑞安人民在戚继光及其部将的领导下,英勇抗击日军。1861年,赵奇在浙南领导钱慧起义,加入太平天国革命军。1900义和团运动期间,瑞安人民组织了神泉会,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瑞安人民积极参与。五四运动后,瑞安党团于10月中旬成立,1926 165438,在瑞安翻开了红色的一页。1928年,陈卓如领导的驼山红卫兵举起了浙南第一次农民武装斗争的旗帜。红十三军在红十三军军长胡的领导下,南渡瑞安,把瑞安革命推向高潮。闽浙临时省委书记刘英率部来到瑞安,使瑞安成为浙南革命斗争的摇篮。

几千年的文明在瑞安留下了许多文物古迹。它们分散在瑞安的每一片土地上。山前遗址出土的石器、陶器等文物证明,早在新石器时代,我们的祖先就在飞云江流域繁衍生息,过着渔猎和原始农业的生活。黄育等地石棚墓的发现,反映了商周时期瑞安社会经济的发展。这种形式的墓葬保护在中国是罕见的,也是珍贵的...据文物普查,全市有新石器时代遗址数十处,文物古迹320处,先后被列为51市级重点文保单位、9个浙江省重点文保单位、60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其中市区有12,如玉海楼、李记医馆、观音寺石塔、龙山塔、东安洞桥、东塔、龙山宫、华桑塔、章安思贤寺等。

瑞安是一个名人云集的地方,也是一个文化之国。自古以来,民间传说就有“瑞安是才子”之说。据统计,自隋朝以来,历代进士307人,其中状元3人。历代名人包括汉朝的蔡京泽。尤其是宋代以来,文人墨客如雨后春笋,人才辈出。被称为“元丰国子监永嘉九先生”的徐景衡、周,传播了的理学,并开始了学术研究。陈福亮进一步发展了永嘉学派理论,在中国学术思想史上具有很高的地位和很大的影响。还有北宋熙宁、元丰年间迁都的著名学者石琳,以及“嘉熙四书”之一的著名诗人曹倩。元末明初,伟大的戏剧家高则成创作了《琵琶行》,奠定了南戏的基础,因而赢得了“南戏鼻祖”的美誉。明代有著名书法家蒋立刚、被瑞安人誉为四圣之一的卓敬、画家任道逊、文渊阁大学士林增智等。清代,孙诒让和孙以治学著称。还有一大批学者,如孙希丹和黄方方。在现代,革命者包括像蔡华、蔡雄和林去病这样的英雄。教育家有金荣炫;实业家李玉萌开创了温州机器制造;吴柏恒,打造雕花炼乳。现代著名学者包括著名历史学家周予同、水生生物学家吴现文、书法家邹梦禅等。他们都为祖国的历史文化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瑞安的土地上留下了珍贵的文化遗产。

自南朝以来,许多文人和诗人来到瑞士。风流太守谢灵运数次访仙岩,写下名句“谁知万仞千峰之外仙山还有一点绿?”南朝齐梁之际被称为“山中宰相”的陶弘景,曾隐居瑞安陶山,有对联为证:“六朝霸国已成过去,名山仍以陶为名。"理学大师贾珠曾游仙岩,遇陈福亮,题"气象"匾,至今仍挂在圣寿寺山门上。著名爱国诗人陆游途经瑞安,写下了著名的诗篇《渡瑞安江》。还有方干、王、陈昌时、俞樾、俞少松等学者留下了不朽的杰作。到了现代,朱自清被梅雨池的绿陶醉了,洋洋洒洒地写下了名作《绿》,也陶醉了世人。郭沫若是专程去玉海楼的,所以他对孙氏有精辟的论述,在玉海楼发现了很多墨宝。这些历代名人来到瑞士,为瑞安这座古城增添了不少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