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真的存在退位吗?
传说在中国古代,君主的职位不是世袭的,是选贤任能,退位。其中,最著名的是姚舜禹的相继灭亡。战国末期,燕国也进行过投降实验。燕王在说客的鼓动下,想得到退位的名声,居然把皇位让给了自己喜欢的臣子。儿子杀了反目的燕王,国家大乱。齐国乘机伐燕,匡、子都城被杀,燕国几乎覆灭。在战国历史上,留下了这个千古笑柄。最早记载禅让的是《尚书》,载有尧舜禅让、舜禹禅让等文字。除了《尚书》,还有《论语》、《孟子》都提到了退位这件事。对此,范文澜先生在《中国通史》中说,退位的故事,在传宗接代制度已经实行很久的周朝,是不允许任何人无缘无故地做出这种奇思妙想的。这是古代遗留下来的历史事实,一般是可信的。但早在战国时期,就有人对禅让说提出了质疑。荀子郑伦说:夫君说尧舜退位,这是虚言。是浅者之传,卑者之言也。《韩非子·说疑》说:舜逼尧,禹逼舜,桀,伐周,这四个王,人臣杀其王,天下闻名。看来韩非不仅不承认有退位这回事,还把它说成是弑君。后来唐代大历史学家刘知几也说,舜在平阳放了尧,舜被禹赶到苍梧而死。后来《史记正义》的作者司马振引用《竹书纪年》说:当年尧舜德衰,舜囚禁尧,后又镇压,父子不得相见。《竹书年谱》是春秋战国时期魏国的一部编年史。西晋初刊于冀中,正好避免了汉初秦始皇焚书罢黜百家的灾难,其可靠性应该大于先秦诸子。从这个角度来说,是的,应该有一个大大的问号。如果退位不存在,是什么时候、怎么炮制出来的?顾颉刚等人认为,这纯粹是墨家的虚构。墨子主张圣贤当道,是基于古人栽培骊山、陶河滨、钓鱼雷泽、尧德侍奉泽之孙,视其为天子,执掌天下之政,治理天下之民。在这里,墨子把舜描绘成一个普通的人,反映了他主张圣人当道的思想。至于舜禹退位,有人认为是儒家的虚构,因为儒家在一定程度上也主张举荐圣贤,所以他们就接过了墨家的退位论,构造了一个舜禹退位的故事,同样把禹描述成一个出身平凡的人。后来随着墨家的衰落,禅让论被儒家独占。总之,春秋战国时期,早已销声匿迹的禅让制度出现在百家争鸣中,成为发挥政治理论的有益论据。墨家和儒家宣扬禅让,给这个历史遗迹涂上了理想化的色彩。但是,似乎仍然没有令人信服的证据来彻底推翻退位论。于是有学者结合社会发展史进行考证,认为这是部落选举的一种方式,但这种不同寻常的推荐却被后人粉饰为神圣而光荣的禅让。是的,现在还很难下结论,因为以上的说法都缺乏充分有力的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