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述颐和园的作文是200字。
我的一个好朋友非常喜欢旅游。在他的脑海里,总是规划着一个长远的计划。那就是,他在有生之年,一定要走遍祖国的山山水水,写一本记录美丽山川和淳朴民风的游记,郑重邀请我作为这本还在将来时的游记的作者。我一直对他的梦想持怀疑态度,也不忍心打击他未完成的梦想,因为我很清楚,自始至终做不到的人,最好不要陷入这样的幻想中,以免希望破灭后,失望和自责的念头更强烈。于是,在一个朋友的聚会上,我告诉他,因为我经常在梦里参观颐和园,所以我骗了老师,然后我就虚构了一篇关于颐和园的散文。我用了二十年的时间自责,终于领悟了颐和园的故事,希望他能从中得到启发。
1979年,我国的旅行社还很少,功能还不够完善。人们个人旅游的愿望无法实现。那时候,人们刚刚从每人每月2斤大米、2两豆油的日子里解放出来。不是人们不知道如何放松,而是人们没有休闲资本。所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能够去旅行简直就是一个几乎无法实现的梦想。当时很多同学的爸爸都在外地出差,真的很羡慕爸爸能走出家乡,欣赏祖国的美景。令我高兴的是,那一年,父亲也有幸被派到北京出差。我不知道父亲当时是怎么想的。总之,想到爸爸去北京的时候,可以把北京的名胜古迹都逛遍,我就很开心,因为爸爸的表达能力极强,每次都绘声绘色的给我讲,让我难以忘怀。
这一次,父亲在我数手指的日子里回来了。在我期待的目光中,父亲拿出了最值得纪念的礼物给我。那是我父亲参观完颐和园后带回来的一套印有颐和园风景的明信片。我父亲还按照明信片上拍摄的风景顺序给我描述了颐和园的景色。我被它迷住了,一直幻想着将来有一天,我也能去颐和园看看它是什么样子。于是,我小心翼翼地把明信片收藏起来,偶尔拿出来看看,不让哥哥姐姐们翻看,仿佛这小小的一套明信片里藏着我的一个梦想,生怕明信片被损坏,梦想破灭。
突然有一天,我的语文老师石老师,戴着厚厚的近视眼镜,学识渊博,和我的老父亲一样和蔼可亲,在作文课上让同学们写一篇游记。那时候的我,除了家乡小镇的风景和身边一望无际的原野,还没有去过一个真正能写游记的地方。无奈之下,脑海里闪过颐和园的画面,回想起父亲给我讲的颐和园的景色,我灵机一动。为什么不写一篇关于颐和园的短文,用文字写出我梦里经常去的地方?
作文课结束,我发明了颐和园笔记。我尽力用生动的语言写出了这本虚幻的游记,于是万寿山、昆明湖、铜牛等。跳出了纸,在作文里游览了颐和园。没想到,老师不但没有批评我,反而在评论栏里写道:“这本游记详细描写了颐和园的美景,历史与现实相结合,语言生动,结构严谨,是一篇好文章。”并且在总结我作文的时候表扬了我。我还记得当时脸很红。不知道是出于胆怯还是侥幸。我从来不敢举手对老师和全班同学说:其实我没去过颐和园。从那以后,我经常想有机会去颐和园。除了参观颐和园的真实风景,我应该在作文课上弥补这个不足,用真实的“与牛赛跑”实现当年的梦想,给自己的良心一点安慰。
然而,这个梦想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终于在1999年,我去北师大读书的时候,跟同学容说起了这段尘封了20年的往事,感动了她。一个秋天的下午,我拖着弟弟,他们两个陪我去颐和园真正的旅行。虽然他们已经去过颐和园很多次了,但他们还是耐心的陪我走了一圈,只为圆我的颐和园梦,这让我感动,也让我难忘这个研究生课程的学习生涯。
在我们参观颐和园时,我努力回忆父亲告诉我的他去过的地方,以及明信片上的湖光山色。我有意识地沿着那些记忆的轨迹,在每一个值得纪念的地方留下自己的身影。我把这种追忆和回忆当作对过去的审视,对未来充满无限憧憬。我常想,时光荏苒,光阴荏苒,那个曾经无奢无求,辛辛苦苦栽培桃李满园的石先生,早已鬓角染霜。然而,在他年过八旬的时候,他依然不虚度光阴,坚持为贫困生补课,把自己所有的光和热都奉献给了他热爱一生的教育事业。而我,现在跟随教师职业,已经在教育岗位上工作了十几年。而且,时至今日,希望桃李满天下的梦想还在继续。工作后,我写了这篇作文,既圆了我那些年游颐和园的梦,也圆了我的老师梦。姑且称之为圆明园之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