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元寺传说
归元寺是由祖籍浙江的两个俗家兄弟白广和朱峰创建的。他们前往汉阳兴国寺学习藏经,同时行医行善三年。汉阳富商孙耀光、戴天成深受感动,于是人们出钱修建归元佛寺。“归元”一词出自佛经《楞严经》:“归元无二道,方便道多”,意思是方便人的方法很多。“禅”就是“思”、“观”、“弃恶”。禅宗是大乘佛教与儒家思想相结合的流派之一。
大部分寺庙的铭牌都挂在寺庙三门的门楣上,而归元寺则是直匾,全国罕见,堪称丛林中的一绝。道光(1821-1850)清剿前,归元寺题横书,道光闻之白光欣喜,主峰行善,功德无量,亲自赐玉玺一面,玉玺上刻“白光主峰创始人曹洞宗三十一之印”以示善行。从此归元寺在佛教丛林中的地位大大提高,寺名也改成了只有皇帝赐御玺的建筑才能使用的直书。
五百罗汉归元寺的五百罗汉造型各异,个个栩栩如生,令人动容。有一年发洪水,所有的罗汉都被淹没在水中,但是水退了再看罗汉,还是完好的。人们常说“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归元寺的罗汉却是个例外。
归元寺的罗汉有一种非常特殊的制作工艺,叫做“脱胎漆塑工艺”。传说归元寺建成后,将建500罗汉。从黄陂县(今黄陂区)请来两个泥塑师。这两个人既是父子又是师徒,走的就是这条路。
罗汉谱出自天竺国。据说全国只有两套,一套在浙江天通寺,一套在湖南朱升寺。老雕塑家跋山涉水,来到朱升寺,把罗汉谱一张一张地画下来,拿回去,然后开始造像。
造像容易,表现难。雕塑家不想画瓢。他要塑造罗汉的各种表情,难啊!归元寺周围都是农村。当农民耕作、休息、路过或在树荫下睡觉时,老雕塑家们一个个看着,记在心里,熟练地把它们变成罗汉。这还不够。有时候,他把附近的孩子叫过来,故意让他们玩着玩着,仔细观察琢磨,甚至还记得他们挖耳朵抱脚的调皮样子,并把他们塑造在罗汉的身上。听说“六子戏罗汉”就是这么塑造的。
塑胶泥胎容易变形损坏。怎么才能代代相传?老雕塑家尝试了很多方法,都失败了。
有一次,他看到一件福建脱胎漆器,就打听制作方法。他按照那种方法,用麻纤维、葛藤布、生漆和观音土的混合物,把成型的泥胎一层一层地贴上去,晾干,注水化泥,空心罗汉就制成了。水不湿,火不烂,很强,而且跌宕起伏,跌宕起伏,情绪起伏,表情各异,栩栩如生,就像真人一样。
老雕塑家倾其所有雕刻罗汉,还没雕刻完就去世了。他的儿子继承了继父的事业,然后又开始雕刻。他的工艺也很巧妙,已经成型到499了。突然,他的心动了,他想,在所有的罗汉中,哪一个没有他父亲的努力?他老人家也要在这里供奉,留作后人纪念,于是老雕塑家就塑成了第五百罗汉。
所以说给罗汉烧香的时候,一个罗汉有一柱香,正好是500;但如果一个一个数罗汉,就只有499个了!
游客在归元寺数罗汉已经成为一种习俗。罗汉堂里男左女右,有的从第一个罗汉开始,有的随机选一个罗汉作为起点,依次按年龄递增,直到算到你的实际年龄,看看今年运气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