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学物理的知识结构

第五章电流与电路知识概述

首先,收费

1.电荷:物体具有吸引光和小物体的特性。我们说一个物体带电或带电。

2.摩擦起电:被摩擦的物体有吸引光线和小物体的现象。

摩擦起电的原因:在摩擦起电的过程中,电子会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上,有电子的物体由于电子过剩而带负电,没有电子的物体由于电子不足而带正电。

3.两种电荷:1,正电荷:玻璃棒被丝摩擦所带的电荷称为正电荷。2.负电荷:皮毛摩擦的胶棒上的电荷称为负正电荷。

4.电荷作用定律: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相吸。

5.验电器:结构:金属球、金属棒、金属箔。

功能:检查物体是否带电。

原理:同性电荷相斥。

6.检查物体是否带电的方法:1,看是否能吸引光和小物体,如果能,则带电;2.验电器用于使验电器的金属球与物体接触。如果打开金属箔,就会带电。

7.充电量:充电量称为充电量;单位:库仑,符号:c。

8.元电荷:电子(由汤姆逊发现)是最小电荷为负的粒子,人们称最小电荷为元电荷:E = 1.6× 10-19 C。

9.导体;善于导电的物体。如:金属、人体、泥土、酸碱盐水溶液、石墨等。

导体导电原因:导体中有电荷,可以自由移动。自由电子在金属中导电。

绝缘体:不善于导电的物体,如橡胶、陶瓷、塑料、干燥空气和油。

绝缘体绝缘的原因:几乎所有的电荷都束缚在原子范围内,不能自由移动。

二、电流与电路

1.电流:电荷的定向运动形成电流。(自由电子在金属导体中定向移动)

2.电流方向:正电荷(取向)运动的方向就是电流方向。(金属导体中电流的方向与自由电子定向运动的方向相反。)

3.电路中的电流:当电路闭合时,在电源外,电流方向是从电源正极通过电器流向负极。

4.电路组成:

1)、电源:提供电能并将其他形式的能量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如发电机和电池。

2)电器:消耗电能并将电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装置。

3)开关:控制电路的通断。

4)导体:连接电路传输电能。

5.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

6.二极管具有单向导电性(led也可以发光)。

三、串联和并联

串联:1,连接特点:一个接一个,首尾相连。

2.只有一条电流路径。

3.开关功能:可同时控制所有电器,开关位置变化时控制功能不变。

4.用电器工作:相互影响。

并联:1,连接特点:并联,头尾。

2.电流路径:至少2个。

3.开关功能:主电路:总开关,控制整个电路。分支:只控制这个分支。

4.用电器工作:互不影响。

第四,电流的强度

1.电流表示电流的强度。

2.单位:安培(A)、毫安(mA)和微安(μA);

1A=1000mA,1mA=1000μA .

3.电流表:1,测量电流。2.两个量程:0 - 0.6A(大刻度0.2A,小刻度0.02 a)0-3A(大刻度1A,小刻度0.1A)。

★4.用法:1),电流表应串联在被测电路中;2)正确连接端子,使电流从“+”端子流入,从“-”端子流出。3)、被测电流不应超过电流表的量程;在拿不准的情况下,尽量去接触大范围。4)在不使用电器的情况下,切勿将电流表直接连接到电线杆上。

5.探究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电流定律。

串联电路中的电流处处相等。

在并联电路中,主电路中的电流等于每个支路中的电流之和。

第六章耐压知识总结(物理八年下)

一.电压

电压:电路中产生电流时,其两端必然有电压(电压是电路中自由电荷定向运动形成电流的原因)。电源提供电压,电压形成电流。(有电流就一定有电压,有电压就不一定有电流。)

电压物理量的符号:u。

单位:伏特(V)、千伏(kV)、毫伏(mV)和微伏(μV)。1kV = 103v;1V = 103mv;1mV=103μV。

常用电压值:干电池:1.5V;;家用电路:220V;手机:3.6V;铅蓄电池:2V;安全电压:不高于36V。

电压表:测量电压(分析电路时,电压表的位置相当于开路)。

测量范围:0-3V(大电池:1V,小电池:0.1V)

0-15V(大网格:5V,小网格:0.5V)。

用法:1,电压表要并联在电路中;2.电流应该从“+”端子流入,从“-”端子流出;3.不要超过电压表的量程。(尽量大范围触摸,不超过小范围,小范围测量)

第二,探究串并联电路的电压规律。

电池串联:串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所有电池电压之和。

电池并联:并联电池组的电压等于每个电池的电压。

串联电路的电压:在串联电路中,电路各部分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并联电路的电压:在并联电路中,各支路两端的电压相等。

电池的能量转化: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化学电池)

防止废电池对环境的危害:1,使用优质电池;2.回收废电池;3.不要随意扔掉旧电池。

第三,阻力

电阻:表示导体对电流的电阻。导体对电流的电阻越大,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物理量的符号:r。

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和千欧(kω)。1mω= 103kω;1kω= 103ω.

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其大小取决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截面积和温度(大多数材料温度升高,电阻增大)。导体的电阻与其长度成正比,与其横截面积成反比。电阻与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导体的电流无关。

控制变量法:物理学中常采用控制因素(变量)的方法,将多因素问题转化为多个单因素问题,分别研究,最后综合求解。这种方法称为控制变量法。

四、变阻器

滑动变阻器:结构:(电阻丝、绝缘管、滑块、端子等。)

原理:改变接入电路的电阻丝的长度来改变电阻,从而改变电路中的电流。

功能: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它保护电路。

铭牌:例如标有“50ω2A”的滑动变阻器,表示最大电阻为50ω,最大允许电流为2A。

正确使用:(1),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2)、接线要“一上一下”(不能同时把上面两个端子当导线,下面两个端子当恒电阻;(3)在闭合开关之前,将电阻调节到最大位置(电流最小的位置)以保护电路。

第七章欧姆定律知识总结(八年物理)

首先探究电阻上电流根两端电压的关系。

实验探究法:控制变量法

当电阻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

当电压不变时,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二、欧姆定律及其应用

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公式:()。其中单位:I→An(a);U→伏特(v);r→ω(ω)。

对公式的理解:①公式中的I、U、R必须在同一回路中;②若已知I、U、R中任意两个,则可求出另一个量;(3)计算时单位应统一。

欧姆定律的应用;

无论电流和电压如何,同一个电阻具有相同的电阻,但当电阻两端的电压增加时,通过它的电流也会增加。(R=U/I)

当电压不变时,电阻越大,通过的电流越小。(I=U/R)

当电流不变时,电阻越大,电阻上的电压就越大。(U=IR)

电阻的串联有以下特点:(参考R1,R2串联)

电流:I=I1=I2(串联电路各处电流相等)。

电压:U=U1+U2(总电压等于所有电路电压之和)。

电阻:R=R1+R2(总电阻等于所有电阻之和),串联电路总电阻的阻值大于任意一个子电阻的阻值。

如果n个电阻值相同的电阻串联,则R total =nR。

分压动作:=;

电阻并联有以下特点:(参考R1,R2并联)

电流:I=I1+I2(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电压:U=U1=U2(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

电阻:(总电阻的倒数等于各并联电阻的倒数之和),并联电路总电阻的阻值小于任意一个分电阻的阻值。

如果n个阻值相同的电阻并联,则r = R。

分流作用:

第三,测量小灯泡的电阻

实验原理:欧姆定律(R=U/I)。(导体的电阻与电压和电流无关)

实验电路:

实验步骤:

1,画实验电路图;

2.连接电路;(连接过程中,开关断开;在合上开关之前,滑动变阻器的滑片滑动到电阻最大的位置;合理选择电压表和电流表量程)。

3.从额定电压开始,逐渐降低施加在灯两端的电压,得到几组电压值和电流值(多次测量的平均值可以减小实验误差);

4.计算电阻值;

5.分析实验数据中电阻值变小的原因:灯丝电阻受温度影响。通过灯丝的电流越大,灯丝的温度越高,电阻越大。

四、欧姆定律与安全用电

电压越高越危险:根据欧姆定律,导体中的电流与导体两端的电压成正比;人体也是导体。电压越高,通过它的电流越大,达到一定程度就非常危险。

不要用湿手触摸电器:对人体来说,潮湿时电阻小,触电时通过人体的电流会很大;另外,用湿手触摸电器,容易使水流入电器,使人体与电源接通。

注意防雷:雷电是大气中的一种剧烈放电现象。放电时电压和电流极高,释放出巨大的热量,引起空气振动。防雷需要安装避雷针。

开路:某处断开且未连接的电路。

短路:电路中的两点不应连接在一起的现象。因为电线的电阻很小,所以电源短路时电流会很大,会损坏电源和电线。

第八章电力知识归纳总结(物理八年下)

一.电能

电能是一种能量。如:电灯:电能→光能;电机旋转:电能→动能;电饭煲工作原理:电能→热能。

电能单位:j,KWh。1kWh=3.6×106J .

电度表:测量用户消耗的电能(电功)。

几个重要参数:“220V”:这个电能表要接在220V的电路上才能使用。

10(20)A:校准电流为10A。短期电流允许更大,但不能超过20A。(例如,不同的电度表是不同的)

50HZ:电能表接入50HZ电路使用。

600转/千瓦时:对于连接到电能表的电器,每消耗1千瓦时电能,电能表转盘转动600转。

电功:电流做的功等于电器消耗的电能。

第二,电力

电功率(P):表示电能消耗的速度,单位时间内电器消耗的电能。

单位:w,kw;1kw=103w。

电功率公式:(其中单位为powerW→焦炭(j);T→秒;U→伏特(v);I→ an (a)。

计算时,单位要统一。①若W用J,T用S,则P的单位为W;②如果W用kwh,T用H,P的单位就是KW。

Kwh的含义:功率为1kw的电器使用1h所消耗的电能。

该公式也可用于计算电功率:P=I2R,p = U2/r

额定电压(U0):电器正常工作的电压。

额定功率(P0):电器在额定电压下的功率。

实际电压(u):实际施加在电器上的电压。

实际功率(P):电器在实际电压下的功率。

灯泡的亮度是由实际电功率决定的。

当U > U0时,则P > P0灯光很亮,容易燃烧。

当u < U0时,则p

当U = U0时,则p = P0正常发光。

连接到不同电压的同一个电阻或灯泡。

第三,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

实验原理:P=UI。

实验电路:(带测量电阻)

实验步骤:1,画实验电路图;2.连接电路(同时测量小灯泡的电阻)3。合上开关,调节滑动变阻器,使电压表读出小灯泡的额定电压,读出电流表的读数,观察灯泡的发光情况;4.使小灯泡两端电压为1.2倍额定电压,观察灯泡亮度,测量其功率;5.使小灯泡两端的电压低于额定电压(约0.8倍),观察小灯泡的亮度,测量其功率。

注意:实验过程中,电源电压高于灯泡的额定电压。

第四,电和热

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为热量的现象。

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产生的热和电流

与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并且

通电时间是成比例的。

注意:不要单纯的认为阻力越大,相同时间内释放的热量越多。

焦耳定律公式:Q=I2Rt,(其中单位为Q→j;

I→A;r→ω;t→S .)

当电流通过导体时,所有的功(电功)都用来发热。

量(电热),有W=Q,Q可以用电功率公式计算。

(比如电加热器,电阻是这样的。)Q = UItQ=U2t/R .

电加热的利用:加热(电饭锅、电熨斗)

防止电加热:温度过高会损坏电器,引起火灾(冷却窗、散热片、冷却风扇)。

(系列)

(平行)

动词 (verb的缩写)电力和安全用电

电流过大的危险:保险丝烧断甚至起火。

电流过大的原因:1,短路;2.电器总功率太大。

保险丝:保险丝由铅锑合金制成,电阻大,熔点低(材料特性)。当电流过大时,其温度升高而熔断,切断电路,保护电路。(功能)

空气开关:当电流过大时,开关中的电磁铁工作,开关断开,切断电路。

注:1,铜线,铁丝等。不能代替保险丝使用。2.当电路中的安全装置被切断时,不要急于更换保险丝或复位空气开关。先查明故障原因,排除故障后再恢复供电。

六、生活用电常识

家庭电路的组成:火线和零线→电度表→总开关→安全装置(保险丝或空气开关)→插座、电器、开关等。

电源:来自电厂的220V交流电,两线制。

火线:相对于大地(中性线)有220V的电压。

中性线:发电厂和室外的接地。

电度表:计量用户用电量;单位是kwh,两次读数之差就是这段时间消耗的电量。

总开关:更换安全电路进行维护。(空气开关也能起到保险作用。)

安全装置:保险丝(盒)→电流过大切断电路时熔断。空气开关→电流过大跳闸,切断电路。

三线插头(插座):一根线接火线(L),一根线接零线(N),一根线(E)接电器外壳(地);安全用电。

注:家庭电路中所有电器并联(包括插座),被控电器和开关串联。

电探针:功能→区分火线和零线。使用→用手指握住笔卡,用笔尖接触被测导线,发光的导线即为带电导线。

触电:1,单线触电:站在地上的人接触到火线。2、人同时接触到火线和零线。

触电急救:先切断电源;再次拯救触电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