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皇阿维尼翁的历史
1309 ~ 1377在法国南部边境的教皇飞地阿维尼翁建立教廷的七位教皇的总称。
中世纪中期,西欧封建政权与教皇之间的权力斗争十分激烈。14世纪初,法国国王菲利普四世和教皇博尼法斯八世为争夺主权和教会财产而争斗。布尼法斯死后,在法国的压力下,一位法国大主教被选为教皇,即克莱门特五世,但他从未去过梵蒂冈。1309年,克莱门特五世将罗马教廷迁至阿维尼翁。在腓力四世的压力下,他同意国王对法国教堂和神职人员征税,解散拥有大量财产的圣殿骑士团,承认世俗王国是由上帝直接建立的。在他之后,若望二十二世、本尼迪克特十二世、克雷芒六世、英诺森六世、乌尔班五世和格雷戈里·Xi都是法国人。红衣主教团也是法国人占主导地位。1377年,格雷戈里·Xi接受了神秘主义者加特林等人的建议。同时,罗马动荡的局势让他觉得有必要回到罗马坐镇,于是将教廷迁回罗马。
教皇阿维尼翁已经持续了70多年。受制于法国王室,历史上称为“阿维尼翁的囚徒”,或者借用古代以色列人被带到巴比伦的70年历史,称为“巴比伦囚徒”。各派史家对此颇有争议。20世纪初以前,人们认为阿维尼翁教皇离群索居,贪得无厌,道德败坏,这是教皇历史上的黑暗时期。意大利人文主义者彼得拉卡曾称之为“世界的阴沟”。现代西方历史学家大多认为这是由于罗马正统的偏见,阿维尼翁时期的梵蒂冈确实进行了制度上的调整,提高了枢机主教团的权力;继续制定教会法规,扩大传教范围;设立大学教育等措施来尝试改革。
格雷戈里·Xi在梵蒂冈迁回罗马的第二年去世。法国、德国和意大利的统治者为争夺对教廷的控制权而争斗,在选择教皇的问题上产生了很多争执,导致了天主教会的大分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