曼珠吉的历史

绍兴二十七年(1157),被宋钦宗封为“紫衣”、“佛是”的宗耕,被宰相张浚推荐为景山方丈。高宗参与了《前师语录》的公案,并在景山倡导“谈禅”以得佛法入门。他的说法“纵横捭阖,易于引用”,使他成为“划时代的禅师”。隆庆元年(1163),宋孝宗即位,即召见时年78岁的高宗,赐其“大慧禅师”称号;高宗去世后,被追称为“普觉禅师”。大高留下了许多著作,他的弟子编了30卷《大慧普觉禅师语录》。在高宗的90多名弟子中,有许多著名的高僧,如青、云纹、佛等。乾道二年(1166),宋孝宗与任贤皇后一起登景山时,将景山改名为“景山盛兴万寿寺”,并拨专款建千佛阁。由此,景山寺在海参内外声名鹊起,许多僧人上山讲学,交流禅宗教义,尤其是林佶派杨岐派六僧。在宋宁宗和宋理宗时期,景山万寿寺甚至遭遇过一次火灾,三次被毁,三次重建。比如庆元五年(1199),隆冬,龙堂发生火灾,建了400多年的寺庙全部烧成灰烬。好在赖如安萌聪口碑不错,经过各方集资,才在嘉泰元宝(1201)重修了“日服千代”。后于嘉泰三年(1203),由直学士楼于仙墨阁撰《景山繁华万寿寺》一书。当年,严与题写的《寺额》一起立在寺前,称之为“孝碑”,延续了790年。至今,碑犹存,后有邵。都是住持高僧五准师范所养,嘉熙元年(1237)和春佑五年(1245)重建,但规模已远非昔日。

景山万寿寺因高僧传法而影响深远。南宋嘉定年间,评定佛寺名称时,景山万寿寺被定为禅宗“五山十寺”,排在灵隐、净慈、天同、王虞之前,因而名扬天下,成为“东南第一佛寺”。南宋末年,一批林佶派的禅僧因宋亡之痛,纷纷赴日,在日本佛教中形成了自己的体系。此后,林佶杨琪教流传海外,成为日本禅宗三大教派之一。进入元代后,景山寺逐渐衰落。自元初至元十二年(1275)、十七年(1280),经历两次火灾,均由第四十三任方丈云峰妙高全力修复。元末至郑源年间,景山万寿寺再次毁于大火。

明朝洪武年间,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推广佛教,下令各地重建寺院,向各路僧人征集佛经。然而此时的景山万寿寺已经趋于衰落。虽然重建了一些寺庙,但不知名的僧人被召入北京。为了整顿佛教,明太祖曾点名全国各地僧人讲学“三经”:心经、金刚经、楞严经,并点名金奎大普居(1347-1340)在名山讲学“三经”,专程到京山讲解“三经”。明朝万历年间,僧人白子校勘《南藏》,并以明朝北藏为蓝本,在五台山印制《大藏经》。因为北方的艰苦,他迁到了京山,而此时京山万寿寺已经衰落,于是等人不得不迁到京山寂静的赵寺继续印刻,称为京山藏(明藏万历版)这期间,京山万寿寺正殿倒塌,还请来富绅集资修缮。据史料记载,清圣祖叶璇自康熙二十八年(1689)以来,崇奉佛教,五下江南。康熙四十四年(1705)四月,他第四次南巡,途经景山,受到松原府高僧白凤石坚的迎接。叶璇题写“祥云寺”二字,改为悬空寺。据说乾隆皇帝的李鸿六下江南时也到过景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