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的历史~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两次世界大战之间,是坦克战术和技术发展思路的探索和实验期,各国研制和装备了各型坦克。轻型和超轻型坦克流行了一段时间,在结构上,也出现了可以与履带和车轮互换驱动的轮胎——履带式轻型坦克、两栖超轻型坦克和有多个炮塔的中型和重型坦克。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英国的“马蒂尔达”步兵坦克和“十字军”巡逻坦克,法国的“雷诺”R-35轻型和“索马”S-35中型坦克,苏т-26轻型、т-28、T-34中型坦克,德国的PzKpfw型轻型和ⅳ型中型坦克。德军坦克在二战时期普遍装备88毫米滑膛炮,具有极大的火力优势,令盟军坦克无法招架。与早期坦克相比,这些坦克的战术技术性能有了显著提高。战斗总重量9 ~ 28吨,单位功率5.1 ~ 13.2 kW/吨,最大速度20 ~ 43 km/h,最大装甲厚度25 ~ 90 mm..火炮口径多为37 ~ 47 mm,炮弹初速为610 ~ 850 m/s,穿甲弹可穿透40 ~ 50 mm厚的钢装甲;为了增强支援火力,有的坦克安装了75或76毫米短管榴弹炮,直到发展成小口径加农炮、中口径榴弹炮、一车数挺机枪的多武器多炮塔坦克;望远镜和潜望镜光学观察瞄准仪器、炮塔电动或液压驱动装置和坦克电台开始使用,火炮高低稳定器出现;推进系统多采用民用或航空汽油机、定轴机械变速箱、转向离合器或简单的差速转向机构和平衡悬挂装置。反坦克炮出现后,一些国家设计了倾斜装甲来增强坦克的装甲防护,并根据各部位被击中的概率来分配装甲厚度。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交战双方生产了大约30万辆坦克和自行火炮。战争初期,法西斯德国首先集中使用大量坦克实施闪电战。大战中后期,苏德战场上有很多上千辆坦克参加的一般战役。在北非、诺曼底和远东战场,也有大量坦克参战。对抗坦克已经成为坦克的首要任务。坦克与反坦克武器的激烈对抗,推动了中重型坦克技术的快速发展,坦克的结构形式日趋成熟,火力、机动、防护三大性能全面提升。这一时期的坦克主要有:苏联T-34中型坦克、KV-1重型坦克、IS-2重型坦克、德国PzkpfwIII中型坦克、PzkpfwIV中型坦克、PZKPFW V黑豹中型坦克、PZKPFW VI虎式重型坦克、美国M3和M4中型坦克、英国“丘吉尔”中型坦克。这些坦克通常使用一个装有火炮的旋转炮塔。中型和重型坦克的火炮口径分别为57 ~ 85 mm和88 ~ 122 mm,炮弹初速为781 ~ 935 m/s,弹种主要为尖头或钝头穿甲弹和手榴弹,还有次口径穿甲弹和空心装药穿甲弹,射击距离500 m时最大穿甲厚度约为150 .装备机枪与并列白天使用的光学观察瞄准仪,坦克内的坦克电台和对讲机一般都有安装,部分坦克采用火炮高低稳定器;发动机多为257 ~ 515 kW的汽油机,苏联坦克采用高速柴油机。采用双功率流传动装置和扭杆独立悬架装置;为了提高车体和炮塔的防弹能力,对外形进行了改进,增加了装甲倾角(装甲板与垂直面的夹角)。炮塔和车体分别用装甲钢整体铸造,用轧制装甲钢板焊接而成。车头装甲厚度多为45 ~ 100 mm,部分达到152 mm,炮塔最厚处达到185mm;车内有手提式灭火器,车外装有抛射式烟幕装置或烟幕管。坦克总战斗重量27 ~ 55吨(德国PzKpfwⅵⅵ“虎”II重型坦克达到69.4吨),单位功率6.4 ~ 15 kW/吨,最大速度25 ~ 64 km/h,最大行程100 ~ 300 km。轻型坦克只是在战争前期才发展起来的,主要作为应急装备,在特殊作战条件下使用。在战争的后半期,苏联和德国都生产了大量的自行火炮(可以看作是没有旋转炮塔的坦克),如苏-76、III突击炮、IV突击炮等。与同样底盘的坦克相比,火炮威力大,外形低矮,结构简单,适合大批量生产。但由于其定向射程小,火力机动性差,突击作战能力弱,仅用于伴随坦克,以火力支援坦克作战。在二战中,坦克经受住了各种复杂条件下的战斗考验,成为地面作战的主要突击武器。战后至50年代,苏、美、英、法等国设计制造了新一代坦克,主要有苏т-54中型坦克、т-55中型坦克、т-10重型坦克和PT -76两栖坦克,以及美制M48中型坦克和M41中型坦克。英国“百队长”中型坦克和“征服者”重型坦克,法国AMX-13轻型坦克等。这一时期中重型坦克总战斗重量为36 ~ 65吨,火炮口径分别为90 ~ 105和120 ~ 122毫米,车头装甲厚度为76 ~ 127毫米,倾角为55 ~ 60度,铸造炮塔多为半球形,车头装甲厚度为60。发动机功率382 ~ 596 kW,机组功率9 ~ 13 kW/吨,最大速度34 ~ 50 km/h,最大行程100 ~ 500 km。部分坦克装备了旋转稳定的超速穿甲弹、穿甲弹和穿甲弹,并采用了火炮双向稳定器、红外夜视装置、综合或立体光学测距仪、机械模拟弹道计算机、三防装置、自动灭火装置和潜艇穿越装置。轻型坦克重14 ~ 23.5吨,乘员3 ~ 4人,火炮口径75或76毫米,炮塔装甲最大厚度20 ~ 40毫米,发动机功率176 ~ 368千瓦,单位功率12.6 ~ 16千瓦/吨,最大速度44。PT-76坦克采用喷水推进装置,其最大航行速度为10.2km/h..AMX-13坦克采用结构新颖的“摆式”炮塔,首次安装坦克炮自动装弹机。炮塔装有反坦克导弹发射装置,可发射4枚反坦克导弹。现代坦克60年代出现了一批主战坦克,其火力和综合防护能力达到或超过了以前重型坦克的水平,同时克服了重型坦克机动性差的弱点,从而停止了传统意义上重型坦克的发展,形成了具有现代特征的主战坦克,即主战坦克。主要有:美国M60A1、苏联T-62、英国酋长、法国AMX-30、联邦德国豹I、瑞典Strv103B(简称“S”)坦克等。这些主战坦克战斗总重36-54吨,火炮口径105-120毫米,发动机功率427-610千瓦,单位功率9-15.4千瓦/吨,最大速度48-65公里/小时,最大行程300-0。主要技术特点是:穿甲弹、空心装药穿甲弹和破甲弹、火炮双向稳定器、光学测距仪、红外夜视夜视仪、大功率柴油机或多燃料发动机、双动力流传动装置、扭杆独立悬挂装置、三防装置、潜艇穿越装置广泛应用;降低了车高,提高了防弹外观;有的配有激光测距仪和机电模拟弹道计算机。T-62坦克开始使用滑膛炮发射尾翼稳定弹;为了控制“谢赫”坦克的高度,驾驶员以半卧状态操作车辆;“S”坦克去掉了传统的旋转炮塔,火炮与车体刚性固定,采用了自动装弹机和自动抛壳机,以及柴油机和燃气轮机相结合的动力装置和可以调节车体高度和姿态的液压悬挂装置。各国研制的主战坦克以增强火力为主,但操控机动性和防护性能的关系体现了设计思路的差异。例如,AMX-30坦克侧重于提高机动性;英国“酋长”坦克注重提高防护性能;苏联、美国等国的坦克也相应提高了机动性能和防护性能。这一时期新出现的轻型坦克主要是美制M551型,装备短炮身两用炮,口径152毫米,可发射普通炮弹和“橡树棍”反坦克导弹,采用铝合金装甲车,战斗总重量16吨,可空投、空运和折叠围挡漂浮。性能20世纪70年代以来,现代光学、计算机、自动控制、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技术成果广泛应用于坦克的设计和制造中,显著提高了坦克的整体性能,使其更加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主要新型主战坦克有:T-90、T-80、德国豹II、美国M1A2、英国挑战者2、法国AMX勒克莱尔、日本74、90和以色列梅卡瓦3、韩国88、巴西奥索里奥和意大利。这些坦克仍然以增强火力为主,同时以更平衡的方式提高机动性和防护性能。虽然主战坦克的火力、机动性和防护性能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有了显著提高,但其重量和宽度已接近铁路运输和桥梁承载的允许极限,且受地形条件限制较大,使其更加依赖工程、技术和后勤保障。由于新部件越来越多,坦克的结构越来越复杂,成本和保障费用也大大增加。为了充分发挥坦克的战斗力,降低成本,越来越重视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设计,努力控制坦克重量,提高整车的可靠性、有效性、维修性和耐久性。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坦克在一些局部战争中被广泛使用,许多国家的军事演习表明,坦克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仍将发挥重要作用。